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医理探源
›
《中医走向衰落之根本原因及中医发展战略》之一
1
2
/ 2 页
下一页
返回列表
发新帖
《中医走向衰落之根本原因及中医发展战略》之一
[复制链接]
2439
|
13
|
2003-10-7 22:27:57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这个贴子最后由zhongyi在 2003/10/08 12:02pm 第 2 次编辑]
一、中医之现状
近年来,中医正迅速走向衰落,在许多地区,除市级中医院的业务相对稳定之外,区级医院及街道卫生院的中医业务大都十分冷落。赢利者寥寥无几,亏损或濒于亏损者为数众多,因此,许多基层医院已相继取消了中医科。有的医院虽然保留了中医科,但其目的只是为了在整体上保持科目的齐全,对于其是否赢利则并不寄于多大希望。
某医院原有职工近200名,中医科人数14名。由于看中医的患者日渐稀少,中医业务难以为继,医院被迫裁减有关人员。除针灸、按摩、理疗等项目保留4名医生之外,其余的人每月领取350元生活费,皆回家自谋出路。
如果说基层医院的中医业务不容观,那么,个体中医诊所的情况又如何呢?某日,随友人去走访一位中医师,进入诊室,见其正在给患者打针输液。环顾四周,竟然连中药柜也没看见,于是,问其何故?答曰:中医所获之利尚不及店面租金,又如何能养家糊口?改行久矣!
一方面,许多正值年富力强、有多年临床经验的中医从业人员正在大量流失;另一方面,国家还在大批地培养新人。相当多的学员毕业后难以就业,或从事医药保健品推销、或到健身娱乐中心去做按摩,由于此类工作并不稳定,许多人最终不得不弃医从商,另谋它就。
某中医学院学生,毕业近二年尚未找到工作,于是去卫生局申办个体行医执照,卫生局告之曰:已停止审批一切个人申请。迫于生计,某生自设一诊所。开业后不久,却偏偏遇上“整顿医疗市场、打击非法行医”活动,卫生局执法队收缴了某生的毕业证书,并要罚款三千元。某生无奈之下,告之家人,其父叹道:家贫如此,供你读书多年已属不易,实指望你毕业后能为家分忧,谁知你不但难以自立,反而还要继续赔钱,既然如此,此证不要也罢!某生闻之,深感愧疚与屈辱,痛哭一场之后,将所有的中医书籍付之一炬,从今往后,誓不言医!
现在,每二十家医院中,难得有一家独立的中医医院;每四十家个体诊所中,难得有一家独立的中医诊所。中医机构萎缩、人才凋零,其衰落之状况,可谓“飞流直下三千尺、门庭冷落车马稀”。虽然中医有顽强的生命力,虽然中医在其些方面尚显局部的繁华,但是,如果我们依然抱着盲目乐观的态度,如果我们不能及时地找到正确的发展方向,那么,终有一天,中医会沦落成为一种普通的民俗疗法,然后,渐渐地、渐渐地被人们所遗忘!
二、中医走向衰落之根本原因
A、中西医结合是中医误入歧途的开始
疗效是中医存在的基础。如果没有卓著的疗效,中医也就失去世了存在的价值。而中医的疗效取决于中医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思维方式,即“整体观念”和“辩证论治”,这是中医的根本与灵魂之所在。而所谓的中西医结合,实质上是现代医学以科学的名义,在理论和意识形态上对中医实行的一场“和平演变”。它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中医的思维方式,使中医的观念日渐僵化,从而导致了最为致命的后果——中医疗效下降!
由于西医观念的渗透和影响,使得许多中医师在临证之际,不知不觉陷入了西医僵化的思维模式。受西医诊断之所囿,遇到炎症就清热解毒,遇到高血压就平肝息风;如根据药理实验得知:葛根、丹参有“扩冠”作用, 黄精、地骨皮有“降糖”作用,五味子有降低“转氨酶”作用,于是,遇到相关疾病则必定选用。这种“以方套病、废医存药”的做法,完全脱离中医辩证论治的原则,使中医在学术上的精髓及特色丧失殆尽,变得名存而实亡!医生不在中医的原则指导下用药,一旦治疗无效,往往就借助于西医的手段进行治疗,如果因此而获效,则认为西医科学中医不科学。此弊积重难返,久而不觉其非,愈演愈烈,形成恶性循环。
中西医结合,使得“中医西化”,以致许许多多原本中医完全可以治愈的疾病,却因此而未能治愈。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常常见到许多患者,因久治不愈而饱受疾病折磨。不少人患病之后,在本地治疗不效,就去外地求医,西医不效,则看中医。中医不效,再看西医。如此反反复复,时间长达数年,甚至十多年之久。最终,有的成为痼疾而遗恨终身,有的则转化为绝症而导致死亡。之所以出现这种状况,是因为医学对此无能为力吗?古人云:言不可治者,未得其术也!许多疾病并非不可治愈,只不过由于医者学识所限,未能掌握其中的要领罢了!生活中有许多“多年顽疾,一朝治愈”的例子,就是最好的说明。
决策失误是最大的失误!方向错了,越走只会离目标越远!中西医结合究竟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中西医有无必要结合?又该如何结合?这些问题必须在经过深入的论证之后再作出决定。如果抱着“大跃进”式的那种急功近利的心态去改革中医,那么,这一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将会被某些人“革”掉“性命”!
越来越多的人正意识到“中西医结合”所带来的危害,纷纷呼吁要保持中医特色!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人正在大力倡导“中西医结合”。孰是非孰,难有定论。其实,两者都忽略了问题的关键:即许多名老中医都是在行医多年之后,才开始学习西医的。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他们有关中医“辩证论治”的思维模式已经形成,在此前提下,适当地了解一些西医的知识,对其提高临床疗效或许有所帮助。也就是说,“只有在中医“辩证论治”的思维模式已经形成的前提下实行“中西医结合”,才有可能是有利的。否则,将未受其利而先蒙其弊”!!!
