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临床经验
›
周霭祥:精调古方祛“毒瘀”
返回列表
发新帖
周霭祥:精调古方祛“毒瘀”
[复制链接]
639
|
4
|
2015-11-19 23:37:15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周霭祥,1926年4月生,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中医科学院荣誉首席研究员,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曾任原卫生部医学科学委员会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血液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从医60余年,是我国著名中医、中西医结合血液病专家,在治疗血液病的临床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行业内具有广泛的影响。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教授周霭祥,从事血液病研究60余年,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应用青黄散治疗白血病,在单纯使用中药复方治疗白血病方面,取得了开创性成就,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经验。尤其是他在国内最早报道(1999年)单纯使用含砷中药复方青黄散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取得完全缓解、并长期生存20年以上,为后来含砷雄黄制剂广泛用于恶性血液病(特别是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治疗奠定了基础。
【白血病“毒瘀”为因】
周霭祥认为,白血病的病因,不外有害的物理、化学、生物学因素,中医统称这些因素为邪毒。邪毒入血伤髓,产生血瘀,瘀血不去,新血不生,故而出现贫血、发热、骨痛、肝脾淋巴结肿大、骨髓有核细胞及幼稚细胞增多、舌质紫暗、皮肤瘀斑等症状和体征。毒和瘀是白血病主要的病理因素,治疗应当解毒化瘀。
【研制青黄散胶囊】
青黄散在古代医书《世医得效方》和《奇效良方》中均有记载,由青黛与雄黄组成,具有解毒凉血、散瘀消积之功效。其中青黛味咸性寒,入肝经,可消肿散瘀、凉血解毒。青黛含靛蓝、靛玉红、蛋白质、鞣酸及无机盐等成分。雄黄味辛温,可解百毒,消积聚,化腹中瘀血。雄黄成分主要含二硫化二砷(As2S2),并夹杂少量三氧化二砷(As2O3)及其他重金属盐。
周霭祥认为青黄散适用于治疗白血病,他根据患者病情及个体差异,将青黛与雄黄分别按9∶1、8∶2、7∶3三种比例,研末后混匀装胶囊,制成青黄散胶囊,每个胶囊重0.3克。选择性治疗剂量:每日6~12克,分3次饭后服;维持剂量:每日3~6克。
在此理论指导下,他于1981年,在国内首先报道青黄散(青黛:雄黄=9:1)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简称慢粒)25例,完全缓解率达到72%,总缓解率为100%。1985~1999年,又继续用青黄散(青黛:雄黄=8:2)治疗慢粒86例,完全缓解率72.09%,总有效率97.67%,明显优于当时临床应用的西药如靛玉红、马利兰等,尤其是白细胞下降、脾脏缩小以及起效时间较西药为快。
而且通过实验研究发现,青黄散对正常造血无明显不良影响,提示青黄散对白血病细胞有选择性抑制作用。1998年,对接受青黄散治疗的慢粒患者进行了随访,有6例患者长期存活超过10年。
为研究青黄散治疗白血病的机理,周霭祥和同事一道研究了青黛与雄黄按9:1比例制成的酒提液对白血病模型小鼠L615和S180细胞的DNA和RNA合成影响。实验结果证实,青黄散对L615和S180细胞DNA、RNA合成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提示该药治疗机制可能与抑制细胞DNA、RNA的合成相关。
他还认为,雄黄中含有砷,砷与细胞内的巯基(-SH)结合,可以导致细胞凋亡。进一步研究证实,青黄散能使白血病细胞发生变性坏死,通过核的变性,导致白血病细胞发生凋亡。
【治疗体会】
周霭祥提出,青黄散治疗白血病效果好,发生疗效快,副作用较轻,尚未发现有骨髓抑制者,而且价廉,药源广,适用于广大农村;对血小板抑制不明显,可使血小板低者上升,多者下降。青黛的副作用主要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甚至便血。但雄黄与青黛配合,利用雄黄之辛温,可对抗青黛之咸寒,以减轻上述副作用。
