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医理探源
›
《中医走向衰落之根本原因及中医发展战略》之三
返回列表
发新帖
《中医走向衰落之根本原因及中医发展战略》之三
[复制链接]
1155
|
3
|
2003-10-7 22:31:58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这个贴子最后由zhongyi在 2003/10/08 12:05pm 第 2 次编辑]
F、中医对自身缺乏正确的认识导致部分人学术信念动摇
有人说中医不科学,甚至还有人说中医是最大的伪科学!因为中医所说的“气”是虚无的;中医所说的经络在解剖学中是找不到实体;中医的五行学说牵强附会;中医历千载而不变是僵化的;中医只不过是历史经验积累的产物,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医已经完成了它的历史史命,到了应该退出历史舞台的时候了!现代医学如此发达,有没有中医已经是无关紧要了!
果其然乎?还是让事实来说话吧!
某患者每晚23点至凌晨1点钟定时出汗,西医谓之“植物神经功能失调、神经官能症”等等,多年来屡治不效。中医根据经络学说,认为子时应于足少阳胆经,故以小柴胡汤治之,一剂大效,二剂汗止。
又:某患者周身酸楚疼痛,尤以前臂为甚,且困乏无力,干咳少痰。作过无数次化验检查,均未能确诊,西医按风湿及肩周炎等症治之,久治不效。医者技穷,对患者道:根据检查化验的结果,看不出你有何病,更年期难免有所不适,不要紧张多疑!患者道:“我明明感觉不适,怎能说无病?”无奈之下,转投中医 。中医检查时,按及患者前臂“侠白、天府”二穴处有明显压痛,曰:此乃肺之气阴两虚,经络失于滋荣所至。处以黄芪、山药、麦冬、知母、桔梗、甘草,治之而愈。请问:西医比中医科学吗?既然西医比中医科学,为什么此类疾病中医可治而西医难治呢?
西医长于化验,却有许多疾病查不出病因;西医长于手术,却往往是在用一种疾病去代替另一种疾病,用一种痛苦去代替另一种痛苦!以胆结石为例,不少患者在胆襄切除之后,消化功能减退,常常腹泻或便秘,形成了“一病方愈,一病又生”的局面,诚如西方谚语所说:泼洗澡水时,连婴儿也一起倒掉了!现代医学越发达,就越是容易显示其变态与畸形的一面!能克隆人又怎样?说不定有一天,某位科学家心血来潮,将人和动物的基因混在一起,真的造出一个“人头马”来!能将猪的心脏移植于人体又怎样?这项“人面兽心”的成就,难道说不是一种讽刺?能用特殊金属制造人工泵以代替心脏功能又怎样?如果有一天,你身体内1/2或更多的脏器被换成金属制品,请问:你是一位生物意义上的人?还是一位机械人?或者是介于两者之间的某种奇怪的物体?此外,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世界每年有1/3的人死于药物不良反应。所谓“救人一万、杀人三千”此言不为过吧?中医重在治本,对于诸如高血压、糖尿病、哮喘等之类的疾病,往往能够做到“长治久安”!而西医治疗此类疾病则须终生不间断地服药。那些对中医抱有偏见的人,认为有没有中医已经是无关紧要了!而我则说:没有西医,中国人不也同样好好地生活了几千年吗?所以,无论西医或者中医,都不能极端地看问题!特别是中医,应该正确地认识自已:既不能妄自尊大,也不要妄自菲薄!
在漫长历史岁月中,中医治愈了无数的疑难杂症,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即使到了今天,在健康领域,她依然有不可替代的优势!中医以其卓著的疗效深受广大群众的信赖。许多患者在康复之后,常常会提到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古老的中医可以治愈许多现代医学无法治愈的疾病?确实,中医如同轻云薄雾中的月亮,让人感到又亲近而又遥远。撩开它的神秘面纱,或许,我们会看得明白一些。
首先,让我们看看中国古代的先哲们,是如何认识人体与宇宙的奥秘的吧!
老子在《道德经》中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又说:道之为物,唯恍唯忽。忽兮恍兮,其中
有象;恍兮忽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显然,通过某种特殊的方式,老子真切地感受到生命及万物的本源之体——“道”那么,“某种特殊的方式”究竟是怎样的呢?
老子在《道德经》中又明确地说道:至虚极,守笃静,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
即:在“心境澄明、万缘肃清”的境界中,去感受生命最原始的状态!万物同源、皆由“道”生。人是大自然演化的产物,是宇宙全息的缩影,生命的奥秘原本就是宇宙的奥秘。通过认识自我,从而进一步认识自然、认识宇宙。这种“天人合一”的思想,蕴含极其深邃的智慧!
有人说过:对于生命科学的研究,西方人的实验室是设在屋子里的,而东方人的实验室是设在人体内的。人体本身就是最佳的天然实验室,其精密程度是任何事物都无法比拟的。
东方人具有含蓄而内省的民族特性,他们强调“自知之明”,即“生命之我从何而来?最终又要到那去?”他们在悟道之时,总是闭上眼晴向内“看”,在“物我两忘”的境界中,渐渐地与大自然融为一体。这种“融于物中”的认识事物的方法,使东方人更能够抓住问题核心,从本质的角度去看现象。所以,中医历千载而不变!而西方人则恰恰相反,他们总是站在事物的对立面去看问题,从现象看本质,所以“其路漫漫而修远兮,不得不上下而求索”!