B、中药剂型落后是制约中医发展的关键因素
说起喝中药,人们一想起它那苦涩的味道,就禁不住有些望而生畏。特别是一些老病号,长期喝中药都喝怕了,一提起中药就叫苦不迭。在临床工作中,常常可以听患者诸如
的此类议论:
“饭都不想吃,谁还想吃中药?”
“病了以后连动也不想动,哪还有精力去煎中药?”
“就是把药送到嘴边我还懒得喝呢!谁还有那份闲情逸致去煎中药?”
“在学校住读,没有地方煎中药。”
“要去外地出差,停药一段时间会不会影响疗效?”
“长期煎中药,药味家里人都闻腻了,楼上的邻居也有意见!”
“煎药的时候,水都溢了出来,药汁煎干了,怎么办?”
“没有瓦颧,能否用别的东西煎中药?煎多长时间?给多少水?”
“什么是文火、武火?什么药要先煎、后下、另炖、烊化?”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生活品质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逐渐远离繁琐的家务,开始注重享受生活。在这种情况下,患者治病总是希望治疗方法越简单越好、见效越快越好、服药越少越好。而中药味道苦涩难咽、煎煮过程繁琐、服用量大、不便于携带保存,已经难以适应现代人的生活节奏,成为一个致命的弱点。许多人都承认中医治病确实有效,但却不愿服用中药。这种认可中医却又拒绝中药的现象,已经是屡见不鲜。中药是中医最常用、最主要的治疗手段,却偏偏在这个最关键的问题上脱离了患者的需求,从而极大地制约了中医事业的发展!
虽然有些中药企业已经认识到这个问题的存在,并且推出了许多精致的中成药制剂,如血府逐淤口服液、六味地黄胶襄等等,给医患双方都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但是,由于缺乏整体的战略规划,并没有取得应有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一方面,市场十分需要中成药制剂,另一方面,企业推出的中成药却又滞销,这种现象令许多业内人士深感困惑。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原来,中成药虽然有许多优点,但同时也存在相当大的局限性。毕竟,患者之间都存在着一定的个体差异,不可能原原本本地“照方生病”。当中药剂型未能配套开发时,其实用性就会大大降低。比如:某患者需要用香砂六君丸加山楂、神曲、莱菔子予以治疗,虽然,香砂六君丸有成药,但山楂、神曲、莱菔子却得另煎,既然如此,还不如干脆让患者服用煎剂!在许多类似的情况下,中成药因不能完全对症而被放弃使用。
这种矛盾如何解决呢?方法很简单:除了要将“方剂学”中的大部分方剂和许多临床高效验方开发成中成药制剂之外,还应该将“中药学”中的数百味中药提炼成独立的浓缩颗粒或口服液,这样,医生就能根据患者的病情需要,或在成药的基础上加以变化,或者干脆用单味中药的浓缩颗粒重新组方。这个“瓶颈”一旦突破,将会带动中成药全面而广泛地运用于临床,中医将以暂新的面貌迎来新的辉煌!
文字
相关链接:
《中医走向衰落之根本原因及中医发展战略》之一
《中医走向衰落之根本原因及中医发展战略》之二
《中医走向衰落之根本原因及中医发展战略》之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jinsir
|
2003-10-8 07:43:02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医走向衰落之根本原因及中医发展战略》之一
赞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zhongyi
|
2003-10-8 10:10:30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医走向衰落之根本原因及中医发展战略》之一
已替先生在此系列之后做好相互链接。
先生点编辑就可看到所用代码,以后发系列文章时,可以这样操作。
期待精彩文章面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陈新华
|
2003-10-8 11:37:09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医走向衰落之根本原因及中医发展战略》之一
你说的很好。没有中医人才是中医衰退的原因之一。一将难得。现在只是有表面样子的中医。会真看病的中医难见到。理论著学了很多,与实差太远。中医没有了中医看病的本事,百姓不求,必定衰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杏林箫客
|
2003-10-8 11:56:03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医走向衰落之根本原因及中医发展战略》之一
正式如此!外国人认可针炙并不是因为他们弄明白了经络,而是因为针炙有立竿见影之效!
疗效是中医的生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一得之见
|
2003-10-8 16:53:41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医走向衰落之根本原因及中医发展战略》之一
真正的智者,在自己不顺利的时候,首先反省自己,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中医到了今天这个地步,难道就没有自身的原因?一切外因都是通过内因起作用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志一
|
2003-10-12 13:06:37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医走向衰落之根本原因及中医发展战略》之一
中医落到今天这个地步,有自身原因。是的,一切外因都通过内因起作用,但不是说外因的影响是无关紧要的,设想身处零下20度的人没有御寒的衣服,单靠他的内因能行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一得之见
|
2003-10-13 10:58:22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医走向衰落之根本原因及中医发展战略》之一
智者的眼睛看自己,愚人的眼睛看别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志一
|
2003-10-15 08:20:17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医走向衰落之根本原因及中医发展战略》之一
先生说的很对,如果每个中医人都从自身找原因,努力提高自身的学术平水、临证能力,外因就会发生转化,可是散在自发的努力难以成为一种能影响社会思潮的社会力量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无心
|
2003-10-24 08:58:44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医走向衰落之根本原因及中医发展战略》之一
实际上有多好中医人才流落在民间,他们有祖传,也有自学。政府不重视大教授看不起他们,但他们却有些人是有真才实学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下一页 »
1
2
/ 2 页
下一页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中药方剂
杏林箫客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