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走进中医
›
五脏之四——肝
返回列表
发新帖
[中医基础]
五脏之四——肝
[复制链接]
810
|
1
|
2015-10-31 20:09:25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肝位于腹腔,膈膜之下,右胁之内。肝为魂之处,血之藏,筋之宗,在五行属 木,主动主升,被称为“将军之官”。
肝的生理功能为主疏泄,又主藏血,与人的情志活动有关,并促进人体的消化和气、血、水的正常运行。故其生理特性可概括为: 肝为刚脏,体阴而用阳;肝喜条达而恶抑郁。
肝在志为怒,在液为泪。主筋,其华在爪,开窍于目。其经脉络于 胆,与胆相表里。
(1)肝的生理特性
肝的生理特性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肝为刚脏,体阴而用阳。所谓“刚”,有刚强躁急之意。古人把肝比喻为“将军”,用将军的刚强躁急、好动不静的性格来形容肝的生理特性。正由于肝为刚脏,所以肝有病变时,则其气易动易亢。因此,又有肝“体阴而用阳”之说。所谓“体阴”,一是指肝为藏血之脏,血属阴;二是说肝属脏,位居于下,故属阴。肝的生理功能,依赖于肝的阴血滋养才能正常。肝为刚脏,非柔润不能正常。所谓“用阳”,一是说在生理上,肝内寄相火,为风木之脏,其气主升主动,动者为阳;二是说在病理上,肝阴、肝血易虚,肝阳易亢。当肝有病时,常可见到阳气亢逆及动风之象,如眩晕,筋膜拘挛,甚则抽搐等。另外,肝失疏泄,又可引起气滞血瘀。肝气郁久化火,耗伤肝阴、肝血,肝之阴血虚损又可引起肝阳上亢。一般而言,在病理过程中,诸脏之阳气皆易偏于虚,唯有肝之阳气易亢。而肝阴和肝血又常偏虚。所以又有“肝气、肝阳常有余,肝阴、肝血常不足”的说法。
2、肝喜条达而恶抑郁。肝属木,应自然界春生之气,宜保持柔和、舒畅、升发、条达,既不抑郁也不亢奋的充和之象,才能维持正常的疏泄功能。而暴怒,或抑郁的精神状态,低沉的情绪,最易影响肝的疏泄功能。暴怒可致肝阳亢逆,出现面红目赤,头胀头痛;情绪低沉,则肝气郁结,气郁日久,又可化火生热,导致肝火、肝风等病变。
3、肝与春气相应。人与天地相参,则肝应春气。春季万物复苏,欣欣向荣,有利于肝气升发、调畅。肝的病变,在春季,得自然界少阳之气滋助,可逐渐好转。但如果自然界春季风气太盛,则可对肝产生不利的影响。
(2)肝的主要生理功能
(一)主疏泄
所谓"疏泄",即指疏通、畅达、宣散、流通、排泄等综合生理功能。古代医家以自然界树木之生发特性来类比肝的疏泄作用。自然界的树木,春天开始萌发,得春风暖和之气的资助,则无拘无束地生长,舒畅条达。肝就象春天的树木,条达疏畅,充满生机。其舒展之性,使人保持生机活泼。
肝主疏泄这一生理功能,涉及范围很广,一方面代表着肝本身的柔和舒展的生理状态,另一方面主要关系着人体气机的调畅。人体各种复杂的物质代谢,均在气机的运动"升降出入"过程中完成。肝的疏泄功能正常,则气机调畅,气血调和,经脉通利,所有脏腑器官的活动正常协调,各种富有营养的物质不断化生,水液和糟粕排出通畅。若肝失疏泄,气机不畅,不但会引起情志、消化、气血水液运行等多方面异常表现,还会出现肝郁、肝火、肝风等多种肝的病理变化。
现将肝主疏泄在人体生理活动中的主要作用分述如下:
①调节情志活动
人的情志变化,是大脑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在
[url=http://www.wujue.com]中医
理论[/url]中,人的情志活动,除了为心所主宰外,还与肝的疏泄功能有密切的关系。肝的疏泄功能正常,气机调畅,方能保持精神乐观,心情舒畅,气血和平,五脏协调。反之,若肝主疏泄功能障碍,气机失调,就会导致精神情志活动的异常,表现为如下两方面:一是肝的疏泄功能减退,导致人体气机阻滞不畅,不但出现胸胁、两乳的胀闷疼痛,同时还可出现郁郁寡欢,闷闷不乐,情绪低沉,多疑善虑等病理现象,中医称之为"肝郁",或"肝气郁结"。二是肝的疏泄功能太过,情志亢奋,出现头胀头痛,面红目赤,急躁易怒,甚则不能卧寐等症状,中医称之为"肝火亢盛"。此外,肝调畅情志与肝藏血密切相关。"肝藏血","血舍魂",肝血充足,肝体得到肝血的滋养,则疏泄功能正常,方能很好地调节情志活动。若肝血亏损,疏泄无权,则出现种种情志活动异常的病症,如惊骇多梦,卧寐不安,梦游等。肝疏泄失职,可引起情志的异常。反之,也可因外界七情的刺激,特别是郁怒,或在长久反复的不良刺激下,引起肝的疏泄功能失常,产生肝气郁结或气滞血瘀的病理变化。因此,中医学又有"肝喜条达而恶抑郁"、"暴怒则伤肝"的说法。
