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医理探源
›
如此专家,中医不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如此专家,中医不亡?
[复制链接]
1168
|
5
|
2003-11-12 00:17:09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专家对排毒养颜胶囊安全性再评价
中医药报记者 徐春柳
前一时期,“排毒养颜胶囊”事件引发了全国百余家媒体相继转载报道。一时间,中药安全性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云南盘龙云海集团总裁陈国云于10月8日北上,与国内知名中药专家在北京举行一场专题研讨会,针对“排毒养颜胶囊”事件与中药安全性问题进行了再评价。
大黄救人无功?
今年7月,北京一消费者公女士以“长期服用‘排毒养颜胶囊’导致继发性便秘,消费者知情权遭侵犯”为由将生产商“盘龙云海”告上法庭。这位消费者接受媒体采访时称,她从1998年开始以养颜为目的服用此药,几个月后一停用,即出现便秘症状,继续服用后症状有所缓解,而一旦停用便会出现严重的便秘症状,所以几年来一直在服用。今年初因工作原因偶然了解到此药的副作用后去医院就诊,令她感到惊讶的是,所有接诊的医生均建议她立即停用排毒养颜胶囊,认定或怀疑药中的大黄和芒硝是导致她出现严重便秘的“罪魁祸首”。他们表示,大黄是一味常用中药,很多中成药均将其作为重要成分,但仅限于治病,从无久用之理。
以“排毒养颜胶囊”为拳头产品的盘龙云海药业自然有话要说,在“排毒养颜胶囊遭遇不正当竞争情况说明会”上,针对上述事件,盘龙云海进行了辩解与反驳。
“大黄是我国中医药宝库中的一颗明珠,在临床应用上有几千年的历史,” 云南盘龙云海集团总裁陈国云说,“至今我国含大黄的国家标准复方中成药品种达801种,占所有中成药品种高达10%以上的比重。大黄已作为一个世界性药物载入19个国家的药典,日本用的143个汉方药中,有19个处方使用了大黄(占13.3%),每年我国有大量大黄出口,中医药研发和科技化生产走在世界前列的日本是最大的大黄消费国。只要我们对一些争论稍加梳理,就不难发现,问题的核心,依然表现在对大黄使用的传统偏见上,有句老话叫:‘人参杀人无过,大黄救人无功’”。
上海市香山中医院大黄研究室主任焦东海说,大黄有泻下的功效,李时珍说:大黄又名将军,是泻下药,能推陈致新,“勘定祸乱,以致太平”故名。我国药典中治便秘的泻下处方一共有162个,都用了大黄。其治疗便秘的效果举世公认,1999年,全世界40多个国家100多位专家参加编著,由WHO出版发行的《世界卫生组织药用植物选编》第一卷收载的28种药用植物中就有大黄并肯定了大黄治疗便秘的效果。目前世界上还没有一种根治便秘的特效药,所有习惯性便秘,都是服药就通,停药就恢复的状态,凡是治疗便秘的西药或中药长期服用后少数人都可能引起继发性便秘,也可能会导致对药物的依赖性,这绝对不是大黄所专有,一般间隔3~5天后可以自愈。
焦东海教授用大黄做了急性毒性试验,亚急性毒性试验,致癌致畸致突变的试验,结果表明大黄安全无毒。大黄醇提取物对人体主要脏器的功能研究表明,对人体肝、肾、血压、水及电解质平衡、血糖、血脂、血清蛋白、血浆蛋白及免疫功能均无不良影响。
盘龙云海集团执行董事杜波说,国外有报道大黄可能致癌,其实那不是正品大黄,全世界有大黄60多种,中国有大黄40多种,药典规定的正品大黄只有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药用大黄三种,绝没有致癌作用。而排毒养颜胶囊所用的大黄,正是最好的唐古特大黄,青海等少边穷地区的药农,因种植此大黄维持了生计。
据盘龙云海集团调查,此消费者接受医生治疗后,开的药是六味安消散,用来代替排毒养颜胶囊,但六味安消散也是含有大黄的药方,如果说大黄是原凶,那为什么又开一个含大黄的药?
