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临床经验
›
陆渊雷:汇中西明辨“方药证”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陆渊雷:汇中西明辨“方药证”
[复制链接]
699
|
4
|
2015-11-20 19:01:31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陆渊雷:汇中西明辨“方药证”
时间:2015-07-27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龚鹏
陆渊雷(1894年-1955年),字彭年,著名中医理论家、教育家、临床家。他自幼勤奋好学,从朴学大师姚孟颐学习经学、小学,工书法、金石,于诸子百家、史、地、物理、算学等书无所不读,并通英、法、德、日诸国文字。1925 年,拜恽铁樵为师,协助办校;又师事章太炎,学习古文学及中医基础,深得两名家之教益。
1927年悬壶沪上,提倡中西医汇通,临证以西医方法诊断,运用经方治疗,擅治伤寒等流行性热病、慢性肝炎、肿瘤等病。一生著述颇丰。
法宗仲景 践古理创今法
中医之方对证不对病
陆渊雷中医理论功底堪称一流,他认定《伤寒论》为经方之冠,故看病谨守仲景辨证论治之精髓,认为中医之方乃对证而施,非对病而治。他说:“统观仲景书,但教人某证用某方,论中有桂枝证、柴胡证之名,可知意在治疗,不尚理论。”其学术思想与近代科学的实证思想是一致的。
在临床实践中,他能够遵循古代经方家“审知某证者某经之病,某汤者某证之药,然后用之万全”的原则,以六经立法为纲,抓住主症,在一个成方或几个合方的基础上随症加减而取效。
从他已公开发表的一些典型病案中,均能发现其重视方证与药证的诊治思路与辨证技巧。如治唐夫人的呕吐腹痛,投以小半夏加茯苓汤加味;治刘世兄发热如疟、咽痛口渴,投以小柴胡汤加石膏、浙贝母;治杨妈的牡疟病,寒热往来、口渴多涎而有呕意,投柴胡桂枝干姜汤加茅术……由此可见,陆渊雷在诊治复杂多变的疾病时能权变自如,功力非凡。
同时,他对“同病异治”以及“异病同治”也有深刻的认识。认为:一病之经过中,可以用寒热攻补相反之方,一方之应用,亦可有数种性质不同之病。古医书中部分说理,暗合现代医学,故从中医书治疗方剂中,可以触类旁通,灵活运用,兼治其他名称绝不相同之病,以及中西医各不同名之病。
探索辨证、辨病结合
陆渊雷是较早将辨证治疗和辨病治疗相结合的实践者。他常把中医学的病名及证候和西医学的病名对应起来,利用较为固定的仲景方进行治疗,提高了疗效。
比如他说:“为近世温热学所谓温邪犯肺,逆传心包者,其病即所谓大叶性肺炎。遇此等症,每视其证候,投以仲景方麻杏石甘、小青龙、麻黄等汤,不过三五日即愈。”
“瘀血之病,西医所谓血栓栓塞者。于此等病,每视其证候,投以仲景桃核承气汤、抵当汤丸、桂枝茯苓丸、大黄牡丹皮汤、当归芍药散、下瘀血汤、大黄虫丸等剂,取效亦速。”这类说法虽不一定完全正确,但是其实践意义十分重大,是中医现代化的最初尝试。
精研医理 善用一味之功
陆渊雷重视某一味药的特殊作用,或以药证为目标而寻找相应的方剂,或以此药为辅助,配合方证而兼治次要的症状。如对附子、桂枝、太子参等用法都有独到的心得体会。
附子治吐利
他善用附子,这在沪上医家中比较罕见,也是其一贯反对滥用寒凉药思维的体现。他认为:“仲景于亡阳虚脱之证,必用生附子配干姜,甚或依证更配以人参。”又谓:“干姜与附子俱为纯阳大热之药,俱使机能亢进。唯附子之效遍于全身,干姜之效限于局部,其主效在温运消化而兼及于肺。故肺寒、胃寒、肠寒者,用干姜;心脏衰弱,细胞之活力退减者,用附子。”“仲景于阳虚证,心脏衰弱不甚者,则用炮附子,量亦不大。”“至于镇痛,乃用大量炮熟附子。”