青黄散的毒副作用,主要为消化道反应和皮肤色素沉着,很少出现周围及中枢神经毒性和心脏毒性等。但应用青黄散应注意,从小剂量开始及饭后服用,可减轻胃肠道的反应。定期使用二巯基丁二酸钠或二巯基丙磺酸钠可防治砷中毒。
治疗初期有的患者白细胞继续上升,如坚持治疗,白细胞可迅速下降;由于青黄散对骨髓抑制弱,缓解后常需用维持量。久服者需注意尿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等,出现不正常者及时停药并解砷毒。
【典型病案】
李某,男,20岁。1977年6月10日初诊。
主诉:疲乏无力2年余,白细胞增高20余天。患者于1977年5月因鼻腔流血不止在当地医院就诊,发现血白细胞增多,经骨穿诊断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要求中医治疗而来。就诊时自觉疲乏无力,查:脾大平脐;舌质淡胖,舌苔薄白,诊脉弦沉。血常规:WBC:94.2×109/L,Hb:120g/L,PLT:85×109/L。
西医诊断: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中医诊断:癥积,毒瘀互阻型。为本虚之体,复感邪毒,阻于血脉,则留瘀不畅而毒瘀互阻,结于胁下。
治法:解毒抗癌,活血化瘀。治以青黄散。
用药:青黛120克,雄黄30克,混匀装胶囊,日服6克。
复诊:服青黄散2月后再诊,脾缩至肋下仅及。血常规:WBC:4.6×109/L,Hb:100g/L,PLT:12×109/L,治疗有效。察其舌质暗红,舌苔薄白。脉沉细。患者年轻,正气尚存,在青黄散基础上加用活血逐瘀之品,以膈下逐瘀汤破血逐瘀、益气软坚散结。
处方:当归12克,赤芍10克,丹参10克,桃仁6克,红花6克,三棱10克,莪术10克,鳖甲15克,生牡蛎30克,山慈菇10克,黄芪15克,白花蛇舌草30克。水煎服,日1剂。
患者服药1月后血象恢复正常,原方略作加减,服用半年后,骨髓完全缓解。随访至2000年,停药已10年,存活23年。
【按】: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病属“癥积”。证为毒瘀互阻,治以解毒抗癌、活血化瘀。青黄散具有解毒凉血、散瘀消积之功,故治疗后收良效。患者就诊时为巨脾,其病机是邪毒伏于髓内引起血瘀,致气虚血亏,“气塞不通,血壅不流”。正气不足为本,邪毒致瘀为后天之标,在正气仍存、邪毒伏髓之时,当祛其标实为先,故应用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以达到“去其所实,气血复生”的目标。
(责任编辑:高继明)
<!--/enpcontent--
卫生部
,
国务院
,
血液病
,
中医药
,
博士生
相关帖子
•
白血病中晚期还能治好吗 白血病有什么食疗方法
•
贫血和白血病的区别是什么 治疗方法有什么
•
贫血会变成白血病吗 如何治疗
•
白血病有哪些症状 贫血会得白血病吗
•
治疗白血病的药物有哪些 疗效如何
•
淋巴瘤哪里治的好 淋巴瘤患者在治愈后会不会复发
•
血小板少是白血病吗 有哪些食疗方
•
再障是白血病吗 白血病如何治疗
•
白血病怎么造成的 检查项目有哪些
•
急性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症是不是白血病 中药如何治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yongkang3214
|
2016-6-24 01:57:22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时候,我们对别人的小恩小惠感激不尽,却对亲人一辈子的恩情视而不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dj1qc9zw
|
2017-5-2 10:23:36
|
显示全部楼层
平常心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washOrast
|
2018-5-12 19:55:45
|
显示全部楼层
就喜欢看如这样有用的好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tfup4642
|
2019-6-9 18:50:36
|
显示全部楼层
路过 帮顶 嘿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杏林杂谈
中医儿科
語葵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