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临床经验
›
仝小林自医案例分享与答疑
返回列表
发新帖
仝小林自医案例分享与答疑
[复制链接]
722
|
4
|
2015-11-20 18:05:59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仝小林自医案例分享与答疑
时间:2015-10-29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沈仕伟
【病情简介】
初诊(2015年5月16日):
发热伴头颈部淋巴结红肿疼痛两天。患者为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主任医师仝小林,一月前曾患“急性腮腺淋巴结炎”,此次因头皮疖抓破后于昨日起开始出现颈部、耳前、耳后、颌下等淋巴结红肿疼痛,患部皮肤潮红肿胀,伴恶寒发热,体温38℃,无汗,周身酸痛无力,无咽痛,无鼻塞流涕,无咳嗽,无腹痛腹泻,无恶心呕吐。自服中成药防风通圣散四袋,至夜十一点许,周身汗出臻臻。今晨恶寒消失,但仍发热,体温37.6℃,下午一点体温升至38℃,大便已解,舌质红稍胖微有齿痕,苔薄黄腻,脉浮滑数。
西医诊断:急性颌面部淋巴结炎。
中医诊断:抱头火丹(伏气温病)。证属湿热火毒内伏,新感外邪。
治法:清热利湿、泻火解毒兼以透邪。
方药:柴葛解肌汤加减。柴胡30克,葛根45 克,黄芩30克,生石膏30克,芦根60克,龙胆草9克,车前草30克,野菊花30克,金银花30克,生甘草15克。2剂,水煎服,日1剂,分2次服。
这是仝小林教授根据病情为自己开出的处方。服汤药半剂后四小时,体温降至36.6℃(晚六点),头颈部淋巴结红肿疼痛较前减轻。脉由浮滑数转为浮略数。身凉而脉未静,何也?余热尚存,灰中有火,有反弹之势。治疗当乘胜追击,故继服剩余中药(晚七点半)清解余热。当晚八点左右,体温反弹至37.3℃。虽反弹,然热之大势已去,体温必将呈螺旋式下降。服第二次药后,自觉周身烘热,微微汗出。此为透邪外出之征兆也。何为透邪?发汗即是透邪,脉不静则透邪不止。晚九点,体温退至36.9℃。晚十一点,体温退至36.6℃。呈现螺旋式下降。
外感之病,若来势汹汹,大有吞吐之势,其治必当大刀阔斧。此时,作秀最害人。
二诊(2015年5月17日):
晨六点半,体温36.5℃。从昨晚11点至今晨,脉静身凉。现颈部、耳前、耳后、颌下等淋巴结肿痛大为减轻,患部皮肤潮红肿胀明显消退,留有轻微压痛,应当接近恢复期。
起病初的发热无汗恶寒期,大约持续了五个小时。从最初的38℃开始口服汤药(下午2:00、7:30各服半副)到晚上11点热退后未复升,大约9个小时。
晨八点,服前方1/4剂。下午两点,服1/8剂。清余热,以巩固疗效。总共服了1.375剂中药。
三诊(2015年5月18日):
今查血常规:白细胞:5.12×109/L,单核细胞:10.5%↑,红细胞:5.02×1012/L,血红蛋白:159g/L,血小板:168×109/L。EB病毒抗体:EB病毒衣壳抗原IgG抗体:阳性,EB病毒衣壳抗原IgM抗体:阴性,EB病毒核抗原IgG抗体:阳性,EB病毒早期抗原IgM抗体:阴性。头颈部淋巴结B超:双颈部及耳前淋巴结增大(右侧大者1.4cm×0.7cm,左侧大者0.8cm×0.4cm)。腮腺B超:未见明显异常。
昨晚颈部淋巴结及耳前淋巴结疼痛略有反复,今晨体温36.5℃,见舌淡红,苔薄黄腻,边有齿痕,脉小滑。考虑热毒未尽,脾虚湿滞。调方予清热散结,透邪解毒,健脾化湿治疗。
方药:柴胡15克,葛根30克,升麻15克,夏枯草45克,玄参15克,浙贝9克,黄芩15克,龙胆草9克,竹叶15克,马勃15克,僵蚕6克,野菊花30克,生黄芪15克,清夏9克,陈皮6克,猫爪草30克,鱼腥草30克,紫花地丁30克,生姜3片,大枣3枚。6剂。
今日服上方一剂。
四诊(2015年5月19日):
今晨体温正常,自觉颈部、耳前淋巴结疼痛减半,已无明显红肿热感。
从今日起,一日服半剂。
五诊(2015年5月20日):
今复查血常规+HCRP:白细胞:3.63×109/L↓,单核细胞:9.1%↑,红细胞:4.92×1012/L,血红蛋白:151g/L,血小板:190×109/L,HCRP:13.85mg/L↑。免疫球蛋白正常。复查头颈部淋巴结B超:双颈部及耳前淋巴结较前缩小(右侧大者1.2cm×0.4cm,左侧大者0.8 cm×0.4cm)。
继服上方半剂。
六诊(2015年5月21日):
服上方共2剂后,刻下:无发热,头颈部淋巴结肿痛完全消失,诸症痊愈。
【仝小林病例答疑】
(一)沈剑刚教授(香港大学中医药学院)问:
仝小林教授,这次生病经历,您亲身体验了整个过程,然后总结了疾病发展过程、发病特点及治疗用药的体会,殊为宝贵,我有几点疑问和建议:
1. 用柴葛解肌加减:为何去白芍却加用且重用芦根?
