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走进中医
›
六 腑
返回列表
发新帖
[中医基础]
六 腑
[复制链接]
1045
|
1
|
2015-10-31 20:09:07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六腑包括: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等六个脏器。其共同生理特点是受盛和传化水谷。在古代,腑写作“府”,“府”是中空的,是盛放物品之处,有出有入。六腑的生理功能主要是“传化”,有传导变化之意,说明六腑的功能主要是将
饮食
物受纳、腐熟、消化、传化,处于连续不断的虚实交替之中。六腑不藏精气。
从饮食物进入人体,至排出体外,要通过七个重要关口,《难经》称之为"七冲门",即口唇、牙齿、会厌、贲门、幽门、阑门、魄门。口唇为飞门,"飞门"指口唇象门扇一样可以自由开合;牙齿为户门,"户门"指牙齿能把守消化道的上端,并能咀嚼食物;会厌为吸门,"吸门"指食道和气道的交会处,是气体出入体内外的门户;胃上口贲门,"贲"与"奔"通,食物由此奔入于胃中;幽门指胃下口,是胃与小肠相接部位;大肠与小肠之会称为阑门,此处能阻止小肠内的精微物质流入大肠;下极又称魄门,下极即消化道的最末端,即肛门,能排泄粪便。因此,七冲门的任何一个部位发生病变,都会影响到饮食物的受纳、消化、吸收和排泄。
(1)胆
胆附于肝,是一中空囊性器官。胆的主要生理功能,是贮存和排泄胆汁。
胆汁是在肝内生成,由肝化生分泌。胆汁生成后,则流入胆囊,由胆囊贮存。胆汁又称精汁,故胆又称"中精之府"。
胆汁呈黄绿色,味极苦,有重要消化作用。在进食后,通过肝的疏泄作用,胆汁排入肠道,协助脾胃,维持正常消化。由于肝胆关系密切,肝的功能正常,则胆汁化生有源,胆汁的排泄通畅,消化才能正常。若肝有病,则影响到胆汁的生成、排泄,使消化功能失常。例如,胆气上逆,胆汁上泛,则口苦;胆汁排泄障碍,不能顺利排入肠道,则出现厌食、腹胀、便溏等症状;胆病及胃,又可引起恶心、呕吐;若肝胆疏泄失职,胆汁不循常道,反而溢于肌肤,则可发为黄疸;若胆汁滞留,蕴而化热,湿热蕴结,进一步煎熬胆汁,又可形成砂石。
胆虽为六腑之一,但主藏精汁,为清净之府,又不直接接受水谷糟粕,与其他腑有异,所以胆又属奇恒之腑。
(2)胃
胃位于膈下,其上口名贲门,与食道相接,下口为幽门,通于小肠。胃又称胃脘,分上、中、下三部,上部为"上脘",包括贲门;下部为"下脘",包括幽门;上、下脘之间名"中脘",即胃体部分。
胃的主要生理功能,概括为以下二个方面:
(一)主受纳腐熟水谷
饮食物从口而入,经过食道,进入胃中,由胃容纳之,故又称胃为"水谷之海",因机体的生理活动和气血津液的化生都需依靠饮食物的营养,故胃又称为"水谷气血之海"。因此,如胃有病变,就容易影响到胃的受纳水谷功能,出现纳呆、厌食等症状。
"腐熟",有初步加工消化的含义。饮食物在胃内,经过揉磨和消化作用,使之变为食糜,并下移于小肠,为进一步消化打下基础。
胃的受纳、腐熟与脾的运化功能综合,称为"胃气"。"人以胃气为本","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
(二)主通降,以降为和
饮食物入胃,经过胃的腐熟作用后,进入小肠,进一步消化和吸收,其浊者下移大肠,形成大便,排出体外,所以说胃主通降,以降为和。
降浊是胃继续受纳的前提。若胃不和降,饮食物滞留于胃,可出现胃脘胀痛、不欲饮食等症。若胃气上逆,则发生恶心、呕吐、嗳气、呃逆等症。另外,胃气不降,还会影响脾气的升清作用。
(3)小肠
小肠位于腹中,上接幽门,与胃相通;下接阑门,与大肠相接。
小肠的生理功能概括为以下两个方面:
(一)受盛和化物
受盛就是以器盛物,即接受的意思。小肠接受由胃初步消化的饮食物,故小肠是接受胃内容物的盛器。饮食物在小肠内停留时间较长,以利于进一步的消化,从而使水谷化为精微,以营养全身。如果小肠受盛饮食功能失常,可导致消化、吸收障碍,表现为腹胀、腹泻、便溏等。
化物,有变化、消化、化生的意思,小肠的化物功能是将胃初步消化的饮食物进一步消化吸收。
(二)泌别清浊
所谓"清",即指各种精微物质;所谓"浊",即指饮食物经消化后剩余的残渣部分。小肠的泌别清浊功能具体来说,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将经过小肠消化后的饮食物分别为二部分,即精微物质和糟粕;二是吸收水谷精微,并将食物残渣向大肠输送;三是小肠在吸收水谷精微的同时,也吸收了大量的水液,并将无用水液泌渗进入膀胱而为尿。
由此可见,小肠的生理功能在饮食物的消化过程中,是十分重要的。小肠这一功能正常,清浊各走其道,精微物质输布全身,糟粕下归大肠,无用水液泌渗入膀胱。若小肠有病,不仅引起消化功能失常,出现腹胀、腹痛等症状,还会影响到二便的排泄,例如,小便短少,大便稀溏。对此,常采用分利之法,即所谓"利小便以实大便"。
(4)大肠
大肠亦居腹中,上接小肠,其交接处为"阑门",大肠之末端为肛门,又称魄门。
