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走进中医
›
"中医"在古代竟然是这个意思…
返回列表
发新帖
"中医"在古代竟然是这个意思…
[复制链接]
453
|
3
|
2015-7-16 22:27:56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中医”一词产生于汉代,多见于两种语境:一是见于古代文献尤其是医学文献;一是作为谚语中的词语,见于“有病不治,常得中医”及相关谚语中。因去古甚远,人们对“中医”古义不太明了,甚至存有歧异,孰是孰非,让人莫衷一是。笔者立足古代文献,结合语境进行综合考释,还原其词义,望能有助于研读中医文献。
汉代医学文献中的“中医”,指“中等水平的医生”。张机《金匮玉函经·证治总例》:“古者上医相色,中医听声,下医诊脉。”《灵枢·根结》有类似的叙述:“上工平气,中工乱脉,下工绝气危生。”二者文例相同,“中医”即“中工”,指“中等水平的医生”。检视唐代前的医学文献,“中医”指称医生的治疗水平,多与“上医”、“下医”连言。如孙思邈《千金要方·卷一·诊候》:“古之善为医者,上医医国,中医医人,下医医病。”柳宗元《愈膏肓内赋》:“夫上医攻未萌之兆,中医攻有兆之者。”宋代之后,才有单用“中医”指称医生的医疗水平的情况。苏轼《苏沈良方》序言:“吾平生求医,盖于平时,默验其工拙,至于有疾而求疗,必先尽告以所患,而后求诊,使医了然知患之所在也。……故虽中医,治吾病常愈。”
“中医”作为一种凝固词语,亦见于“有病不治,常得中医”及相关谚语中。此“中医”歧异最大,有四种释读:一指“中等水平医生”;一为名词偏正词组,指“中等的疗效”;一为动宾词组(“中”读“zhòng”),谓“符合医理”;一则把上文“得”与“中”视为词组“得中”,“医”为动词“医治”,指“以得中状态为治疗准则”。要明晰此“中医”的含义,需综合谚语语用情状加以考证。
首先从谚语出处看,“有病不治,常得中医”始见于东汉班固《汉书·艺文志》。其《方技略》“经方”小序曰:“经方者,本草石之寒温,量疾病之浅深,假药味之滋,因气感之宜,辨五苦六辛,致水火之齐,以通闭解结,反之于平。及失其宜者,以热益热,以寒增寒,精气内伤,不见于外,是所独失也。故谚曰:有病不治,常得中医。”从“故谚”可知,谚语产生时代应早于东汉。除谚语外,序言有两层含义。先述经方治病机理:考察药物性味及疾病性质,配成适宜的药剂,使机体恢复至健康状态。次述误用经方所致恶果:不明经方之理,“以热益热,以寒增寒”,致病人“精气内伤,不见于外”。位于序末的故谚“有病不治,常得中医”,是总结整个小序还是仅承误用经方而言?《方技略》篇末总序:“方技者,皆生生之具,王官之一守也。……今其技暗昧,故论其书,以序方技为四种。”此言明各小序的宗旨:既“论其书”(强调各类方技之内涵),亦申明“其术暗昧”之具体情状。此“释术之旨意+明术之得失”之体例贯穿医经、神仙、房中各序,经方小序亦然。由此可知,“有病不治,常得中医”并非总结整个小序,乃承庸医误用经方而言。因而可进一步推断此谚语义背景与庸医误治有关,而与经方治病无涉。
其次从谚语语用看,此谚在后世衍生出“有病不治,恒得中医”“不服药为中医”“不服药胜中医”“不服药为中治”等多个谚语。明代陆容《菽园杂记》:“古人以‘病不服药为中治’。盖谓服药而误,其死甚速,不药其死犹缓,万一得明者治之,势或可为耳。以吾所闻见者验之,中治疗之说有以也。”可证“医”即“治疗”。明代史可法《可茶小传》中记述朱丹溪的学生可茶的治疗:“然可茶守丹溪之说,自谓恒得中医,至自比李英公用兵,不大胜,亦不大败云。”其所谓的“恒得中医”之“中医”亦指“不大胜,亦不大败”的治疗效果。清代徐灵胎《医学源流论·轻药愈病论》详述“中医”之义:“古谚有‘不服药为中医’说,自宋以前有之。盖因医道失传,治人多误。病者又不能辨医之高下,故不服药。虽不能愈病,亦不至于为药所杀。况病苟非死症,外感渐退,内伤渐复,亦能自愈,故云中医。”显然,“中医”同于上文的“不大胜亦不大败”,即“中等的治疗”。考《周礼·天官·医师》曾评价医生医疗水平:“十全为上,十失一次之,十失二次之,十失三次之,十失四为下。”汉代郑玄注曰:“失四为下者,五则半矣,或不治自愈。”清代孙诒让指出“有病不治,恒得中医”义与郑玄“五则半矣,不治自愈”相同。郑玄谓“十失五者”仅有50%的疗效。可见谚语中的“中医”指“一半的治愈率”,即“中等水平的疗效”。
综上,“中医”古义有二:一是“中等水平的医生”,一是“中等水平的疗效”。(罗宝珍福建中医药大学)
转自中医文化长河的博客
http://blog.sina.com.cn/u/209068972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ihzwt
|
2015-7-16 22:28:05
|
显示全部楼层
非常好,顶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zglv5217
|
2017-4-7 06:24:37
|
显示全部楼层
有功能了,缺创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cbfkq
|
2019-7-17 06:59:06
|
显示全部楼层
偶的就杯具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中医妇科
悟道123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