②助消化吸收
人体的消化功能,包括对
饮食
物的受纳和腐熟、水谷精微的输布和吸收等生理、生化过程。这些生理活动,虽然主要由脾胃主管,但也需要得到肝主疏泄的促进作用,方能维持消化的过程顺利进行。归纳起来,肝助消化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下述两个方面:一是肝能促进胆汁的生成和排泄;二是维持脾胃气机的正常升降。
胆附于右肝叶之后,胆内储藏胆汁,具有较强的消化饮食物的作用。胆汁的生成、排泄都依靠肝之余气,通过疏泄作用,溢入于胆,聚合而成。肝疏泄正常,气机调畅,胆道畅通,胆汁方能顺利排入消化道,以起到帮助消化的作用。若疏泄失职,胆汁分泌和排泄异常,常出现黄疸,口苦,呕吐黄水,胁肋胀痛,食欲减退等症。这说明胆汁的分泌和排泄代表了肝疏泄功能的一个重要方面。
另外,肝助消化作用还表现在协调脾胃的正常升降方面。脾与胃同居中焦,脾主升,胃主降,只有脾升胃降协调,饮食物的消化过程才能正常。而脾胃的正常升降不仅与脾胃本身的生理活动有关,而且还和肝主疏泄的功能活动有密切联系。所以肝的疏泄功能正常,是脾胃正常升降,维持消化机能旺盛的一个重要条件。若肝的疏泄功能异常,则不但影响胆汁的生成和排泄,而且还会导致脾胃的升降机能紊乱。如脾不升清,在上发为眩晕,在下发为飧泄;如胃不降浊,在上则发为呕逆嗳气,在中则为脘腹胀满疼痛,在下则为便秘。前者称为"肝脾不和",后者称为"肝气犯胃",二者可统称为"木旺乘土"。对此,临床常采用疏肝理气、调和脾胃的方法予以治疗。
③促进气、血、水的正常运行
气、血、水等物质在体内处于不停的流行状态。气、血、水流行通利状态,除了和心、肺、脾、肾等脏腑的生理活动有关外,还和肝的生理功能有密切的关系。例如,气的正常运行,要依靠肝的疏泄功能,因为疏泄功能直接影响气机的调畅。肝主疏泄,气的运行通利,气的升降出入才能正常。若肝的疏泄功能失职,气机不畅,气的运行则发生障碍,可出现气滞不行的病理变化,出现胸、胁、乳房胀痛等症状,对此,多采用疏肝、理气的方药治疗,常能获得满意的效果。
气是血的运行动力,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这里所说的气,除了与心气的推动、肺气助心行血、脾主统摄血行等作用有关外,还与肝主疏泄的功能有关。若疏泄正常,血液循环则保持通利状态。若疏泄失职,通利作用失常,则出现血瘀等种种病症,如胸胁刺痛,并积肿块,月经不调等。
肝的疏泄通利作用在促进水液代谢、保持水液代谢平衡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肝调节水液代谢,主要体现在调畅三焦气机,维持三焦水道通畅,使水液易于流行等方面。如肝的疏泄失职,气机失调,不但影响到三焦水道的通利,使水液的输布排泄障碍,而且气滞则血瘀,瘀血阻滞脉道,进一步阻遏气机,而致水湿停留于人体某些部位,留而为饮,凝而为痰,痰气互结,又可形成痰核、瘰疬。如水湿停留于胸腹腔,则形成胸水和腹水症。
肝主疏泄的这三个方面,是相互之间密切联系的。例如,情志障碍可影响胆汁的分泌和排泄,同样又可影响脾胃的消化功能。胆汁的分泌排泄功能障碍也可影响消化功能。情志不调,又可影响气血、水液的运行,反之,气血运行不利,也可影响情志活动。所以,这三个方面是不能孤立地看待的,只有互相结合全面去看,才能在临床实践中正确理解肝的疏泄功能。
(二)主藏血
肝藏血是指肝脏具有储藏血液和调节血量的功能。人体的血液由脾胃消化吸收来的水谷精微所化生。血液生成后,一部分运行于全身,被各脏腑组织器官所利用,另一部分则流入到肝脏而储藏之,以备应急的情况下使用。
在一般情况下,人体各脏腑组织器官的血流量是相对恒定的,但又必须随人体的机能状态及气候变化的影响,而发生适应性调节。例如,人体在睡眠、休息等安静状态下,机体各部位对血液的需求量就减少,则一部分血液回归于肝而藏之。当在劳动、学习等活动量增加的情况下,人体对血液的需求量就相对增加,肝脏就把其储藏的血液排出,从而增加其有效血循环量,以适应机体对血液的需要。
