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医理探源
›
[推荐]名医的1天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推荐]名医的1天
[复制链接]
1169
|
4
|
2003-11-27 21:32:42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记者 周 颖
路志正是中医界德高望重的名老中医,尤精内科、针灸,妇、儿等科也广为涉猎。从医几十年来,其高尚的医德、精湛的医术为患者称颂,令同仁称道。6月5日,记者在他工作的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跟踪采访一天,看到他之所以成为名医的一幕……
挂号排队供不应求
早晨6点25分,记者赶到广安门医院挂号大厅时,挂专家号的窗口前已经排起了长龙。等候挂号的队伍中,有站着的,有坐着的,还有几个自己带板凳的。既有拄着拐杖的老人,也有正值花季的少女,既有年轻力壮的中年人,也有拉着孩子的妇女。记者刚到窗前,队伍中一位长者马上过来说,排队到后面去。记者连连说不是挂号,大爷才带着疑惑的目光离去。记者问第一位排队者什么时间来的?这位大约有40岁左右的中年人回答,四五点钟。记者原以为是凌晨四五点钟,仔细一问,才知道是头天下午的四五点钟。问问后面的几个人,有的是凌晨两三点来的,有的是四五点来的。在普通号窗口前,也有10多人排队。记者问一位大妈,普通号怎么也排队?大妈回答,天热,早看完早回去。
突然,队伍一阵骚动,接着传来吵闹声和哭声。经了解,原来一位外地人带5岁的儿子来看病,把儿子一人放在旅馆早早排队来挂路志正的号。因他不放心儿子返回旅馆看望,回来时队伍已排了老长。由于他临走没有与后面的人打招呼,再想插到队伍中间,后面的人不同意,于是发生了争执。外地人哭着说明原因后,得到了周围人们的同情和理解,重新站到了队伍之中,大厅恢复了平静。
差几分7点,开始挂号。一位保安在窗口维持秩序,仅10分钟,专家号几乎挂完,那位外地人也如愿以偿。据挂号室负责人张丽凤介绍,医院每天的门诊量平均为2946人次,最高为3017人次,比医保前有所增加。最不好挂号的依次是肿瘤科、皮科、妇科和内科。医院为了照顾患者,每天把大厅门打开,一些头天来排队的就在大厅里过夜。由于专家号限30个号,特需门诊专家号限10个号,常常是供不应求。专家照顾外地患者而加号,经常看到12点多也下不了班,还是不能满足患者的需求。
中医疗效令人信服
8点30分,路志正准时为第一位患者诊病。坐在路老旁边的是韩国的进修医生柳镛九先生和翻译,跟师学习的广东省中医院妇科主任王小云和广安门医院的提大夫。家在广西的李先生因环境改变,感觉胃肠不好、肝部不适。路老详细询问了病情,了解了生活起居,看看手指、舌苔,然后诊脉。望诊时,路老见其有一说话即眨眼的异常动作,估计与肝有关。经进一步追问,果有乙肝病史。处方之后,路老告诉患者,你的病系由肝病横犯脾胃所致。喝水要慢,细细品,以利胃肠吸收;饮食要清淡,忌辛辣、油腻之物;与家人要隔离碗筷,注意休息,心情要舒畅,忌恚怒;早晚饭后吃汤药,中午10点、下午4点吃丸药。路老指着药方,哪是先煎,哪是后下,哪是布包,都一一交代清楚。李先生告诉记者,长到30多岁,今天是第一次遇上这么认真、耐心、细致的大夫。上次因来晚了没有挂上号,这次凌晨四五点就来了,挂了第一号。
27岁的青海姑娘,19岁时得了类风湿关节炎,四肢肿胀疼痛,无法走路。7年求医遍及全国各大医院,几乎倾家荡产不说,全家人也心力交瘁。去年,经人介绍找路老诊治,一个月后,类风湿因子由原来的74下降到18,病情明显好转。如今,不仅走路没问题,还在一家学校学电脑。陪姑娘来的妈妈说,原来1个月要花4000元左右的医药费,现在最高才600元。记者看到姑娘手中的药方,7付药是53.1元。
患者一个接着一个,有自己看的,有家人陪着看的,有母女俩一起看的,有夫妻同时看的。第二次专程从唐山陪妻子看病的崔先生,看到妻子吃了路老的药,十几年来患的反复性感冒一天比一天好转,高兴地说,西医都没有办法治好的病,中医却有独到之处。中医的疗效,特别是路老看病的疗效,我算是服了。他让翻译告诉韩国人,路老是中国最好的名医,跟他学习是老外的福气。最后,他让路老补一个号,自己也看看。
中午12点30分,记者在门诊楼上下转了一圈,本来熙熙攘攘的诊室几乎都关门闭户,而路老所在的诊室还人来人往。最后一个患者因查心电图还未到,于是,路老和记者及广东省中医院的王大夫开始吃盒饭。护士长介绍,路老中午下不了班,在医院吃饭是常事。