大肠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传导糟粕。
大肠接受小肠泌别清浊后下传的食物残渣,再吸收其中多余的水分,形成粪便,经肛门排出体外。
糟粕的传导通利,一方面依赖于大肠本身功能正常,另外又和胃的降浊、肺气肃降及肾的气化功能有关。因此,大肠有病,主要在粪便的排泄方面出现异常,如泄泻或便秘等。另外,大肠病变可影响及胃、肺等脏腑,使之功能失常。
(5)膀胱
膀胱位于下腹腔内,为囊性器官,居肾之下,大肠之前。其上有输尿管与肾相通,其下有尿道,开口于前阴。在人体五脏六腑之中,膀胱位置最低,是水液代谢之后多余水液汇聚之处。膀胱的主要生理功能是贮存和排泄尿液。
人体饮入的水液通过肺、脾、肾等脏腑的综合作用,化为津液,分布于周身,发挥润泽营养作用。津液代谢后剩余之液,经三焦之道路,下达于肾和膀胱,变成尿液,贮存于膀胱内,当膀胱内尿液达一定量时,在肾的气化作用下,膀胱开启,及时自主地排出体外。
膀胱的贮存和排泄尿液,全赖肾的气化功能。所谓膀胱气化,实际上隶属于肾的蒸腾气化。膀胱的病变,主要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或是小便不利,尿有余沥,甚至尿闭;或是遗尿、甚则小便失禁等。
(6)三焦
三焦是
中医
藏象学说中的一个特有名词,它是上焦、中焦、下焦的合称,为六腑之一。其经脉与心包经相表里。对其形态和实质,历代医家众说纷坛,至今尚未完全定论。但对其生理功能的认识还是一致的。在形态方面,一般认为三焦是包罗人体所有内脏的一个大腑,所以又称"孤府。"三焦的生理功能可以从整体和局部两个角度来理解。从总体来说,三焦主持诸气,总司人体的气化和运行水液等。
(一)主持诸气,总司全身的气机和气化
"诸气",即全身所有之气,例如脏腑之气、
经络
之气、呼吸之气、营卫之气等。三焦主持诸气,是指三焦和各脏腑、经络、组织器官的生理活动都有密切关系。三焦之所以能主持诸气,主要是源于元气。元气根源于下焦,发源于肾,由先天之精所化。但元气运行,只有借助于三焦之道路,方能布散、通达全身,从而激发、推动各个脏腑组织器官的功能活动,因而三焦起到了主持诸气的作用。
"气机",即气的运动,表现为气的升降出入。三焦是气升降出入的通道。
"气化",是指各种物质的复杂变化,尤其是饮食水谷的受纳、消化,以及营养物质的吸收、布散和代谢后糟粕的传导和排泄等。气化过程是在多个脏腑参与下共同完成的,而三焦在气化过程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三焦是运化水谷、排泄糟粕的通路,为全身精气运行的始终。
此外,三焦通行元气,为气化功能的动力源泉,促进了人体的新陈代谢。
(二)为水液运行之通道
三焦具有疏通水道,运行水液的作用,是水液升降出入的道路,是参与水液代谢调节的脏腑之一。正如《素问》所说:"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这说明三焦的主要功能是完成人体津液气化过程,保证水道通畅。若三焦有病,气机阻塞,则气停水停,可见水肿、腹水等症状。对此,常采用通利三焦之法治之。
(三)表明人体的三个部位及其各自的生理功能
在
中医理论
中,三焦也是划分躯体部位的一个概念,即膈以上部位为上焦,包括心、肺;膈以下、脐以上的部位为中焦,主要包括脾胃;脐以下为下焦,包括肝、肾、大小肠、膀胱、女子胞等。其中肝脏,按其部位来说,应划为中焦,但中医学认为,肝肾同源,生理病理关系密切,故将肝肾同划为下焦。由于上焦、中焦、下焦包括不同脏腑,所以其生理功能也各不相同。
(l)上焦如雾
"雾",是指水谷精微物质的一种弥漫蒸腾状态。上焦如雾指上焦有宣发卫气,以雾露弥漫的状态营养于肌肤、毛发及全身各脏腑组织的作用。故上焦的功能,实际体现为心肺的气化输布作用,关系到营卫气血津液等营养物质的输布。故上焦功能的变异,也主要反映为心肺功能之异常,治则以调理心肺为主。
(2)中焦如沤
"沤",在这里是指饮食物经腐熟和发酵状态的形象。中焦如沤是指中焦脾胃对水谷精微的运化。中焦的功能主要是指脾胃的生理功能,例如水谷的受纳、消化,营养物质的吸收,体液的蒸化,化生精微为血液等。实际上中焦为气机升降之枢纽,气血生化之源。所以,中焦的功能被形容为"如沤"。中焦功能的变异,主要反映为脾胃功能的异常,治则以调理脾胃为主。
(3)下焦如渎
"渎",即水沟,为排水渠道之意。下焦主泌别清浊,排泄二便,这个过程实际上包括了肾、小肠、大肠、膀胱的功能。故下焦功能的变异,主要反映为肾与膀胱功能的异常,治则以调理肾与膀胱为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邵又珏
|
2018-3-21 21:52:43
|
显示全部楼层
麻烦你给我称两块钱不锈钢飞镖,这是我的8级刺客证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美容之声
肿瘤治疗中心
临床经验
中医内科
☆王建月☆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