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走向衰落之根本原因及中医发展战略》之二

[复制链接]
查看1262 | 回复2 | 2003-10-7 22:30: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个贴子最后由zhongyi在 2003/10/08 12:03pm 第 2 次编辑]

:em18:  :em22:  :em21: C、中医教学质量低下导致中医“后继乏人、后继乏术”
    中医现在的教学模式,既没有突出特色,也没有抓住重点。教学内容的设置很不合理:学生在学习中医的同时,还要学习许多西医的内容。西医科目设置过多、内容取舍不当,无疑大大消耗了学生的时间和精力。特别是在中医基础还远远没有打牢的情况下就同步学习西医,只会造成观点上的冲突和思维上的混乱!以致许多该掌握的内容没有学深学透。医者,技艺精纯则能救人,技艺不精则会杀人!“所学不专、华而不实”,说起来中西医样样都懂,实际上样样都不精通,此等平之辈,何堪大用?所以,这个时代绝不缺乏医生,但却非常缺乏技术精良的好医生!此外,基础理论重复太多,重理论而轻实践、脱离临床的倾向十分严重。学员高分低能、所学难以致用的现象亦较为突出。中医教学质量下直接导致了中医“后继乏人、后继乏术”!
    如同企业应该生产合格的产品,医学院校亦当培养合格的医生。然而,现实的情况却是:许多中医学员毕业之后,其业务能力十分有限,理论上满腹经纶,实践中束手无策者不胜枚举。从一名所谓的“医生”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医生,其间还有相当漫长的距离。“一将功成万骨枯”,医生的业务素质普遍低下,不但大大降降低了中医的声誉,而且还将会使多少患者付出额外的代价!诚然,任何一位名医的成长,都注定要经历许多失误、遭受许多挫折,但是,一些人为的消极因素亦当尽可能避免。改革中医教学模式,提高中医教学质量,缩短人才培养周期,对于振兴中医及中医的可持持续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那么,该如何提高中医教学质量呢?首先,应该调整教学内容:突出重点,着重抓好基础理论和《伤寒论》的学习。同时,对于许多重复的内容应该予以精简。如“肝胆湿热”可引起头痛、带状疱疹、妇人带下、阴部搔痒、强中、阳萎、早泄、不育不孕、小儿胎黄、坐骨神经痛等数十种病症,广泛涉及到内、外、妇、儿等各个科目。因此,在学习这些科目的相关病症时,其在症状、病因病机、辩证法则、处方用药等方面的论述存在着过多的重复。所学内容漫无边际,效果势必事倍功半!其实,湿热证的辩证要点的于“苔黄、小便黄”,在此基础上,只要见到“口苦、肋胀、脉弦数”等其中任何一症,即可辩证为“肝胆湿热”,就可以“龙胆泻肝汤”或“柴胡茵陈汤”治之。这种“方、药相应”的辩证方法,大有异病同治、执简驭繁、知常达变之妙!中医治病讲究机动灵活、因人而异,即使对于同一病症,治疗起来也是“千个郎中千个方”!那么,在诸多的处方中,究竟那几个处方是最合理、最有效的呢?常规的辩证方法难以抓住问题的实质!在此方面,《伤寒论》可谓树立了光辉的典范!
    某患者头痛、眩晕、血压常高达210/95左右、偶吐涎沫、舌红少苔、脉弦数;多年来,屡服滋阴清热、平肝潜阳、引火归元之剂,皆不见效。某医根据《伤寒论》中“干呕、吐涎沫、头痛者,吴茱萸汤主之”之条文,处以吴茱萸汤治之,数剂而愈。
    所谓有是证则用是方、用其方则见其效!《伤寒论》在“辩证、用方、疗效”上达到了高度统一。难怪刘渡舟、岳美中、乔均保、张琪等诸多中医名家无不对之推崇备致!因此,对于《伤寒论》的学习,其意义不仅仅在于全面而深刻了解某些疾病的演变规律和用药特点,更重要的价值在于以此确立中医正确的思维模式,为学员以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此外,欲提高中医教学质量,还必须改进其教学手段和考核方式。初学医时,本人认为推拿乃小术而不屑习之。考试前夜,请某同学将其所学之各种手法演示一遍,结果,考试成绩竟然胜之。本人基础理论较为扎实,对于推拿则完全是一窍不通;而该同学则是某教授之入室弟子,手法精纯,但拙于言词,故考试成绩不甚理想。由此可见,中医现行的教学考核制度无法真实地反映学生的水平,存在相当大的缺陷!
    中医现在的教学,缺乏明确的针对性。对于所有科目的教学,几乎都是以讲解理论为主,学生很少有机会参与实践。即使是毕业实习,也不过是蜻蜒点水、一带而过。如此这般又怎培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如果我们按照下面的模式进行教学,效果可能会绝然不同:
    在讲解内、外、妇、儿等各科疾病时,抛开重复而空洞乏味的理论,针对不同的症型,多讲解有代表性的临床医案,去启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其对理、法、方、药的综合运用能力。在讲解中药时,同步放映该药在自然环境下生长过程的音像资料。同时,在每位学员面前放上相关的实物标本。在上针灸课时,可让学员在输液瓶的橡皮上练习针刺指力及提、插、捻、转等各种手法;亦可将男女学员分组,分别由男女老师带至不同的教室,在其指导下,相互在对方上划出正确的经络循行路线及精确的穴位定位。在上推拿课时,可让两组学员在老师的示范、指导下,在对方上相互练习各种基本手法,待其熟练之后,再进一步练习治疗颈肩腰腿痛等疾病的综合手法。在讲解骨伤课时,可充分发挥现代科技的优势,将骨损的状况及手法复位的机理摄制成带有三维立体图像的VCD,辅以相应的人体模型进行教学。
    总而言之,中医的教学应该“一切以提高临床疗效”为宗旨!如果将中医的教学内容分为“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两大部分,那么,凡以中药为主要治疗手段者,当偏重于理论知识的学习;而对于针灸、推拿、骨伤等科目,则当偏重于实践技能的培训;切不可全凭分数论英雄!有关院校若能立足实践、立足临床,集思广益,因材施教,又何愁中医不能振兴?又何愁中医“后继乏人、后继乏术”?!

