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走进中医
›
五脏之五——肾
返回列表
发新帖
[中医基础]
五脏之五——肾
[复制链接]
826
|
1
|
2015-10-31 20:09:07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肾位于腰部,在脊柱两旁,左右各一,故《素问》说:“腰者,肾之府。”由于肾藏先天之精,为脏腑阴阳之本,生命之源,故称肾为“先天之本”。
肾的主要生理功能是藏精,主生长发育和生殖;主水液、肾主纳气。其与其它组织器官的关系是:肾主骨、生髓、通于脑,齿为骨之余。其华在发,开窍于耳及二阴,在志为恐,在液为唾。肾与膀胱通过经脉的相互络属,构成表里关系。
(1)肾的生理特性
肾的生理特性,主要有两个方面:
1、肾性潜藏,为固摄之本。在五脏之中,肾的位置最下,而在生理功能方面主藏蓄阴精,又主命火。肾精宜藏,最忌耗泄损伤,命火宜潜于水中,不宜升腾。所以,在古代,以潜藏蛰伏之意比喻肾的生理特性。正是由于肾的封藏固摄作用,使体内精微物质得以保留,元阴元阳得以闭藏,人的生命力才能旺盛,身体才能
健康
。若肾有病变,使肾的封藏、固摄机能失职,就会引起阴精过度耗损妄泄病症,表现为遗精、带下、滑胎、尿浊、尿甜等。
2、肾与冬气相通应。在五脏之中,肾属阴中之阴,而冬季阴气最盛,故肾与冬气相通应。表现在病理方面,肾的病变,在自然界之气的滋助下,在冬季易于好转,病人的自我感觉亦较为舒服些。当然冬季气候变化过于剧烈,对肾也容易产生损害作用。
(2)肾的主要生理功能
(一)肾藏精,主人体的生长发育与生殖
精是人体内最宝贵的物质之一。在
中医
学理论中,精的运用甚为广泛,归纳起来,其含义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指精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也就是说,人体的各脏腑组织器官,均是由精这种物质构成,先有了精,在此基础上才有了胚胎的发育,生命的产生。故《灵枢》说:"人始生,先成精。"二是指精为人体生长、发育及各种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即是说,人出生后,由幼年、青年到壮年、老年,都不断地消耗精微物质,"精"即是对这些精微物质、营养成分的概括。
藏精,是肾的主要生理功能,即是说肾对于精气具有闭藏作用。肾所藏的精,包括"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两部分。所谓"先天之精",即禀受于父母的生殖之精,它是构成胚胎发育的原始物质,具有生殖、繁衍后代的基本功能,并决定着每个人的体质、生理、发育,在一定程度上还决定着寿命。在出生离开母体后,这精就藏于肾,成为肾精的一部分,它是代代相传、繁殖、生育的物质基础。所谓"后天之精",即指脏腑之精,是
饮食
水谷所化生的各种精微物质。因为这精来源于出生后,依赖于脾胃所化生,故称之为"后天之精"。它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营养物质,主要分布到五脏六腑、皮毛筋骨,以发挥其滋养濡润作用。其通过代谢平衡后所剩余的部分,则输注到肾脏,成为肾精的一部分。