千百年来,中国古代的先哲们,始终不懈的探索着生命的奥秘。许多修身养性之士,在“性命双修、神形俱妙”的境界中,不断的洞察生命的本源与真相。早在二千多年前,他们就发现了“经络”这一客观存在、却又潜在于无形的系统。它起着传递和调节生命的能量与信息的作用,它只存在于活生生的人体之内。因此,无论西医解剖学多么精细,也终究难以弄清其实质。八十年代,在道教圣地武当山,发掘出一幅《修真全图》,上面明确标示出人体二十四节脊柱与二十四个节气之间的对应关系!精于此道的养身学家指出:在某个节气来临之际,行真气运行之法,对应的脊柱间会有强烈的感应!不仅如此,还有许多此类惊人的发现是世人所不知的!
可以这样说:在物质领域,西方现代科学是遥遥领先的;而生命领域,东方人则掌握非同寻常的奥秘!最现代的和最古老的科技,如同循环线上的一个点,终有一天,会在历史的某个时刻不谋而合。当现代科学真正弄清“气、经络、心藏神”之类的概念时,将这不得不叹服中国古代先哲智慧之深邃!
中医,源于修真养性之士对于生命活的深刻体验和领悟。经过千百年来无数人的验证,逐渐成为一门独特的、拥有完善理论体系的生命科学。它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注,重人体各系统之间整体的协调与平衡,疗效卓著,故能历千载而不衰!
三、中医发展战略
1、充分发挥中医善治疑难病的优势,选择诸如:中风、糖尿病、精神病、不育不孕、风湿类风湿等中医在疗效上有较大优势的病种,走“专科化、专业化”之道路,同时,引进现代化的经营管理手段,实行特色经营及品牌扩张战略,在全国范围内开办中医医疗连锁店。并注重环境、疗效、价格、服务、宣传等方面的整体策划。通过精确的市场细分来避免因经营范围重叠而造成的恶性竟争。利用电脑网络及可视电话等媒体之功能,开展远程会诊。最大限度地整合人力资源,集各地精英之所长,对所经营的专科疾病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以确保其在疗效上的领先地位。
2、对于具有中医执业资格的人,应允许其申办行医执照及开设中医网站,以扩大中医的存在与影响。特别应当鼓励城市中过剩的中医从业人员,到郊区、农村去设立诊所,以缓解贫困地区医疗技术落后、群众看不起病的状况。政府主管部门则制定审核标准,履行督职责。中医医院、诊所的作用,是“火车头”的作用。它的发展,将全面带动中药的种植、加工、销售以及中医的教学、科研。切不可废医存药,本末倒置!
3、根据我国地理环境、自然气候及道地药材的分布状况,选择合适的地区,建立药材种植园。筛选优质品种,严格控制农药、化肥的使用,使其尽可能在接近野生条件的状态下生长,以确保药材品质。
4、将许多临床常用方剂及高效验方系统地开发为中成药制剂;并将数百味常用中药提炼成独立的浓缩颗粒或口服液,以带动中成药全面而广泛地运用于临床。同时,亦可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保保留原始煎剂。
5、近十多年来,有关部门在挖掘整理名老中医的经验及中医文献方面,取得了相当大的成绩。今后当注重对临床上出现的失误及教训进行总结和整理。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说,教训与经验同样重要,甚致比它更具有启发性。
6、对于名老中医在针灸、推拿、骨伤方面的经验,不但要进行文字整理,而且,还应当将其各种手法的操作技巧,摄制成VCD之类的音像制品予以发行。
7、改革中医的教学模式,提高中医教学质量。注重实践,“一切以提高临床疗效”为宗旨!大力推进音像教学制品及教学模型的研制、开发和利用。
8、可设立“中西医结合医师”这一新的职称,其级别或待遇相当于主任医师、甚至高于主任医师。且只有具备本科以上学历或主治医师职称之条件者,才有限资格晋升此职。这既是对中医的尊重,也是对西医的尊重。因为,不是随便什么人,都有能力或资格进行中西医结合的!而学员在校期间,则不宜过多涉及西医知识。对于某些西医内容,可在精选的基础上,作为选修科目而保留。
9、中医学院当开设“中国古代养生学”课程,并让学生练习某些实用性较强的功法,如“真气运行法”、“峨嵋十二庄”等。这不但对针炙、推拿大有好处,而且,当学员们体会到什么是气、什么是经络的时,对于中医理论的学习也将大有帮助,而绝不至于象今天这样——中医学院所培的却尽是中医的掘墓人!
相关链接:
《中医走向衰落之根本原因及中医发展战略》之一
《中医走向衰落之根本原因及中医发展战略》之二
《中医走向衰落之根本原因及中医发展战略》之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jinsir
|
2003-10-8 07:40:13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医走向衰落之根本原因及中医发展战略》之三
同意。
我认为说出中医的不足,如何克服已之短,扬其长。取彼之长,补已之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梦医寻真
|
2003-11-15 09:45:50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医走向衰落之根本原因及中医发展战略》之三
我们应该如何做呢?我快没信心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三文鱼
|
2003-11-16 17:19:36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医走向衰落之根本原因及中医发展战略》之三
也许你说的都是对的 ,但是你是不是还觉得很模糊?不能用现代科学来进行认定,是不是总有摸着石头过河的感觉啊?我觉得老中医也是,刚临床的中医师也是的,所谓经验就是见过此类病例,所以会觉得心中有数,但是人只能是在积累了这么多的经验之后才能成为大家?难怪说中医成才是六十啊,什么办法能改变这种现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针道天下
中医妇科
杏林箫客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