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讨论咽喉炎记录之我见

[复制链接]
查看1414 | 回复5 | 2003-11-4 21:58: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第一次阅览网络里病案讨论的备忘录,喜忧参半!喜者,对中医事业执着者也,忧者,对中医的不熟悉也!何以见得?曰:中医四诊八纲之不熟悉;中医病历书写之不熟悉;中医辨证之不熟悉。略陈管见如下,对物非对人,并无诽谤之意思,请同道明鉴,并请杏林高手斧正浅滩之观点。
(男 17岁 高中学生 咽部暗红 扁桃体中度肿大 剧他母亲讲 小的时候家里的炕很热
7岁的时候就有咽炎症状 且很不耐热 38 度左右 就有抽搐症状   每每 生气或情绪不好的时候发作    现 左胁每每刺痛  另口唇咽鼻发干 脉沉弦 余正常 ~)
书写规范中医病历或者诊疗记录,一定要把主诉简单明了地写在前面。(西医的也是如此)。如果是中医的住院病历,其顺序为:姓名、年龄、 职业、籍贯、民族、婚姻、发病季节(如立冬前XX天或后XX天)、入院日期、出院日期、住院天数、单位地址、病史陈述者、可靠程度;主诉、现病史、既往史、个人史、过敏史、婚育史(月经史)、家族史;体格检查(整体情况、皮肤黏膜、头面部、颈项、胸部、腹部、二阴及排泄物、脊柱四肢、神经系统、实验室检查)辨病辨证依据、中医诊断依据、西医诊断依据、治疗原则、方药、服药方法、医嘱、医生签名。
书写主诉时,应以30~40 字以内为宜。该朋友的主诉不明了,且前后次序错误。咽部暗红 扁桃体中度肿大,(后面应该)口唇咽鼻发干。(现病史中才是)脉沉弦 余正常。(既往史)剧他母亲讲 小的时候家里的炕很热 7岁的时候就有咽炎症状 且很不耐热 38 度左右 就有抽搐症状   每每 生气或情绪不好的时候发作  。? 我不知道这句话是与哪句相连)现 左胁每每刺痛。
   咽喉炎的临床资料,咽喉的疼痛程度、性质是非常关键的。而这个病案中,却偏偏缺少这个重要的一点。是火燎烟熏似的疼痛?还是吞咽困难的疼痛?前者风热外感为主后者热毒壅结为主。
小的时候家里的炕很热与38 度左右 就有抽搐症状对于咽喉炎的诊断并无太大意义。抽搐并不是高热才抽搐,其他原因也可以诱发抽搐,如缺钙也会导致抽搐。
祺民堂:毕竟热症明显些,且虚 水不上泽,气难卫下——听了朋友的话,我不知道这个热证明显是如何诊断的。后2句更难理解:水不上泽,气难卫下。并且我看了“但严重咽炎应当先排除肺结核是真的 可能他有肺门淋巴结核,自己不知道也可能”我也糊涂。肺门淋巴结结核(hilus lymphatic tu-berculosis)是由于结核杆菌从肺的原发病灶通过淋巴管到达肺门淋巴结引起的病变。多见儿童和年轻人。临床症状较轻,可有不同程度的呼吸道和结核中毒症状,如咳嗽、咯痰、胸痛、不规则低热、乏力、盗汗等。从上资料可见,该患者咽喉暗红、扁桃体中度肿大与肺门淋巴结结核也没有关系。并且强调——(从对话中看出)这里是中医理论辨证!
温经舒络  引火归元……是寒邪阻络?是虚阳上越?我看了讨论中有一大段是带着编写故事性质有很强主观臆断来诊断的,如:“大便似乎该干,小便似乎该略黄 不对,大便当稀软……”
无舌苔花剥,舌边尖无小红点——新病,小柴胡汤加减??该患者从7岁开始到现在17岁,也有10年了,怎么算新病?即使是新病?如何可以用小柴胡汤?小柴胡汤是《伤寒论》里专门为(少阳病)半表半里证而设的方剂。原文96条:“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柴胡 黄芩 人参 半夏 甘草 生姜 大枣)原文97条补述了小柴胡汤的病理变化及转属阳明的治疗方法。“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与气相搏,结于胁下。正邪分争,往来寒热,休作有时,嘿嘿不欲饮食,脏腑相连,其痛必下,邪高痛下,故使呕也,小柴胡汤主之。服柴胡汤已,渴者,属阳明,以法治之。”从小柴胡汤立方本意来看,并不适合该患者。
至于还有什么脾、肾、淤血的,理论一大箩筐,结果却是什么也不见。连最基本的东西大伙都疏忽了,还讨论什么病案呢?内容中中西医理论夹杂,病名也是如此。如果是西医,应该是慢性咽喉炎还是扁桃体炎?按中医应该是喉风?是喉疳?还是乳蛾?病名不同病机也不同,治疗也有区别。
根据我个人观点,如果该患者的咽喉虽红(暗红),喉核(扁桃体)虽肿大,但是不疼痛,且胁下疼痛,并与情绪有关,不如按照“郁证”治疗,且该讨论中有一朋友所提及“肝郁”有道理。以半夏厚朴汤加滋阴柔肝之品为主,适当加射干、桔梗利咽之药。药量宜轻,取轻则升之意。切不可如“金谷子”朋友的药量如此之大(石膏200g人参10g半夏25g麦冬70g甘草20g粳米一把)。一则患者身体不支,二则若有纠纷之时,难以找到可以替自己辩护的证据。以下剂量按照国家高等医药院校教材《中药学》参考:石膏辛甘大寒,清热泻火,除烦止渴,脾胃虚寒及阴虚内热忌服,每次15~60g;麦冬甘苦微寒,润肺养阴,益胃生津,清心除烦,感冒风寒或痰饮湿浊的咳嗽、以及脾胃虚寒者忌服;半夏辛温有毒,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每次5~10g反乌头。   
匿名| 2003-11-4 22:03:36

