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走进中医
›
五脏之二|脾
返回列表
发新帖
[中医基础]
五脏之二|脾
[复制链接]
970
|
1
|
2015-10-31 20:09:25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脾位于中焦,在膈之下,脾主运化水谷精微,为人身气血生化之源,故被称为"仓廪之官"、"后天之本"。
脾气主升,具有运化水谷、水湿之功,并能统摄血液,是消化系统的主要脏腑之一。其在志为思,在液为涎,在体合肌肉、主四肢,在窍为口,其华在唇。其经脉与胃相连,形成表里关系。
(1)脾的生理特性
脾的生理特性可以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
1、喜燥而恶湿。脾之所以喜燥恶湿,是与其主运化水湿的生理功能有密切关系。脾胃在五行中属土,但按阴阳来分类,脾为阴土,胃为阳土。脾的阳气易衰,阴气易盛,脾又主运化水液,然湿邪侵犯人体,最易伤害脾阳。脾阳虚衰,不仅可引起湿浊内困,还易引起外湿侵袭。故《临证指南医案》说:“湿喜归脾者,与其同气相感故也。”脾喜燥恶湿的理论,具有临床指导意义,即在治疗脾虚湿滞的病证时,宜用燥湿化湿之品。
2、脾为气机升降之枢纽。脾位于人体中焦,心肺居其上,肝肾居其下。所以人体气机升降运动,皆以脾为其枢纽。心肾相交,水火既济,心阳下降,肾阴升腾,也以脾为升降之枢。五脏之精,悉运于脾,脾旺才能清气上升布散。肝气升于左,肺气降于右;肺气通调水道,肾之气化蒸腾,无不以脾为枢纽。故脾胃互相配合,升降协调,则使气血水津布散通利,气机升降得宜,生发之机旺盛。若脾虚气弱,枢机不利,则种种病变莫不由之而生。对此种病变,总以调整脾胃,转动枢机为要。
3、脾与长夏相应。春夏属阳,秋冬属阴,而长夏季节居于夏秋之交,为阴之始。长夏季节,湿气当令,而脾为至阴之脏,故脾气旺于长夏,脾病则在长夏季节可以好转,但长夏湿气过盛,又容易损伤脾脏。
(2)脾的主要生理功能
(一)主运化
"运",有运输、布散之意,例如体内各种精微物质的运输布散等;"化",有变化、消化、化生之意,主要指
饮食
物的消化和水谷精微的吸收等。脾主运化就是将水谷消化成为精微物质并将其运输、布散到全身。这些功能需胃和小肠等的配合,但主要以脾为主。脾的运化功能可分为运化水谷和运化水湿两个方面。
运化水谷 水谷,泛指各种饮食物。运化水谷,即是指对饮食物进行消化和吸收。
中医
学认为人体的消化功能与脾、胃、小肠等脏腑都有关系。例如饮食物入胃,经过脾胃的腐熟加工,然后进入小肠,清浊分离,各走其道,再由脾输送至全身,供应各脏腑器官的营养。但中医学以五脏为中心,无论是从生理角度,还是从病理角度来说,脾是消化系统的主要脏器,人体的消化功能主要归属于脾。脾运化水谷精微,维持着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和皮毛筋骨等脏腑组织器官生理功能。
运化水湿 水湿,即人体内的水液。运化水湿,是指脾对水液的吸收、转输布散和排泄的作用。说明脾在调节水液代谢、维持水液代谢平衡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脾的运化水湿功能,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是摄入到体内的水液,需经过脾的运化转输,气化成为津液,并输布于肺,通过心肺而布达周身脏腑器官,发挥其濡养、滋润作用。二是将全身各组织器官利用后多余的水液,及时地输送到相应的器官(如肺、肾、膀胱、皮毛等),变成汗和尿液被排出体外。因此,在水液代谢的全部过程中,脾都发挥着重要的枢纽作用,促进着水液的环流和排泄。
运化功能,主要依靠脾气的作用,若脾气健运,则饮食水谷的消化、吸收,精微物质的运输布散等功能才能旺盛,水液输布、排泄才能正常,体内的水液才能保持着相对的平衡状态。反之,若脾失健运,不但会出现腹胀,便溏,倦怠等消化失常症状,而且还会引起水液代谢失常,进而产生多种水湿停滞的病变,如浮肿,痰饮,泄泻等证。
人出生以后,饮食水谷是机体所需营养的主要来源,也是化生气血的主要物质基础,是生命的根本。而饮食物的消化、水谷精微的吸收、布散,主要靠脾的运化功能才能完成。所以有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的见解。
由于脾为后天之本,故在防病和
养生
方面,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金元时代著名医家李东垣,是"补土派"的代表人物,在其《脾胃论》中指出:"内伤脾胃,百病由生。"因而在日常生活中,不仅要注意饮食营养,而且更要注意保护脾胃。在临床治疗用药时亦应兼顾脾胃。