D、中医管理机制僵化导致中医举步维艰
    中医之衰落,与其僵化的管理机制有莫大的关系。中医现在的管理,与其说是管理,不如其说是“管制”!何以言此?在全国的绝大部分地区,普遍存在这样一种状况,即整个地区的中医产业还不如一所西医医院!中医医院、诊所则寥寥无几。医者无立足之地,医术又何以宏扬?皮之不存,毛将安附?!
    二年前,某地举办大学毕业生人才供需见面洽谈会,全市所有的医疗机构中,竟无一家招聘中医。唯一的一家中医院所招聘的却是两名西医化验人员。中医毕业生就业艰难:欲进医院,多遭冷遇;欲设诊所,此路不通;有关部门高高在上,“管”而不理,任凭中医自生自灭、逐渐消亡!试问:既然不给中医以出路,又何必继续招收中医之学员?这岂不是在祸国殃民、误人子弟么?
    一方面,中医医疗机构严重不足,加之业务萧条,又无法申请行医执照,以致大批具有中医执业资格的人,长期处于失业或半失业的状态;另一方面,许多无医疗技术的江湖骗子长期挂靠医院门诊非法行医,虽经整治,屡禁不止。多年来,中医之管理松紧失度:该严格把关的地方不严格,该放宽限制的地方不放宽。许多酷爱中医之士欲以一技之长服务于社会,竟然所学无用武之地,实在令人沮丧!
    国家政策是提倡发展中医的,可是,在执的过程中,却往往难以落到实处。某些人总是对中医抱有偏见,表面上支持,实际上压制,人为地设置重重障碍,严重地阻碍了中医事业的发展!
    面对激烈的市场竟争,某些医疗单位不是在业务素质、经营管理上下功夫,而是寄希望于主管部门的扶持与干预,希望通过停止发放行医执照、限制他人发展,从而使 自已的业务免受冲击。这种剥夺一部分人的权益去保障另一部分人的权益的做法,实质上是一种变向的方保护主义和专制的市场垄断行为,显然是不公正、不合理的!
    中医的前景如何,政策将是决定性的因素!不合理的政策如同无形的绞索,足以对任何产业造成毁灭的打击!有关主管部门若能尊重市场规律、转变政府职能、 制定行业标准、公开审批程序,引导合法,打击非法,给中医创造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和发展空间,那么,这朵凝聚着无数先哲智慧和民族精神的东方奇葩,将会在新的世纪再一次放射出绚丽的光芒!
      