路老送走最后一个病人已是下午1点,他也不休息,又拆看几天来的信件。记者也趁着这机会,查看了患者记录。路老本来挂10个号,应患者要求一个一个加号,上午共看了14个。这些患者当中,2个初诊,其余的都是复诊。年龄从27岁到76岁,本地的、外地的、中国的、外国的都有。
提高疗效重在学习与实践
下午2点,路老给韩国的柳先生和广东中医院的王大夫讲课,题目是《用药琐谈》。他深有体会地说,中药是中医赖以治病的有效武器,必须熟练掌握,才能成竹在胸,灵活运用。中药讲求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七情和合等基本理论,要以中医理、法为指导,按君臣佐使之规律组方遣药。中药品种繁多,有共性,也存在着个性和特殊性。对大夫来说,能同中求异,准确选择适当的药物特别重要。如黄连、黄芩、黄柏、胆草、知母、木通等都具有苦寒清热泻火的作用,但归经各有所侧重。黄连清心火,黄芩清肺火,黄柏泻膀胱之火,胆草清肝火,知母清肾火,川木通泻小肠之火,即是相同之中有差异。另外,药物配伍不同,其主治范围亦随之而异。如苏叶与橘皮、砂仁相配,则能行气安胎;与藿香、乌药同用,即能温中止痛;同当归共用,则和血散血;同木瓜、厚朴同用,则散湿解暑,治霍乱、脚气;与桔梗、枳壳同用,则利膈宽肠;与杏仁、莱菔子相伍,则消痰定喘;与苏叶、黄连配合,则能清热降逆止呕。
路老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指出,用药还应因人、因时、因地制宜,制方务求稳妥。就一般规律来看,瘦人多火,补益升发之品不宜多;胖人多湿,理气流动之品不可少;老人阴亏阳衰,宜慎用苦寒清泻;壮年气血方刚,不可过于温补。随着季节变化,用药也要慎重。如春夏用药应防升阳助火,长夏湿令用事,阴柔滋腻之品不宜过多;秋冬用药当防苦寒伤阳,胆草、栀子等应慎施……药不在多而在精,量不在大而在中病,贵在轻灵活波,恰中病机,才能发挥药力,提高疗效。
“白天诊病,夜晚读书”是路老治学的一贯作风,也是提高疗效的好方法。带着诊病所遇到的疑难问题,攻读有关的中医书籍,找出症结所在,是大夫一大乐事。因为疗效是中医的生命。路老反复强调这一观点以及传授的宝贵经验,令在场的人受益匪浅。
去年就开始跟随路老学习的柳镛九先生通过翻译告诉记者,原来他看病的疗效不是很好,通过几个月的学习,感到自己的水平大大提高。不久前,他回韩国自己的医院进行检验,确实证明了这一点。而王小云大夫则有3点体会:路老一是善于抓主证。二是对一般疾病用药药味少,药量小,有“四两拨千斤”之妙;对疑难病、重病则药味较多,药量重,有力专效宏之能。三是注重向患者交待清楚饮食起居以及注意事项。
时间在不知不觉中流逝,记者和几位大夫都感觉累了,可80岁的路老依然思维敏捷,精神矍铄,坚持把课讲完。
下午4点离开医院时,路老不坐电梯,自己走下楼。了解路老的王大夫说,他一向坚持锻炼。早晨打半小时的太极拳,晚上散步约40分钟。路老坦言,没有好身体,为患者解除病痛是一句空话;忽视学习,脱离临床,提高疗效也是一句空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中庸之医
|
2003-11-30 14:21:01
|
显示全部楼层
[推荐]名医的1天
这种情况在民间好象很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草堂春主人
|
2003-12-1 18:13:17
|
显示全部楼层
[推荐]名医的1天
你的这篇文章要广发,让更多的人知才是最好。这样的中医目前非常少,我们也要靠他们提携,虽然不能带我们,但是中医的名声要依他们才能盛行。所以你把这文章再在其它地方发一发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天涯娘子
|
2003-12-7 14:31:27
|
显示全部楼层
[推荐]名医的1天
其实不少的,我们医院的很多医生都是很早挂号就挂完了。上次一个熟人要挂皮肤科禤教授的号,因为我住在医院里叫我帮忙挂,结果我六点钟到挂号处时已经挂完了,最后没办法,凭着是禤教授的学生,后着脸皮去请教授加个号,其实很不好意思,因为老师实在很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客入
|
2003-12-30 14:22:59
|
显示全部楼层
[推荐]名医的1天
其实很同情老中医们超负荷工作的!他们看的病人很多都是实习生都能看的,非要花那么多钱挂号干嘛!?国家没有正确引导!制度,要到什么时候才让所有最好的东西发挥最大效用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针道天下
中医妇科
岐黄子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