后天之精的化生,依赖于先天之精的资助,先天之精亦依赖于后天之精的补充,才不致耗尽。先天之精与后天之精是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二者相辅相成,从而保证了肾精的充盛。先天之精与后天之精的来源虽然有异,但均藏于肾,二者是不能截然分开的。所以肾精的盛衰,除了和先天条件有关外,还和后天营养是否充盛有密切关系。
肾藏精的生理功能十分重要,是生养身体的根本。而肾所藏之精属于物质,这种物质又可转化为功能,即肾精能化气,肾精所化之气,称为肾气。肾气保证了人体的健康功能。肾中精气的盛衰,决定着人体的生长、发育过程和生殖机能的旺盛与衰减。
肾主生殖 人体的生殖机能包括两个方面,即性功能和生殖能力,它是繁衍后代、代代相传的根本保证。中医学认为,人体的生殖机能,主要和肾有关。一方面,肾藏精,肾精是人体胚胎发育的基本物质,是生命起源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肾精又能促进生殖器官发育,使生殖机能成熟并维持生殖机能旺盛不衰。
人在出生以后,由于先天之精不断得到后天之精的滋养,肾的精气逐渐充盛,发育到青春期,体内就产生了一种促进生殖机能成熟的物质,中医学称之为"天癸"。所谓天癸,乃是一种促进性腺发育成熟的物质。它来源于男女之肾精,主要由先天之精所化,又不断得到后天之精的滋养和充盈。天癸能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与生殖。当天癸发展到一定水平时,则男子出现排精现象,女子按时排泄月经,男
女性
机能开始成熟,并已具备生殖能力。此后,随着年龄的变化,肾精由充盛而逐渐衰减,天癸也逐渐减少,生殖能力逐渐减弱,直至丧失。由此可见,天癸的盛衰主要依赖于肾中精气的盛衰,而人体的生殖机能,主要通过天癸而发挥作用。既然肾中精气的盛衰,直接影响到人体的生殖机能,所以当肾中精气衰减时,就会导致性机能和生殖机能的异常。而对于性机能和生殖机能的病变,也往往采用填补肾精的方法治疗。
肾主生长发育 人体的整个生长、发育过程,均和肾中精气的盛衰存在着极其密切的内在联系。人从幼年开始,肾中精气开始充盛,人体生长、发育迅速,生机活泼,在七、八岁时,由于肾中精气的逐渐充盛,出现了齿更发长的生理变化。到了青壮年,肾中精气更加充盛,不仅具备了生殖能力,而且身体强壮,筋骨坚强,精神饱满,牙齿坚固,头发黑亮,处于人生中身体最强壮的时期。进入老年,由于肾中精气开始衰减,人的形体逐渐衰老,不仅生殖机能丧失,而且头发斑白,牙齿动摇,弯腰驼背,步履不稳,耳聋失聪,面憔无华。
既然肾中精气的盛衰,决定着人体的生长、发育,那么在肾中精气不足时,往往出现生长发育方面的异常。如在幼年时期,肾中精气不足,则可致生长、发育迟缓,智力低下,或"五迟"(立迟、行迟、齿迟、语迟、发迟)、"五软"(手足软、头软、颈软、肌肉软、口软);在成年时期,如肾中精气亏损过度,则可未老先衰,表现为发脱齿摇,头晕耳鸣,记忆力减退,性功能衰弱。因此,临床上常采用补肾精的方法治疗,能获得一定疗效。另外,在肾主生长发育这一理论的指导下,对于抗衰老的预防,历代医家都极为重视调补肾脏,目前研制的抗衰老药物,尤以补肾者为多。
肾藏精,肾精化生肾气,肾精充足,则肾气旺盛;肾精亏损,则肾气衰弱。肾精与肾气互为体用,故有时将二者合称为精气。肾中精气是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对机体各种生理活动均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故肾被看作"先天之本"。从阴阳属性来分,精属有形,为阴;气属无形,为阳。所以亦称肾精为肾阴,称肾气为肾阳,又称"元阴"和"元阳"。肾阴是一身阴液的本源,对机体各脏腑组织器官起着滋润、濡养作用。肾阳是一身阳气的根本,它对机体各脏腑组织器官起着温煦和推动作用。肾之阴阳是人体各脏腑阴阳的根本。由于阴阳同居肾中,故肾又被称为"水火之宅"。