正因为肝有储藏血液和调节血量的生理功能,故又有"肝为血海"的说法。所以人体各部位的生理活动,皆与肝有密切关系。如果肝脏有病,藏血功能失常,不仅会出现血液方面的改变,还会影响到机体其它脏腑组织器官的生理功能。藏血功能失常,主要有两种病理变化:一是藏血不足,血液虚少,则分布到全身其它部位的血液减少,不能满足身体的生理需要,因而产生肢体麻木,月经量少,甚至闭经等;二是肝不藏血,则可导致各种出血,如吐血、咳血、衄血、崩漏等。
另外,藏象学说中还有"肝藏魂"之说。魂乃神之变,是神所派生的,它们都以血为其主要物质基础。心主血脉而藏神,肝藏血,血舍魂。肝藏血的功能正常,则魂有所舍。若肝血不足,心血亏损,则魂不守舍,可见惊骇多梦,夜寐不安,梦游,梦呓以及出现幻觉等症。
综上所述,肝能藏血,又主疏泄,而这两种功能之间,又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密切关系。表现在生理方面,则肝主疏泄,调畅气机,气行血行,血方能归藏。肝血充足,肝之阴血又能制约肝之阳气,使其不致于疏泄太过。表现在病理方面,藏血与疏泄的病变常相互影响。如肝失所藏,血虚阴不足,血不养肝,则肝的疏泄功能失常,可表现为情绪易于激动,烦躁不宁或性情抑郁沉闷,睡眠多梦,同时又可见到胸胁隐痛,月经不调等症。
(3)肝的附属功能
(一)主筋,其华在爪
筋,即筋膜,包括肌腱、韧带等组织结构。筋膜附于骨而聚于关节,是联结关节、肌肉,专司运动的组织。肝主筋,是说全身筋膜的弛张收缩活动与肝有关。中医学认为,人体筋膜的营养来源于肝脏。如《素问》说:"食气入胃,散精于肝,淫气于筋。"因此,肝的血液充盈,筋膜得养,功能才能正常,从而使筋力强健,运动有力,关节活动灵活自如。故又说:"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摄。"若肝有病变,肝血不足,筋膜失养,可引起肢体麻木,运动不利,关节活动不灵或肢体屈伸不利,筋脉拘急,手足震颤等症。在热性病中,若邪热劫伤阴津、血液,筋膜失其滋养,则可引起四肢抽搐,角弓反张,颈项强直等,中医学称为"肝风内动"。故《素问》说:"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诸病强直,皆属于风"。正因为风证与肝的关系最为密切,故又有"肝为风木之脏"的说法。
由于肝主筋,与运动有关,因此,又有"肝为罢极之本"的说法。"罢极",即指耐受疲劳之意。人的运动能力属于筋,又称之为"筋力"。因肝藏血,主筋,所以肝为人体运动能力的发源地。
爪,包括指甲和趾甲。中医学认为,爪甲是筋延续到体外的部分,故又称"爪为筋之余"。肝血的盛衰,常反映于爪甲。肝的阴血充足,筋膜得养,则爪甲坚韧,光泽红润,富有华色。若肝血不足,爪甲失其滋养,则爪甲苍白,软薄,或枯而色夭,容易变形,脆裂。故《素问》说:"肝之合筋也,其华在爪。"在临床上即可根据爪甲色泽的荣枯等变化,来推论肝的气血盛衰。而爪甲的病变,也多从肝脏辨证论治。
(二)开窍于目
肝的经脉上联于目系,目的视力主要依赖于肝血的滋养。故《素问》指出:"肝受血而能视。"由于肝与目有极为密切的关系,所以肝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常常可以从眼目中反映出来。在临床实践中,很多目疾常从肝治疗。肝血不足则视物昏花,或夜盲;肝阴亏耗,则双目干涩,视力减退;肝火上炎,可见目赤肿痛;肝阳上亢,可见目眩;肝风内动,可见目睛斜视和目睛上吊;肝胆湿热,可出现巩膜黄染等。
目虽为肝之窍,但其它脏腑之精气盛衰亦可从目上反映出来。故《灵枢》说:"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说,目与五脏六腑皆有关系。双目明亮有光,则反映脏腑精气充盛。在脏腑之中,除了肝与目有密切关系外,心和肾与目关系也很密切。例如,心火上炎可引起眼睛肿痛,肾阴虚亏可引起视力减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cvxdo
|
2018-3-23 18:53:38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的几句话虽然简单,却概括扼要,一语道出了我们苦想多年的而不可得答案的几个重大问题的根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美容之声
医学视频
肿瘤治疗中心
中医内科
中药方剂
临床经验
9387jxr7uv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