2.为何龙胆草仅9克,若重用如何?
3.谈到用大黄,为何方中未见此药?
4.因病速起,发病之时仍有表证,我还会考虑用桔梗轻灵之性,保留桔梗之走表之功效,您意下如何?
5.请谈谈重用甘草之意。
6.有关不同微生物所致外感的寒热特征您有何见解?
仝小林教授答沈教授问:
1. 沈剑刚教授,我服用柴葛解肌汤时,已无恶寒但有发热,故无须羌活、白芍、桔梗之类。若真是感受了风寒之邪,风寒束表,荆防羌类宜早用,打开腠理,协力发汗。此病纯属感染,全无外感风寒,这类药可不用。此方重用柴胡、葛根、芦根、石膏,起发汗解热、透邪外出之用。
因为考虑病位在少阳,所以用了柴胡、黄芩、龙胆草、车前草。另外,龙胆草、车前草,也是针对发病前的湿毒。选用野菊花、金银花,因这两味药即可以解毒,又可以透表。芦根,在瘟疫治疗中是要药,清热解毒、利尿透邪,但用量要大,一般在30克以上,我常用60~120克,退热效果好。
2.重用龙胆草未尝不可,但太重,不利透表。方药有势,整方之势,全在药物配伍。
3.关于大黄,因为我发病在晚上,无药可以选择,最接近的就是防风通圣散(家里有备),我一次服了四袋。服后两个小时左右,汗出臻臻,热稍退。但第二天,体温复升至38℃。此药中有大黄,我在药后十几个小时,腹泻三次,故方中未再用大黄。
4.桔梗,偏于肺卫走表。我在太阳表实证中,一般不用。
5.我用的是生甘草,重在解毒。
6.不同微生物所致外感的寒热特征,可以从伏气温病来研究,特别是完全没有外感诱发的疾病。比如,慢性肾盂肾炎急性发作,其诱因可能就是劳累后,发作时,恶寒极重。再比如,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其诱因可能就是饱餐、进食油腻食物后,见发热同时伴有恶寒。这些多为细菌感染,容易查清。伏气温病,与外感的治疗完全不同,需直捣巢穴。可以不看恶寒。
(二)祝捷医师(中日友好医院)问:
仝小林教授,我有几个问题向您请教:如果是我,可能遵普济消毒饮之义,加用僵蚕、连翘、牛蒡子等疏风清热解毒之品透达外邪、兼解毒消肿,因连翘为疮家之圣药,甚至变银花为连翘,您为什么当时完全没取普济消毒饮之义呢?
仝小林教授答祝捷医师问:
祝捷医师,用普济没有问题,预想也会取得疗效。但就我的情况而言,发病前一段时间,湿毒较重,正在服清肝胆湿毒的中药。所以,取龙胆泻肝汤的龙胆草、车前草、黄芩。虽未用普济消毒饮,但取了五味消毒饮中的银花、野菊花,用之解毒而透表。透表,连翘不如银花。只要大的原则对,可选之药会很多。此病例,为湿热毒内伏,新感外邪,治当积极透邪为要。
(三)沈仕伟医师(浙江省玉环县人民医院)问:
仝小林教授,此病由皮肤感染引起,为湿热火毒之邪乘隙侵入,郁阻肌肤而发,属于伏气温病的范畴,治疗当清热利湿解毒。您提到当积极透邪,透邪的目的为何?