正确服用“排毒养颜胶囊”是安全的
“人们也许忽略了大黄使用中单剂使用与复方使用在药理上的巨大差别。由于天然植物中药在全世界的不断兴起,美国早在1997年5月,就对植物药品药物作出明确规定:不要求搞清楚植物药是什么成份(分子表达式);不要求药物的每一种成份都安全有效,只求综合起来,应是成份固定,疗效稳定的混合物。”陈国云说,“排毒养颜胶囊是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姜良铎博士的经验方,他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根据中医经典著作《伤寒论》中的大承气汤和中医脾胃学说的鼻祖李东垣所著《脾胃论》中的枳术丸,参考云南少数民族防病治病的验方,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而拟定的处方。由西洋参、白术、大黄、小红参、青阳参、肉苁蓉、枳实、荷叶、芒硝等九味中药组成,制成胶囊。每粒0.4克,含大黄原生药0.15克。”西洋参益气养阴清火,大黄活血解毒通便共为君药,白术健脾益气,小红参活血化瘀,青阳参升清降浊,化湿健脾,芒硝泻热通便共为佐使药,诸药合用共奏益气活血、健脾益肾、通便排毒之功。”
国家(上海)新药安全评价研究中心名誉主任钱蓓丽研究员指导昆明医学院云南省天然药物药理重点实验室,对排毒养颜胶囊进行了安全再评价试验,结果显示:长期(182天)高剂量(4.0g/kg,折合临床用药最低量的308倍,最高量的50倍)口服排毒养颜粉的SD大鼠主要器官、脏器未见明显的病理组织学改变。国际著名毒理学专家Ulla Haglund 对该结论进行了复核。
全国人大代表、原北京中医医院院长、中医消化系统疾病专家李乾构教授说:“排毒养颜胶囊的大黄的用量不大,一般使用每天服入的大黄量只有药典规定用量的三分之一到三十分之一,有些消费者每天服用2粒则只是规定用量的九分之一至九十分之一,在辨证论治原则指导下应用排毒养颜胶囊是安全、有效的,无毒副作用。”。
陈国云强调:“到目前为此,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尚未接到服用排毒养颜胶囊引起不良反应的正式报告,而全国有8000万人次使用。排毒养颜胶囊作为非处方药物,安全是第一位的。”
“中药不良反应”报道不全面
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高学敏教授在谈及最近舆论频繁出现的“中药毒副作用名列第三”、排毒养颜胶囊出现的“不良反应”的报道,他批驳说,目前我国通过全面的药物资源调查,研制上市的国家标准中成药有8000多种。除了药典所标明的剧毒药物之外,绝大多数中草药和中成药都是安全、有效的,尤其是与西医化学合成药造成药源性疾病的危害相比,中药安全低毒的优势更加突出。
北京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副主任邓培媛指出,起码有三条理由证明“药源性疾病”致病药物中药排第三的说法站不住脚:
第一,报道没有权威的信息来源。原报道中的北京地区药品不良反应监察中心早就停止运转,其相关工作已经自然转入北京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
第二,报道者对药品分类的概念模糊。我国的药品主要分为中药、化学药和生物制品等三大类,其中解热镇痛药只是化学药品中的一种,因而不能将中药与抗生素、解热镇痛药类比并据此得出“中药不良反应位居第三”的结论。
第三,报道者得出“中药不良反应位居第三”的依据站不住脚。邓培媛还指出,同化学类药品一样,中药的药品不良反应也是客观存在的,这正是我国逐步加强中药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原因,但切不可因为看了一些有关报道就误以为中药越来越不可靠。
“中药不良反应的确定,既要有法律的权威性,又要有科学求实的精神,不能捕风捉影。对于任何药物不良反应的确定,都要上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组织权威专家进行分析论证,方能形成科学的结论。不存在政府和药品生产部门侵犯患者的知情权问题。这些不负责任的报道为国外一些反对中成药走向国际市场的部门提供了口实,为西药,洋中药的进口,大开绿灯。”高学敏教授大声疾呼,“长此以往,将造成民族制药业的衰败,才是历史的悲哀。”B07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川银花
|
2003-11-12 21:09:43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此专家,中医不亡?
大黄具有泻下和收敛两重作用,长期服用具有依赖性,一旦停用容易便秘,众所周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无心
|
2003-11-22 13:19:21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此专家,中医不亡?
是不是服用前她就便秘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匿名
|
2003-11-22 14:23:47
如此专家,中医不亡?
楼上这句,未免有掩饰之嫌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悔悟卡
匿名卡
显身卡
金谷子
|
2003-11-26 22:10:46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此专家,中医不亡?
良药因对症才良
名医为识症方名
鸡吵狗叫何时了
杂事知多少
取暖还穿你的破棉袄
罢了罢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中
|
2003-11-26 22:57:50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此专家,中医不亡?
好好好,这是对中医院,研究最好的评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针道天下
难经难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