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走进中医
›
发病原理
返回列表
发新帖
[中医基础]
发病原理
[复制链接]
1051
|
1
|
2015-10-31 20:09:07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疾病与
健康
是相对而言。人体脏腑、
经络
的生理活动正常,气血阴阳协调平衡,即所谓"阴平阳秘"。当人体在某种致病因素的作用下,人体脏腑、经络等生理活动异常,气血阴阳平衡协调关系受到破坏,导致"阴阳失调",出现了各种临床症状,便发生了疾病。
中医
学认为,疾病的发生和变化,虽然错综复杂,但总其大要,不外关系到人体本身的正气和邪气两个方面。
正气,是指人体的机能活动(包括脏腑、经络、气血等功能)和抗病、康复能力,简称为"正"。所谓邪气,则泛指各种致病因素,简称为"邪"。疾病的发生和变化,即是在一定条件下邪正斗争的反映。
(一)正气不足是疾病发生的内在根据
中医发病学很重视人体的正气,认为内脏功能正常,正气旺盛,气血充盈,卫外固密,病邪难于侵入,疾病无从发生,《素问》说:"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只有在人体正气相对虚弱,卫外不固,抗邪无力的情况下,邪气方能乘虚而入,使人体阴阳失调,脏腑经络功能紊乱,才能发生疾病,《素问》说:"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故说,正气不足是疾病发生的内在根据。
(二)邪气是发病的重要条件
中医学重视正气,强调正气在发病中的主导地位,并不排除邪气对疾病发生的重要作用。邪气是发病的条件,在一定的条件下,甚至可能起主导作用。如高温、高压电流、化学毒剂、枪弹伤、冻伤、毒蛇咬伤等,即使正气强盛,也难免被伤害。又如疫疠之邪, "五疫之至,留相染易,无问大小,病状相似"(《素问》),这说明了多种传染病的发生,对人体有较大的危害。
(三)正邪斗争的胜负,决定发病与不发病
正邪斗争,是指正气与病邪的斗争。这种斗争不仅关系着疾病的发生,而且影响疾病的发展及转归。
正能胜邪则不发病 邪气侵袭人体时,正气即起来抗邪,若正气强盛,抗邪有力,则病邪难于侵入,或侵入后即被正气及时消除,不产生病理反应,即不发病。如自然界中经常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致病因素,但并不是所有接触的人都会发病,此即是正能胜邪的结果。
邪胜正负则发病 在正邪斗争过程中,若邪气偏胜,正气相对不足,邪胜正负,从而使脏腑阴阳气血失调,气机逆乱,便可导致疾病的发生。
发病以后,由于正气强弱的差异、病邪性质的不同和感邪的轻重,以及所在部位的浅深,从而产生不同的病证。如:
疾病与正气强弱的关系:正气强,邪正斗争剧烈,多表现为实证;正气虚弱,抗邪无力,多表现为虚证,或虚实错杂证。
疾病与感邪性质的关系:一般来说,感受阳邪,易导致阳偏盛而伤阴,出现实热证;感受阴邪,易导致阴偏盛而伤阳的寒实证或寒湿证。
疾病与感邪轻重的关系:邪气是导致疾病发生的重要条件,疾病的轻重,除体质因素外,决定于感邪的轻重,一般来说,邪轻则病轻,邪重则病重。
疾病与病邪所中部位的关系:病邪侵犯人体,有在筋骨经脉者,有在脏腑者,病位不同,病证各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icmv7465
|
2018-3-18 11:18:14
|
显示全部楼层
找到好贴不容易,我顶你了,谢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美容之声
中药方剂
医学视频
hanz6vMm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