如1935年7月,有两人辗转邀请陆渊雷诊治:
“一是汪姓先生剧吐利如真霍乱者。视之,吐已稍平静,利未止,云:腹不痛,所下为清水,脉微,微汗出。予四逆汤加避瘟丹、藿香等味,嘱凉饮缓缓下。如再三吐不受,须送时疫医院。”
“其二,某日下午,胡朴安先生急邀诊,往视之。云:中饭时好,饭后微觉胸闷,遂呕吐,继以利。亦下清水而腹不痛,亦脉微,冷汗出,亦予四逆汤加吴茱萸、川黄连等味。二方皆用生附子12克,干姜不泡淡者4.5克,皆不邀复诊。前一人或入医院或易医,不可知。胡先生则因向患发作性黄疸,诊疗甚久,其后每有他病,必邀我诊治,信赖甚坚,即使病不减,亦必邀去再诊。今不邀,盖病愈矣。”
陆渊雷客观地记录了诊疗的情况。总之,在其病案里俯拾皆是附子的使用,他不仅将附子用于外感伤寒,还广泛地用于内科杂病与妇科病。
桂枝降冲逆
“桂枝治冲逆”是他从吉益东洞的《药征》中得知的仲景遗法。他在1930 年春所记录的两则成功的治验,就是运用这一药证的很好注解。
第一位患者是20 岁的壮盛男子,患奔豚病多时。刻诊所见:呼吸时,头颅、肩背一齐动摇,头汗淋漓,胃痛欲死。发病时,右小腹先起一块,渐大渐上攻而痛。投以桂枝加桂汤,桂枝用15克。1剂服后,身大汗,奇臭非常,痛与冲逆好了大半。翌日病人自行前来复诊,原方再剂而痊愈。
另一位40岁的妇人,盘膝而坐,数人扶持之,闭目张嘴,面赤筋胀,浑身大汗。望其呼吸,只见一阵阵上气,不见下气。抚其下颏,则僵硬如石,不能闭口。脉舌如常,神志自清。询知原为宿病,常常发厥,久已不发,近因新殇幼女,食中餐时忽然泪下发厥。陆渊雷诊为脏躁病,以其冲逆挛急特甚,遂投甘麦大枣汤合桂枝加桂汤合方,桂枝用12克。第二天病人安然来复诊,知病已霍然若失。
由上可见,“方药证候对应”原则的基础是辨清证型、甄别假象。在《答肖君绛君》一文中陆渊雷写道:“承示热证用附子之例,盖非真正热证,其身热乃虚性神经热,而与阳明之其热灼手者,究自不同。其舌绛乃因心脏衰弱而瘀血,以舌色本红,瘀血则不作青紫,而反若绛也。其脉数亦是心脏衰弱之救济代偿。因张缩不能至相当之度,故济之以急促也。不尔则寒热为具文,而药法无标准矣。高明以为何如?”方药证原则如果能有现代医学的证据为支撑,将更为可靠,
这些案例不仅体现了陆渊雷临床注意观察和实践,具有深厚的临床功底;另外也从侧面显示了近代中医的某种转型,即不仅对传统中医理论稔熟于胸,而且积极吸收西医的研究成果,以病人利益为重,不抱狭隘的门户之见。(责任编辑:
高继明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改英雅
|
2016-8-6 06:03:2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是坐沙发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affestcic
|
2017-6-20 20:55:38
|
显示全部楼层
起那么早干吗?酒吧还没开门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duxjb
|
2018-7-21 09:34:16
|
显示全部楼层
very good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owrfbk[k]9]
|
2019-8-15 21:38:40
|
显示全部楼层
小白一个 顶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肝病治疗中心
語葵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