(二)主水液
肾主水液,主要是指肾脏具有主持和调节人体水液代谢的生理机能。人体水液代谢的调节,虽然与肺、脾、肝、肾等多个脏腑有关,但起主导作用的是肾,肾对水液代谢的调节作用,贯穿在水液代谢过程的始终。
肾主水液功能主要是通过肾的气化作用来实现的。所谓"气化",是指肾中阳气的蒸化作用。肾阳蒸化水液,使水能气化,又能使气聚而为水,以利于水液在体内的升降出入、布散排泄,从而使水液代谢维持正常。具体来说,肾主水液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是升清降浊。在水液代谢过程中,水液有清浊之分,所谓"清者",即指含有营养成分的部分水液;所谓"浊者",即指含有各种代谢废物的水液。清者上升,浊者下降,是水液在体内气化的基本规律。水液代谢,首先是通过脾胃的受纳、消化和运化,其精微部分转输于肺,通过宣发肃降,使清者上升,浊者下降归于肾。归于肾的水液虽名为浊,但其中仍含有清的部分,故在肾阳蒸化作用下,浊中之清可进一步蒸腾气化,复上升于肺,再次布散周身,这种生理过程,称为"肾的升清功能"。而其中的浊中之浊,则注入膀胱为尿,这个生理过程称为"肾的降浊功能"。因此,在肾的气化作用下,清升浊降,促进着体液的代谢,维持着人体水液代谢的平衡。
其次是司膀胱开合。膀胱的主要功能是贮尿、排尿,与肾的气化作用密切相关。贮尿要依靠肾气的固摄能力,排尿也要依靠其控制能力,故称此作用为肾司膀胱开合。开,则使尿液顺利排出体外;合,则使水津保留于体内,维持体内水液量的相对恒定。
另外是对肺、脾、肝、三焦等脏腑的功能活动有促进作用。肾阳为一身阳气的根本,是各脏腑功能活动的强大动力,只有在肾中阳气的温煦和蒸化作用下,脾运化水湿,肺通调水道,肝疏泄水液,三焦司水道之决渎,以及上述膀胱适度开合等,方能并行不悖,各守其职,协调一致,维持水液代谢的平衡。若肾有病变,失去主水之功能,往往会影响水液代谢,使之发生紊乱,出现尿少,水肿等病理表现。若肾阳不足,失去温化蒸腾作用,则表现为小便清长或尿量明显增多等症。
(三)主纳气
肾主纳气,是指肾具有摄纳肺所吸入之清气而调节呼吸的功能,防止呼吸表浅,保证体内外气体的正常交换。
人体的呼吸虽然由肺来主司,还必须有肾的参与才能维持正常。具体来说,由肺吸入之清气必须下达于肾,由肾来摄纳,方能保持呼吸运动的深沉和平稳,从而保证体内外气体得以正常交换。只有肺肾协调一致,呼吸功能才会正常。实际上肾主纳气是肾的封藏作用在呼吸运动中的具体体现。因此,肾的纳气功能正常,则呼吸均匀和调。如果肾的纳气功能减退,摄纳无权,则肺吸入之清气上逆而不能下行,即可出现呼吸表浅,动则气喘,呼多吸少,或呼吸困难等病症。从临床实际来看,往往在慢性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等疾患中,可见到"肾不纳气"的征象,治疗常用补肾纳气的方法,多可获得较好的效果。
(3)肾的附属功能
(一)肾主骨、生髓、通于脑,齿为骨之余
肾主骨、生髓的生理功能,实际上是肾之精气具有促进机体生长发育功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医学认为,肾藏精,精生髓,髓藏于骨腔之中,髓养骨,促其生长发育。因此,肾-精-髓-骨组成一个系统,有其内在联系。肾精充足,髓化生有源,骨质得养,则发育旺盛,骨质致密,坚固有力。反之,如肾精亏虚,骨髓化生无源,骨骼失其滋养。在小儿,就会骨骼发育不良或生长迟缓,骨软无力,囱门迟闭等;在成人,则可见腰膝酸软,步履蹒跚,甚则脚痿不能行动;在老年,则骨质脆弱,易于骨折等。
