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五苓散”~~~~~~我来背书

[复制链接]
查看989 | 回复0 | 2003-11-8 09:03: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五苓散见于《伤寒论》第71条~74条下:
71、原文: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烦躁不得眠,欲得饮水者,少少与饮之,令胃气和则愈;若脉浮,微热消渴者,五苓散主之。(语译:太阳病,用发汗药后,出了很多汗,胃中津液亏损,病人心里烦躁不能安睡,若想喝水,可少少的给一点喝,使胃气调和就好了;如果脉象浮,小便不畅利,微有发热,喝了水还觉得口渴的,用五苓散治疗。[本条指出发汗后胃中干燥与蓄水证的区别])
72、发汗已,脉浮数,烦渴者,五苓散主之。(语译:已经发过汗,而脉象仍然浮数,口渴的厉害,用五苓散治疗)
  73、伤寒,汗出而渴者,五苓散主之;不渴者,茯苓甘草汤主之。(语译:伤寒病,出汗而口渴者,用五苓散主治;出汗而不口渴的,用茯苓甘草汤主治。
  74、中风发热,六、七日不解而烦。有表里证,渴欲饮水,水入则吐者,名水逆,五苓散主之。(语译:患中风病发热,经过六、七天还不好,心烦,有表证和里证,口渴想喝水,但喝了水就吐的,名叫水逆,用五苓散治疗。[本条叙述中风水逆证及其治疗方法])
参考:治疗癃闭,本方加车前子、白茅根、陈皮、萆懈为基本方,临证加减,一般服药2~3剂见效,经过治疗全部痊愈。(《中西医结合杂志》1984.4);治疗关节腔积液,本方加味,共治疗34例,痊愈26例,好转6例,无效2例。未见复发。(《陕西中医》1985.6);治疗脑积水,本方加大腹皮、牛膝、车前子为主方,临证加减,有一定效果。(《新医药学杂志》1978.8)
本方加茵陈为茵陈五苓散见《金匮要略》;有清热利湿的功效。用于湿热黄疸湿邪较重而小便不利者。
加羌活为加味五苓散见《医学正传》;祛湿止痛,用五苓散证兼见寒湿身痛者。
加人参、柴胡、麦冬为春泽汤《奇效良方》;益气利水,主治伏暑发热,烦渴引饮,小便不利。
合平胃散为胃苓汤见《丹溪心法》;燥湿健脾,行气利水。用于夏秋之间,脾胃伤冷,水谷不化,泻泄不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