关于讨论咽喉炎记录之我见

大笑!!
此振聋发愦之声,惜其打击面太广。
还望大家心平气和:)
浅滩无鱼 | 2003-11-4 23:07:09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讨论咽喉炎记录之我见

为什么说金朋友的药量大了,我已经说了理由。虽然中药剂量有时候不必拘泥,但是该病人并无适合石膏200麦冬70 半夏25的体征。为什么说怕纠纷,是因为遇上了没有依据说你的药量可以如此之大,麻烦的是自己。学习过《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都该知道“举证”的分量。唉!算是浅滩杞人忧天吧!
清凉风儿 | 2003-11-5 02:36:13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讨论咽喉炎记录之我见

浅滩说的很有见地。
jinsir | 2003-11-5 07:27:52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讨论咽喉炎记录之我见

下面引用由浅滩无鱼2003/11/04 11:07pm 发表的内容:
为什么说金朋友的药量大了,我已经说了理由。虽然中药剂量有时候不必拘泥,但是该病人并无适合石膏200麦冬70 半夏25的体征。为什么说怕纠纷,是因为遇上了没有依据说你的药量可以如此之大,麻烦的是自己。学习过 ...
严重同意!
草堂春主人 | 2003-11-5 19:54:16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讨论咽喉炎记录之我见

这个病一方面是因为郁,一方面是阴分不足之暗火。但有一点更重要,是其伏热之邪。所以常发。有朋友说用石膏,盖以此治伏热,用麦冬养阴。现在这位朋友说用半夏厚朴汤,亦即解郁,用桔梗和别的药,也是对路。所以此病的治疗,均在这二人所说之列了。但具体用量,我看要看那病人的具体情况,何况还有久病伴瘀夹虚也是常事。也要兼顾。
中医这事业确非一人所能怎样的,现在的社会讲经济,有钱赚的东西就又多又普遍了,中医也不能免。可是失了本味,也是没有办法的事。还需各人的努力。不能存怨者之心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