髓,有骨髓、脊髓、脑髓之分。藏于骨腔内之髓,称为骨髓。位于脊椎管内之髓,称为脊髓。位于颅腔中的髓,称为脑髓。这三种髓,均由肾精所化生。因此,肾中精气的盛衰,不仅影响到骨的生长与发育,而且也影响到髓的充盈和发育。中医学认为"脑为髓之海",因为脊髓上通于脑,聚而为脑髓。肾精充沛,髓海满盈,脑得其养,则精力充沛,思维敏捷,耳目聪明,记忆力强。反之,若肾精不足,髓海失充,在小儿,则表现为大脑发育不全,智力低下,或形成傻呆病;在成年人,多表现为记忆力减退,精神萎顿,思维缓慢,头晕,眼花,耳鸣,失眠;严重者,则可发展成为健忘症。
牙齿属骨的一部分,故称"齿为骨之余"。既然牙齿与骨同出一源,所以牙齿也依赖于肾中精气所充养。肾精充足,则牙齿坚固、齐全。若精髓不足,则牙齿松动,甚或脱落。对于牙齿松动等病证,临床上亦常采用补肾的方法治疗,多能获效。
肾主骨这一理论,近年来通过实验研究,也进一步得到充分的证实。例如研究发现,某些补肾药物,能增加骨的坚韧度,对于某些骨折的病人,采用补肾的方药治疗,多能加速骨质愈合。近年来,根据肾主骨的理论,从治肾入手,治疗多种骨的病变,都取得满意疗效。
(二)其华在发
"发"指头发。肾其华在发,是指肾的精气充盛,可以显露在头发上,即发为肾之外候。故《素问》说:"肾之合骨也,其荣发也。"发的生长与脱落,荣润与枯槁,不仅和肾中精气的充盛程度有关,而且还和血液的濡养有关。所以,又有"发为血之余"的说法。但头发的生长,根本在于肾,这是因为肾藏精,精能化血而充养头发的缘故。因此,头发的荣枯、黑白等变化常随着肾中精气盛衰的变化而变化。从幼年时期开始,肾的精气开始充盛,头发开始生长;青壮年时期,肾的精气旺盛,因而头发乌黑发亮,到了老年,肾中精气渐衰,故头发变白,枯槁少华,容易断落。这些都属于正常的生理变化。在临床所见,凡未老先衰,头发枯萎,或早脱早白者,多与肾中精气亏损有关。
(三)开窍于耳及二阴
肾窍和其余四脏之窍不同,它有上窍和下窍之分,在上开窍于耳,在下开窍于二阴。
耳是听觉器官。听觉灵敏与否,与肾中精气的盛衰有密切关系。只有肾精充足,才能使听觉灵敏。故《灵枢》说:"肾气通于耳,肾和则耳能闻五音矣。"若肾精不足,则可引起耳的听力减退,甚或耳聋。至于老年人的耳聋失聪等,则是由肾中精气生理性衰减所致。
二阴,包括前阴和后阴。前阴,指外生殖器,有排尿和生殖功能。尿液的排泄虽由膀胱所主,但仍靠肾的气化功能才能维持正常。因此,排尿异常的病症,如小便清长,尿频,遗尿,尿失禁,少尿,尿闭,尿余沥等,常责之于肾气虚。生殖系统功能也受到肾功能影响,如肾虚则会出现阳痿,遗精,早泄等症。后阴,即肛门,主要排泄大便。粪便的排泄,虽然主要和大肠、脾等有关,但也与肾的气化、温煦、封藏功能有关。因此,肾病时,常影响到粪便的排泄。例如,肾阴虚,可见大便秘结;肾阳虚则大便溏泻;肾气不固,则久泄滑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岳光
|
2018-3-22 18:48:01
|
显示全部楼层
发帖比以前少很多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临床经验
医学视频
中医内科
美容之声
肿瘤治疗中心
中药方剂
中医外科
kenjqirle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