仝小林教授答沈仕伟医师问:
沈仕伟医师,所谓的伏气温病,是一类以发热为主症,从内而发的疾病。发病时,可以有发热恶寒之表症,但无表邪。故伏气温病的辨识,至关重要。治伏气,且莫为表症障眼,可从营血入手,直捣其穴,此治疗之最紧要之处。此病为湿热火毒之邪乘隙侵入,起病见恶寒发热,继而只发热不恶寒,且无鼻塞流涕、咽痛等症,可参照伏气温病来论治,故方中予黄芩、龙胆草、金银花、野菊花、车前草清热利湿解毒,直捣巢穴。另外,还需要积极透邪,为何要透邪?便是给邪气以出路。方中的柴胡、葛根、芦根、石膏,便是透邪,引伏气温病透表而散。
【病例讨论】
沈剑刚教授:此次疾病,您用雷霆之势阻遏病势,截断扭转了病情的进展,缩短了病程,这是我从您这次经历中学到的最大体会。
仝小林教授:沈剑刚教授,外感之病,若来势汹汹,大有吞吐之势,其治必当大刀阔斧,所谓两军相遇勇者胜。所以用药必须狠、准,用量必须足,才能打中疾病之七寸。如吴鞠通曾云:“治外感如将,兵贵神速,机圆法活....治内伤如相,坐镇从容,神机默运……”。
对于急病,我主张用两个策略:鲸吞和进逼。何为鲸吞?便是大小合适,速战速决,一步到位。在治疗,鲸吞法,就是大刀阔斧,斩关夺隘,一鼓作气,鸣金收兵。常用于正气尚足,病势初萌,速效以求短程。而进逼,则是向目标步步逼近。在治疗,进逼法,就是层层围堵,不留缝隙,步步为营。常用于外感初起,大剂足量,首量加倍,一日数服,小效加量,大效递减等手法。
沈剑刚教授:您对用量有何考虑?
仝小林教授:关于用量,我认为对量的运控能力,是衡量一个医生临床水平的重要尺度;能把握症、证、病之进退,准确而精准的用量,是一个医生成熟的标志。用量的大或小,关键还是看是否合乎病情。
如我们所提倡的经方大剂量,并非一味的大剂量,而是主要针对特定的病情(急危重症)、特定的阶段(急性发作期)所采取的快速起效、遏制病势的措施。病情一旦得到有效控制,则中病即止或中病即减,改用丸散膏丹善后调理。所谓合理用量在病情,大小巧用总相宜。在此病例中,可以看到我在体温恢复正常后,药物的服用量便减为1/4,继而再减为1/8,即中病即减原则。
沈剑刚教授:俗话说“医不自治”,大部分医生能用此法医人而不自医,为何?顾虑太多,在用药和剂量上,常对自己手软。从某种意义上说,自医要有足够的胆识和对病机准确把握的自信。
仝小林教授:我常跟学生说:“工巧在临证中历练,胆识在经事中养成”。中医几千年来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其根源在于临床疗效。一个医生要想达到遣方用药得心应手、妙手起沉疴,这需要长时间的临床积累和探索。医者自治,用药能果断不犹豫,便是一种临床积淀、厚积薄发的表现。
(责任编辑:高继明)
淋巴结
,
中医药
,
广安门
,
科学院
,
中国
相关帖子
•
验血结果中淋巴细胞偏高是否是白血病 怎么诊断
•
急性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症是不是白血病 中药如何治疗
•
怎么样的症状能确定是白血病 白血病能怎样治疗
•
血癌是不是常说的白血病 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
血液检查、血清检查能查出白血病吗
•
急性白血病该怎么治疗 能治好吗
•
急性淋巴结白血病怎么治疗
•
淋巴瘤会导致血癌吗 怎么治疗
•
急性细胞白血病是什么 怎么治疗呢
•
恶性淋巴瘤症状有哪些 如何预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邵又珏
|
2016-7-4 13:19:11
|
显示全部楼层
春天我把玉米埋在土里,到了秋天我就会收获很多玉米。春天我把老婆埋在土里,到了秋天我就会…被枪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tfup4642
|
2017-5-16 02:53:51
|
显示全部楼层
鼎力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idhb8423
|
2018-6-1 15:54:38
|
显示全部楼层
渗透无处不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ccwbm48w
|
2019-6-28 19:32:40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到总公司来的那俩美国黑人,我脑子中闪过俩字----暗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屋里的烟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