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走进中医
›
中医里面的国学(二)
返回列表
发新帖
中医里面的国学(二)
[复制链接]
444
|
11
|
2015-5-13 20:39:32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中医“象数思维”是中华传统文化思维模式的典型
中医传承《周易》的逻辑,采用据“象”归类、取“象”比类的整体、动态思维方法,建构了天人之间、人的各部分之间相合相应的理论体系。中医是《周易》为代表的“象数思维方式”的最佳体现者、贯彻者和运用者。“象”原指直观可察的形象,即客观事物的外在表现。中医之“象”已超出了具体的物象、事象,而成为功能、关系、动态之“象”。由静态之“象”到动态之“象”,由具体之“象”到功能之“象”,使得无序的世界有序化,使得人体与宇宙的关系有序化。
中医是离不开“象”的,如脏象、脉象、舌象、证象、药象,等等。如在分析人的生理功能结构时,将人体脏腑、器官、生理部位和情志活动与外界的声音、颜色、季节、气候、方位、味道等按“象”即功能属性分门别类地归属在一起。《素问·五脏生成篇》:“五脏之象,可以类推。”比如心脏的基本功能是主神明,主血脉,宇宙万物中的赤色、徵音、火、夏、热、南方、苦味、七数、羊、黍、荧惑星等均可归属于心。五脏均以此类推。这种取象的范围可不断扩展,只要功能关系、动态属性相同,就可无限地类推、类比。如果客体与之发生矛盾,那就只能让位于功能属性。中医有一个“左肝右肺”的命题很说明问题。肝在人体的右边,为什么说“左肝”呢?其实这是从功能、动态属性上说的,肝有上升、条达的功能,故与春天、东方等归为一类,东方即左边。所以,“左肝右肺”并不是从解剖学(“形”)上说的,而是从功能(“象”)上说的。中医在认识疾病过程中也是据象类比,中医重“证”不重“病”。将各种病症表现归结为“证”,如眩晕欲扑、手足抽搐、震颤等病症,都具有动摇的特征,与善动的风相同,故可归为“风证”。“证”就是一种典型的“象”。
“象”和“数”是连在一起的。“象”是可分的,如脏象可分五类,也就是五脏,或者说五大功能系统。八纲辨证则是把病证分为阴阳、表里、虚实、寒热八类,当然相互搭配还可分出更多的类。此外,“象数”中具体的“数”往往不是定量,而是定性。如《素问·金匮真言论》中的八、七、五、九、六实际上就是五脏的肝、心、脾、肺、肾,这是依河图五行成数配五脏。
中医象数思维模型可以概括为“气-阴阳-五行”模型。“气”是中华生命文化的核心。中医遵从“元气论”、“气本论”的传统,将“气”看成是人体生命的本源、本质,“气化”运动是生命发展变化的源泉。“气”是连续不断、流动有序的,是介于有形有状的粒子与无形无状的虚空的中间状态,可双向转换。中医认为“气”既是生命的最小物质,又是生理动态功能,是生命的能量。“气”的生命观必然导致中医学整体性、功能性、直觉性特征。
阴阳和五行是“气”的分化和表现形式,也是中医“象数”思维的基本模型。中医认为人体和宇宙万物一样充满“阴阳”对立统一关系。“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用“阴阳”来阐释人体组织结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疾病的诊断辨证、治疗原则以及药物的性能等等。五行实际上是阴阳的细化,两对阴阳(水和火,木和金)加一个中土就是五行。中医以五行为纽带,以五行与五脏的配属为核心,将器官(五官)、形体(五体)、情志(五志)、声音(五声)以及方位(五方)、季节(五时)、颜色(五色)、味道(五味)、生化(五化)等纳入其中,以此说明人与自然的统一性、人本身的整体性。并用五行的生克乘侮来说明各种联系,如五脏中每一脏都具有生我、我生、克我、我克的生理联系。这种联系把五脏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病理上相生代表母病及子、子病犯母的传变过程,相克代表相乘(相克太过为病)与相侮(反克为害)的传变过程。五行模型还广泛地用于诊断、治疗等方面。
中医思维模式与西医乃至近代实证科学的思维模式大异其趣。中医注重整体、功能、直觉的思维方法,西医注重分析、结构、实验的思维方法。方法论的不同表明本体论的差异。大家知道,原子论是古希腊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西方哲学的重要传统。原子论认为原子是世界本原。要认识“原子”,必须采用分析、还原的方法。统观西医演变的历史,其实一直都在运用这种方法,去探求构成人体生命的最基本元素。
中医从一开始就没有走向机械、分析之路,而是采用横向的、有机的、整合的方法。中医认为人不是个可以不断分割的东西,而是一个有机的、开放的系统。人体内小时空对应体外大时空,对应大宇宙的天时、物候、方位及万事万物。从整体、宏观、动态、联系上认知生命,是中医的强项,也无疑是生命科学的大方向。但也不能不看到中医不重量化、不重分析所带来的负面效应:生理病理上细节不清、结构不明、定量不够,诊断辨证上带有较大的“艺术性”、模糊性,理论框架的万能化甚至僵化等等,造成了中医发展的缓慢,造成了中医与现代科学的隔阂。
转自博客:中医文化长河的博客
http://blog.sina.com.cn/u/209068972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duxjb
|
2015-5-13 20:43:2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了个去,顶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shuidi03
|
2015-5-13 22:20:39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医“象数思维”是中华传统文化思维模式的典型,感觉这种思维好难,不知道有什么好的方法来参考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qsdd
|
2015-5-13 22:58:34
|
显示全部楼层
说实在的,我们从小学到大学,无论是什么专业,所受的教育都是在训练一种思维模式——西方实证科学的思维模式,即使是中医专业也不例外,我们无形中已经形成了西学的思维方式,对中国传统的这种象数模型绝大多数人很陌生。不少人看书后,也就是了解了一些阴阳五行的概念,远远不会用这个模型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要想理解和掌握真正的中医,真正的国学,又必须让自己建立和形成传统中医的思维模式,否则没戏。这是一个必要的过程,一个甚至是艰难的过程,但其收获又将是令人兴奋非常值得的过程。
希望博主发表一些更落地的方法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xinjun_008
|
2015-5-13 23:51:25
|
显示全部楼层
哎?好文章啊,那个博客收藏的文章都值得品读啊,谢谢楼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energy198638
|
2015-5-14 00:36:5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非常给力,直接转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energy198638
|
2015-5-14 00:37:0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非常给力,直接转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energy198638
|
2015-5-14 00:37:0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非常给力,直接转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energy198638
|
2015-5-14 00:37:0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非常给力,直接转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复归素然
|
2015-5-14 00:48:51
|
显示全部楼层
象形思维和语文表达方法中的比喻比较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中医妇科
中医内科
美容之声
杏林杂谈
临床经验
悟道123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