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神化

[复制链接]
查看1455 | 回复6 | 2003-11-30 11:27: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医神化
中医肇始于中国四千年前的远古时期。她伴随着中国人走过一代又一代,也护佑了我们的祖先。近百年来随着西风渐盛,中医也趋于举步维艰的地步。中医界的前辈们为维护中医的传统与信念作了大量工作。但当时有些神化中医的作法在当时看也许是好的,但到了几十年后的今天,则不仅不能合于时宜,反而成了中医诟病之处。我拟先开一头,愿有识者接继下回。以求正本清源。
1中药无毒论:
中药有毒抑或无毒还是真不是一句话就能说得清的。世传“神农尝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又说“是药三分毒”,确信中药是有毒的了,是乎?非也!中医者“中庸之医”也。古人以人立于天地间,得天地之正气,是谓得中。既立人为“中”则世间万物皆为偏矣,位置既定则世间万物各得天地之偏气。多食番薯则胃中作酸,多食米面则腹中胀满,多食肉类则全身困胀,此人所共知也。可知食物也有偏气,食物尚且如此,则它物之偏气如何?是以《内经》有言“五谷为养,五果为助——”,必用五者何也,欲以谷、果、蔬相互制约而归于中也。“谷、果、蔬”者何,偏气之轻微者也。然则“药”者何,偏气之盛者也,因其偏气之盛又名之为“毒”。得天地正气者为平人,也即是健康人;失中者则受天地之偏气,是为病人。治病者治人身之偏气以复归于“正”,药物者以偏治偏也。神农一日遇七十毒之“毒”,并非现代人所理解的中毒,而是指药物。是神农曾经一天去体察了七十种药物的药性。“是药三分毒”则是讲凡是入药之品皆有三分偏性。所以说:古人讲药物有毒了吗?没有。讲药物没毒了吗?也没有。所谓药物的毒副作用实是现代医学给中医中药戴的紧箍咒,科学性未必就比“偏性”这个概念优越多少。其所长者则在于明白而显见也。但有一点不可不知,即药不可轻尝。古人说“得病不就医者半中病也”即是此意。
七十年前,西学东渐。西医一方面借其解剖、药理之清晰明白之体性,压制中医模糊的理论体系。一方面借坚船利舰之威,以逼迫中华国学空间。众多思浅之士以为西学为富民强国之本,遂助纣为虐,以打击中医为己任。此时中医前辈们举起了两面大旗,一是中医药的简便验廉,一是中药无毒论。“简便验廉”至今仍是中医存在的基石之一,而中医无毒论则成为无知者对中医的诟病之处。此非是前辈不敏,而是现代科技发展太快,人们对“毒”的认识出了太大的变化。现代药理对药物毒副作用的定义是药物在人体中所出现的与治疗无关的效应————。中药以偏制偏,用药物的偏性制约人身之偏性(治病)。临床用药复方为主,讲究君臣佐使。对需要的偏性予以保留乃至于加强,对于不需要的偏性予以制约与消除。从此而论,说中药无毒亦不为过。现今药理研究则不然,专以研究单味药的偏信为务,又不讲求人身之偏性。以有偏之毒物,用于无偏之平人,以此而论又安敢谓“中药无毒”。
现代中药毒理研究最有名的即是关木通。谓其肾毒性导致多少人肾功能损害云云。按关木通味苦性大寒,入肾经,长于利尿。用现代语言说就是关木通的靶器官就是肾,其临床作用是利尿。合于偏气之论则知关木通秉寒水偏气之盛。肾功能损害之症状如:手足浮肿、身困乏力、全身怕冷、体力下降正是一派阳虚水泛之象。结合关木通问题被提出的始因,国外是把关木通当减肥药单味大剂服用,国内则是把龙胆泻肝丸当保健品长期服用。如此以平人用重剂,欲其不伤人实是无理之至。西医见此而谓“中药有毒”,实不知此正是偏气之过,加之用药之误也。人参良药,人所共知,查中药药理书,人参好处无数。学中医者虽初学者也知“人参杀人无过,大黄救人无功”之语,查古今医案过服人参而致耳聋面肿目盲之案时有所见。以此鉴之本药毒理之论实是不通之言。然则中药是否有毒则观者自明。
2中医理论神化论
西药抗菌素之威力人所共知,西医外科手术之能有目共睹。以此见之,中医无力也。于是有好事之徒抛出中医理论,以“中医理论治病,西医技术治病”立论,此言大谬矣。而又有另一相对之言,以为临证之时处方用药,药有功效,证有治法,与阴阳五行何干。于是又立阴阳五行无用论,欲存方理而斥五行。亦是未达之言。
中医之“医”字,古者以盾矢相合示形,以后则加殳,再加巫,最后易巫为酉,最后又重新简化回“医”。“医”字的改变表面上是技术的改进,其内涵则是对医学基础理论的重新认识。任何一种医学首先是技术与经验的各界,然后才是理论的提高,并从理论回归于实践。中医的阴阳五行、气血津液、八纲辨证、都是源于是实践回归实践。但如果离了处方用药也就无所谓治病一说。实践中的药物与技术方法如同建筑的一砖一瓦,而理论则是规矩。大楼盖成只见砖瓦不见规矩,规矩自在心中。砖瓦者可变之材,规矩者不易之理。西医之长在材料,中医之长在规矩。现代建材日新月异,预制板、钢龙骨、可塑形材,玻璃幕墙层出不穷,然则规矩则一也。
中庸之医 | 2003-11-30 13:59:54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医神化

先生所见与我不谋而合,只不过我在网站上没有先生所讲的这么细,我最近遇到一位病人,三年前,他患慢性胃炎找我治疗,医院的专家让其长期服用黄连素,我说黄连素服用时间过长会折心阳,因为我说的与专家讲的不一致,就没有听我的,结果三年后每天都要吃一大把心脏药物了。而慢性胃炎依旧,现在这种事情太多了。谁之过?
相信先生可能看过我的网站,有何建议能说说吗?好长时间没有添加东西了。
人食用的任何食品都是有偏性的,因此孙思邈曾说,天地万物无非是药。也刚好是在大医精诚中讲的,古人也找到了一种几乎没有任何偏性的东西,那就是太和之精,但它相对于无还是有。
心无所住 | 2003-12-2 19:45:14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医神化

坐而论道不如勤而行之,我在等一个人。
中庸兄:你的网站我去了。总之一步步做下去就好。不过“与其大而全,何如少而精”。  

中庸之医 | 2003-12-2 20:43:04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医神化

不知无住兄在等一个什么样的人,我能知道吗?
您说的不如少而精好象并不是让我仅介绍一种病的治疗,能与您单独谈谈吗?
心无所住 | 2003-12-5 20:10:55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医神化

等一个真正对中药药理感兴趣,而又有能力作一些研究工作的人。
中庸之医 | 2003-12-6 11:31:53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医神化

我认为药理的最高境界是空性之药,因为空可化实,水性至柔,驰骋天下而无不摧,治疗大病,只能以柔克刚,但这只是理想中的境界,现实中还要以毒制度,以偏纠偏。虽然我现在正在研究配合辟谷疗法治疗恶性肿瘤。但即使有结果,也不会为现代人所认可,而先生所长,正是我之所需,不知先生能否不惜赐教。
秉烛之明 | 2003-12-12 19:15:30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医神化

心无所住同网好文!
静待续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