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四(10月16日)聊天室讨论的主题——大承气类方

[复制链接]
查看1402 | 回复1 | 2003-10-13 22:24: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岐黄聊天室欢迎大家发表见解、提出问题。
羊角锤 | 2003-10-14 22:06:06 | 显示全部楼层

星期四(10月16日)聊天室讨论的主题——大承气类方

(因版本不同条文序号有误,请谅解。)
    阳明病,脉迟,虽汗出,不恶寒者,其身必重,短气,腹满面喘,有潮热者,此外欲解,可攻里也,手足濈然汗出者,此大便已硬也,大承气汤主之;若汗多,微发热恶寒者,外未解也,其热不潮,末可与承气汤,若腹大满不通者,可与小承气汤微和胃气,勿令致大泄下。(213)
    阳朋病,潮热,大便微硬者,可与大承气汤,不硬者,不可与之。若不大便六七日,恐有燥屎,欲知之法,少与小承气汤,汤入腹中,转矢气者,此有燥屎也,乃可攻之;若不转矢气者,此但初头硬,后必溏,不可攻之,功之必胀满不能食也。欲饮水者,与水则哕。其后发热者,必大便复硬而少也,以小承气汤和之。不转矢气者,慎不可攻也。(214)
    饬寒,若吐若下后,不解,不大便五六日,上至十余日,日晡所发潮热,不恶寒,独语如见鬼状。若剧者,发则不识人,循衣摸床,惕而不安,微喘直视,脉弦者生,涩者死;微者,但发热谵语者,大承气汤主之。若一服利,则止后服。(217)
    阳明病,谵语,有潮热,反不能食者,胃中必有燥屎五六枚也,若能食者,但硬耳,宜大承气汤下之。(220)
    汗出谵语者,以有燥屎在胃中,此为风也。须下者,过经乃可下之。下之若早,语言必乱,以表虚里实故也。下之则愈,宜大承气汤。(222)
    二阳并病,太阳证罢,但发潮热,手足漐漐汗出,大便难而谵语者,下之则愈,宜大承气汤。(225)
    阳明病,下之,心中懊憹而烦,胃中有燥屎者,可攻,腹微满,初头硬,后必溏,不可攻之。若有燥屎者,宜大承气汤。(240)
    病人烦热,汗出则解,又如疟状,日晡所发热者,属阳明也。脉实者,宜下之,脉浮虚者,宜发汗。下之,与太承气汤;发汗,宜桂枝汤。(242)
    大下后,六七日不大便,烦不解,腹满痛者,此有燥屎也,所以然者,本有宿食故也,宜大承气汤。(243)
    病人小便不利,大便乍难乍易,时有微热,喘冒不能卧者,有燥屎也,宜大承气汤。(244)
    得病二三日,脉弱,无太阳柴胡证,烦躁,心下硬,至四五日,虽能食,以小承气汤少少与微和之,令小安,至六日,与承气汤一升。若不大便六七扫,小便少者,虽不能食,但初头硬,后必溏,未定成硬,攻之必溏,须小便利,屎定硬,乃可攻之,宜大承气汤。(253)
    伤寒六七日,目中不了了,睛不和,无表里证,大便难,身微热者,此为实也,急下之,宜大承气汤。(254)
    阳明病,发热汗多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255)
    发汗不解,腹满痛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扬。(256)
    腹满不减,减不足言,当下之,宜大承气汤。(257)
    阳明少阳合病,必下利。其脉不负者,为顺也。负者,失也,互相克贼,名为负也。脉滑而数者,有宿食也,当下之,宜太承气汤。(258)
    少阴病,得之二三日,口燥咽干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320)
    少阴病,自利清水,色纯青,心下必痛,口干燥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321)
    少阴病六七日,腹胀不大便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322)
    痉为病,胸满口噤,卧不着席,脚挛急,必(蚧)齿,可与大承气汤。
    腹满不减,减不足言,当须下之,宜大承气汤。
    问曰:人病有宿食,何以别之?师曰:寸口脉浮而大,按之反涩,尺中亦微而涩,故知有宿食,大承气汤主之。
    脉数而滑者,实也,此有宿食,下之愈,宜大承气汤。
    下利不欲食者,有宿食也,当下之,宜大承气汤。
    下利三部脉皆平,按之心下坚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下利脉迟而滑者,实也,利未欲止,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下利脉反滑者,当有所去,下乃愈,宜大承气汤。
    下利已差,至其年月日时复发者,以病不尽故也,当下之,宜大承气汤。
    病解能食,七八日更发热者,此为胃实,大承气汤主之。
    产后七八日,无太阳证,少腹坚痛,此恶露(注:是分娩时应流出的淤血)不尽;不大便,烦躁发热,切脉微实,再倍发热,日晡时烦躁者,不食,食则谵语,至夜即愈,宜大承气汤主之。热在里,结在膀胱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