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笔记——肾

[复制链接]
查看1058 | 回复3 | 2003-10-21 20:16: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个贴子最后由zhongyi在 2003/10/26 10:14am 第 1 次编辑]

肾藏精,主生长、发育与生殖;主水;主纳气;在志为恐;在液为唾;在体为骨、主骨生髓,其华在发;在窍为耳及二阴。
一  肾藏精,主生长、发育与生殖:精气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也是人体生长发育及各种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包括先天之精——禀受于父母的生殖之精;后天之精——指出生后,来源于摄入的饮食物,通过脾胃运化功能而生成的水谷之精气,以及脏腑生理活动中化生的精气通过代谢平衡后的剩余部分,藏之于肾。肾中精气的生理效应:促进着机体的生长发育和生殖机能的成熟。肾中精气的盛衰,决定着人体生长、发育和衰老的过程。
    肾中之精气包括肾阴和肾阳两个方面:对机体各个脏腑组织器官起着滋养、濡润作用的称为肾阴;对机体各个脏腑组织器官起着推动、温煦作用的称为肾阳。是机体各脏阴阳的根本,二者之间,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相互为用维护着各脏阴阳的相对平衡。如肾阴和肾阳的相对平衡遭到破坏,出现肾阴虚:内热、眩晕、耳鸣、腰膝酸软、遗精、舌质红而少津;肾阳虚:疲惫乏力、行寒肢冷、腰膝冷痛和萎弱、小便清长或不利或遗尿失禁、舌质淡,以及性机能减退和水肿。
    由于肾阴和肾阳是各脏阴阳之本,故肾阴阳失调可导致其它各脏的阴阳失调。肝失去肾阴的滋养,——水不涵木,可出现肝阳上亢,甚则肝风内动;心失肾阴的上承,则可引起心火上炎,或导致心肾阴虚;肺失肾阴的滋养,则可出现咽燥、干咳、潮热、升火等肺肾阴虚之证;脾失肾阳的温煦,则可出现五更泄泻、下利清谷等脾肾阳虚之证;心失肾阳的温煦,则可出现心悸、脉迟、汗出、肢冷、气短等心肾阳虚之证;反之,其他各脏的阴阳失调,日久也必累及于肾,损耗肾中精气,导致肾的阴阳失调,即久病及肾。
二  肾主水:指肾中精气的气化功能,对于体内津液的输布和排泄,维持体内津液代谢的平衡,起着极为重要的调节的作用。如果肾主水的功能失调,可出现关门不利,小便代谢障碍而发生尿少、水肿等病理现象;又可引起气不化水,而发生小便清长、尿量增多等病理现象。
三  肾主纳气:指肾有摄纳肺所吸入的清气,防止呼吸表浅的作用,才能保证体内外气体的正常交换。若肾主纳气的功能减退,摄纳无权,呼吸就表浅,可出现动辄气喘,呼多吸少等病理现象——肾不纳气。
四  在志为恐:恐则气下——指人在恐惧的状态中,上焦的气机闭塞不畅,气迫于下焦,则下焦胀满,甚则遗尿。惊则气乱——指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遭到一时性的扰乱,出现心神不定,手足无措的现象。
五  在液为唾:多唾或久唾,则易耗损肾中精气。
六  在体为骨、主骨生髓,其华在发:小儿囟门迟闭,骨软无力,以及老年人的骨质脆弱,易于骨折等,都与肾中精气不足、骨髓空虚有关。齿为骨之余,如肾中精气不足,则牙齿易于松动,甚至早期脱落。未老先衰,头发枯萎,早脱早白者,与肾中精气不足和血虚有关。
七  在窍为耳及二阴:如肾精气虚衰,可见听力减退,或见耳鸣,甚则耳聋。如肾阴不足,可致肠液枯涸,而便秘;肾阳虚损时,则气化无权而致阳虚便秘或阳虚泄泻;肾的封藏失司时,则可见久泄滑脱。
相关链接:
学习笔记系列:
一、心  二、肺  三、脾  四、肝  五、肾  六、六腑  七、气  
军民软件 | 2003-10-24 20:32:35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笔记——肾

怎么没有肾与四时的关系
嫩竹 | 2003-10-26 07:36:19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笔记——肾

请先生指教
军民软件 | 2003-10-27 14:08:41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笔记——肾

北方生于冬,病在肾
肾,在天为寒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