(二)脾气主升
所谓"升",即上升之意。脾气主升,即脾气的功能特点以向上升腾为主,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其一是脾主升清。所谓"清",是指水谷精微营养物质,而"升清"即指精微物质的上升布散。经过脾、胃和小肠等消化后生成的精微物质是在脾的升清作用下,上输于肺,并通过心肺,分布到周身各处。因此,脾的升清功能正常,则各脏腑组织器官得到足够的物质营养,功能活动才能强健。若脾的升清作用失职,则会出现头晕、目眩等症状。若清阳不升,清浊不分,混合下注,可发为遗精,带下,腹胀,腹泻。若久泄不愈,又常伴有身倦无力,气短,懒言等症状。
其二是维持人体各内脏的正常位置。人体的脏腑,在体内都有固定的位置,如胃位于脘部,肾位于两侧腰部,子宫位于下腹部等。中医学认为,脏腑之所以能固定于一定的部位,全赖脾气主升的生理作用。这是因为,支持和固定这些内脏的肌肉、韧带、筋膜,也要依靠脾运化生成的水谷精微的充养,才能强健有力。若脾气不升,反而下陷,则可出现胃、肾、子宫等内脏的位置下移或脱肛等。其病变基础是韧带、肌肉松驰,失去对内脏的牵引作用。实验证明,内脏下垂与脾虚的程度成正比。对此种病变,常采用补中益气、兼以升提的方法治疗,常用补中益气汤。
(三)主统血
统,是统摄、控制的意思。脾主统血是指脾能统摄、控制血液,使之正常地在脉内循行而不逸出脉外。脾统血的机理,实际上是脾气对血液的固摄作用。因为脾为气血生化之源,脾气旺盛,就能保证体内气血充足,气能摄血,这样,生成之血就能在脉管内运行,不致逸出脉外。若脾气虚弱,统血功能失职,血液运行将失其常规而逸出脉外,以致出血,如便血、尿血、皮下出血等。中医学习惯上将这种因脾虚而引起的出血病证称为"脾不统血"。这种出血的特点是:出血时间较长,血的颜色浅淡,出血多在身体下部等。对此,临床常采用补脾益气、引血归经的方法治疗。
(3)脾的附属功能
(一)在志为思
思,即思考、思虑,是人体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的一种状态。正常的思考问题,对机体的生理活动并无不良影响,但思虑过度,所思不遂则伤脾。《素问》说:"思则气结。"脾气结滞,则见不思饮食,脘腹胀闷,影响运化升清和化生气血的功能,而导致头目眩晕、烦闷、健忘、手足无力等。
(二)在液为涎
涎为口津,唾液中较清稀的称作涎,它具有保护口腔粘膜,润泽口腔的作用,在进食时分泌较多,有助于食品的吞咽和消化。在正常情况下,涎液上行于口,但不溢于口外。若脾胃不和,则往往导致涎液分泌急剧增加,而发生口涎自出等现象,故说脾在液为涎。
(三)在体合肌肉、主四肢
《素问》说:"脾主身之肌肉。"脾主肌肉是指脾能维持肌肉的正常功能。而脾之所以能维持肌肉的正常功能,是和脾主运化的功能分不开的。脾主运化水谷精微和津液,以化生气血,并将其输送布散到全身各处之肌肉中去,以供应肌肉的营养,保持肌肉活动的充足能量,使肌肉发达丰满,壮实有力。若脾的运化功能失职,肌肉失去滋养,则肌肉逐渐消瘦,甚则痿软松驰。临床上,对某些慢性病,特别是消化系统慢性病变,使身体逐渐消瘦者,大多根据"脾主肌肉"这一理论,从健脾益气入手治疗,往往能改善身体虚弱状态,取得满意效果。
四肢,相对躯干而言,是人体之末,故称为"四末"。四肢也需要脾气输送水谷精微,以维持其正常生理活动。当然,四肢活动和肌肉的强弱也有密切的关系。所以,脾气健运,营养物质充足,则四肢肌肉丰满,活动轻劲而有力。若脾虚,运化功能失职,四肢肌肉失养,则肌肉痿软,四肢无力,甚则产生痿证。
(四)在窍为口,其华在唇
脾开窍于口,是指人的饮食、口味等与脾的生理功能有关。若脾气健运,则食欲旺盛、口味正常。反之,若脾有病变,则容易出现食欲的改变和口味的异常,如食欲不振、口淡乏味等。若湿困脾气,则可出现口甜、口粘的感觉。脾主肌肉,又为气血化生之源,口唇亦由肌肉所组成。因此,口唇的色泽不但是全身气血盛衰的反映,又与脾运化功能是否正常有密切的关系。脾失健运,气血旺盛,则口唇红润,有光泽。若脾虚不运,气血不足,则唇淡白不泽,或者萎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canyushi
|
2018-3-25 02:40:31
|
显示全部楼层
帮你顶下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美容之声
医学视频
中医内科
临床经验
肿瘤治疗中心
中药方剂
中医外科
zjy123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