E、医药相依、唇寒齿亡、废医存药、好运难长
  
    有关中药的发展状况,正迅速成为医药界的热点话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强烈关注。审视中药的发展现状与前景,透过其浮华的外表,我们所看到的、更多的是其脆弱而令人不安的一面!
    虽然,国际植物药市场正在快速增长;但是,作为中医药文化发源地的泱泱大国,我们所占市场份额竟然不足区区的5%!
    虽然,我国有上千家中药企业;但是,越来越多中国人却被“洋中药”重重包围!
    一方面,我们艰难地挤进国际市场,勉勉强强占据了一“足”之地;另一方面,我们却将极其庞大的国内市场轻易地拱手相让!这样发展下去,用不了多长时间,我们仅有的微弱优势将损失殆尽!最终,将不得不吞下这样的苦果——该得到的没有得到多少,不该失去的却了许多!
    目前,我国的中药企业虽然为数众多;但真正有实力参与国际竟争者寥寥无几!为什么中药企业难以发展壮大?关键在于:其营销生物链严重脱节!没有中医作为基础,中药如同拆翅的苍鹰,是飞不高、也远飞不的!
    某患者中风偏瘫,听说“华佗再造丸”可治此病,于是购服。孰料一周后,患者浑身疼痛、诸症加剧。就诊时,医生告之曰:此虽良药,但与你之症状不合!阴虚之体,犹忌辛燥!停服此药,诸症自减。患者尊从,后果如其言。又:某患者风寒感冒,头痛、发热、流清涕。西医以“银翘片”处之。患者服后,更加不适。某中医生怜其家贫,命之以葱白、生姜如法煎服,汗出即愈。
    由此可见,中药疗效的好坏在很大程度取决于中医医术的运用!没有中医作为基础,滥用中药的结果,将不仅仅使中药在疗效上大打拆扣,甚致还有可能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长此以往,中药将逐渐失去人们的信任;路,将越走越窄!这种情况数年前已经出现,如今正愈演愈烈。令人遗憾的是,我国的医药界人士大都对此视而不见,企业家们只顾忙着搞中药的开发、销售,但其结果往往是倾其力而难以见其功!何故?没有中医向患者推荐使用,中药的销将只能严重地依赖广告。广告支撑多久,药物就存活多久。这种运作方式,不但增加了经营成本,而且,还大大缩短了药物的生命周期。
    加入WTO后,医药领域的竞争将更加激烈。西方发达国家一方面凭借其在技术、资金、管理上的优势,迅速抢占中国市场;另一方面,不断提高技术壁垒,欲拒中药于门外。那么,我们该如何应对呢?其实,在中药领域与洋人竟争,中医本身就是一道巨大的天然屏障!因为,中药必须在中医的指导下才能合理使用,而洋人不懂中医文化!这正是我们的竞争优势之所在,舍此利器而不用,岂不冤乎?!
    多一所中医医院,就相当于多了一所中药专营店;多一名中医医生,就相当于多了一名中药义务推销员,多一份中医医术的运用,中药就多了一份竞争优势!中医文化对于中药的发展起着致关重要的作用!
    “医药相依、唇寒齿亡、废医存药、好运难长”!这十六个字既是真言,又是咒语。顺之则昌、逆之则亡!
相关链接:
《中医走向衰落之根本原因及中医发展战略》之一
《中医走向衰落之根本原因及中医发展战略》之二
《中医走向衰落之根本原因及中医发展战略》之三
jinsir | 2003-10-8 07:42:17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医走向衰落之根本原因及中医发展战略》之二

顶!
郭人俊 | 2006-5-8 16:09:11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医走向衰落之根本原因及中医发展战略》之二

好文章!俄支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