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临床经验
›
沈舒文:治慢性胃病 补虚通滞 以润为降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沈舒文:治慢性胃病 补虚通滞 以润为降
[复制链接]
571
|
3
|
2015-11-20 19:04:28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沈舒文:治慢性胃病 补虚通滞 以润为降
时间:2015-08-06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刘长江 许永攀
?滞损交夹是慢性胃病具有共性的核心病机。故治疗理虚滋胃补脾气;开痞除满调气机。
?沈舒文治胃病养阴重于补气,胃病虽脾与胃同时受病,然阳明胃腑阳气隆盛,邪滞于胃最易化热,化热则伤阴,胃阴虚多于脾气虚,用药以润为降。
对慢性胃病如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癌前病变、消化性溃疡乃至胃癌早期,沈舒文教授认为疾病迁延不愈,久病必虚,但虚中常兼滞,进而认为,滞损交夹是慢性胃病具有共性的核心病机。在疾病的进展中,因虚而滞,因滞而虚,虚滞因果相关联。若以正邪辨病态,疾病常处于正虚与邪滞交错的证候状态,且虚与滞变动于彼此的盛衰变化中;若以标本辨虚与滞,虚为本,滞为标。虚以气阴两虚者多;滞有气、湿、食、络之别,且多呈兼夹之势。
根据清代医家薛生白“中气实则病在阳明,中气虚则病在太阴”(《湿热病篇》)之论,沈舒文认为,胃病者,其虚多在脾,其滞多在胃。辨虚损,要区别气虚与阴虚;辨其滞,先辨析滞与虚的相关性。气虚病多偏于脾,脾气虚运化有所不及,因虚而滞,气先滞于胃,谷不转精便为湿滞、食滞,气滞在经,久滞入络,便为络滞;气虚及阳,中阳虚损,寒从中生,便为寒滞。故而胃病脾气虚常与气滞共存,与湿滞、食滞相兼,与络滞同现,阳虚与寒滞多并见。阴虚病多偏于胃,胃阴亏难以濡络,胃络有所枯滞,“阳旺之躯,胃湿恒多,在阴盛之体,脾湿也不少,然其化热则一”,故胃阴虚又与湿热蕴滞多相兼。在胃病虚证中,脾气虚与胃阴虚可单独存在,也可同时出现,而气阴两虚者更为常见。
补虚通滞
胃病的病机特征是滞损交夹,而言其治,沈舒文倡导补虚行滞为大法,“通补为宜,守补为谬”。通补者,即通其滞而补其虚。补其虚根据其损有补脾气与养胃阴之偏重,而行滞又有治气滞、湿滞、食滞、络滞之不同,大法同一,而具体施法用药则异。沈舒文治胃病通滞重于补虚,养胃阴重于补脾气,认为在胃病有胀、满、痞、痛者通其滞可达到恢复胃纳降,脾升运的效果。补虚通滞的临床用药,临床见困倦乏力、纳差用黄芪、人参、白术、茯苓补脾气;口干、舌红少津用太子参、麦冬、石斛养胃阴,二者兼见,气阴两补。而通滞,临床见胃脘胀满、饱胀用枳壳、半夏、佛手、甘松行胃气,兼见胁肋不适,嗳气等肝胃气滞者用柴胡、郁金、香附疏肝气;胃气逆滞之呃逆、嗳气频作,用苏梗、佛手、旋覆花和降胃气。湿滞有湿浊困脾与湿热蕴胃之异,见纳呆、腹胀、苔白腻,用苍术、砂仁、白蔻仁醒脾化湿滞;胃脘痞满、嘈杂、口苦、苔黄腻,用半夏泻心汤加栀子辛开苦降,开泄湿热之滞。嗳腐吞酸用炒枳壳、槟榔、炒莱菔子导食滞;胃脘喜温喜按、隐痛,受寒饮冷加重者用良附丸、黄芪健中汤温中散寒滞;胃病久治不愈、疼痛屡发遵叶天士“必有凝痰聚瘀”之说,用丹参、檀香、乳香、没药通络滞;伴肠腺发生、不典型增生者补气养阴通滞的同时用莪术、枸橘、山慈菇、半枝莲等破毒瘀之结滞;胃癌痰瘀毒凝结,屡发胀满、疼痛、消瘦明显、纳食极差,为胃不纳食进谷、脾不转谷为精之胃土衰败,则破痰瘀毒滞为辅,益气养阴、健运脾胃为主,促进纳食进谷为要务。
以润为降
沈舒文治胃病善理其虚,养阴重于补气,承袭叶天士养胃阴的学术思想,强调“阳明胃腑以润为降”,认为胃病虽脾与胃同时受病,脾喜燥恶湿、胃喜湿(润)恶燥的协调性失常,即燥湿不济,然阳明胃腑阳气隆盛,邪滞于胃最易化热,化热则伤阴,故临床胃阴虚多于脾气虚;又胃主降而脾主升,胃阴损伤,润降失常,所以沈舒文辨治胃病处处留意胃阴之盈亏,如在治慢性萎缩性胃炎、食道炎、胃反流病,只要见有口干或烧心、舌红少津便为胃阴亏损,只要并见嗳气、咽食不畅,便为润降失常,常用太子参、麦冬、石斛、佛手、旋覆花等以润为降,每获良效;治贲门失迟缓症、食道癌咽食困难的治疗中,据 “凡噎膈证,不出胃脘干槁四字” (《医学心悟?噎膈》)及 “…以热伤津液,咽管干涩,食不得入也” (《医碥?反胃噎膈》)之说,常以太子参、麦冬、沙参、半夏、佛手、苏梗等润降胃气促进纳食进谷,疗效很好。总之,沈舒文治胃病创立了滞损交夹的病机学说,建立了补虚通滞、以润为降的治疗体系。
【典型病案】
吴某,女,59岁,内蒙古人。2012年8月10日以胃脘嘈杂、胀满1年,加重半年为主诉就诊。患者1年前出现胃脘嘈杂不适,偶感胀满,中西医治疗效果不佳。近半年胃脘嘈杂加重,食后隐痛饱胀,反酸烧心。晨起嗳气,口干口苦。舌红,苔薄黄,脉沉细数。查胃镜报告:萎缩性胃窦炎伴肠上皮化生。病理报告:(胃窦)黏膜中度慢性炎症,中-重度萎缩性胃炎,局灶腺上皮重度肠上皮化生,部分腺体增生。
辨证:
胃阴亏损,热郁毒结。
治法:
滋阴养胃,泄热通滞。
方药:
太子参15克,麦冬10克,石斛12克,半夏10克,吴茱萸4克,黄连6克,刺猬皮15克,藤梨根20克,半枝莲15克,莪术20克,枸橘15克,佛手12克,炙甘草5克。18剂。水煎,早晚分服,每服6剂,停药2天。
二诊(9月5日):
胃脘嘈杂、反酸、饱胀、嗳气诸症减轻,隐痛消失,但有烧心感,口干不思饮,舌淡红,苔薄黄,脉沉细数。上方去刺猬皮、半夏;加黄药子15克,栀子10克,知母12克。18剂。水煎,早晚服。每服6剂,停药2天。
三诊(10月9日):
服药1周后烧心消失,近两周饮食生冷出现胃脘部有凉感,畏寒,口咽干不思饮。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数。证转中虚寒滞。
调整方药:生晒参10克(另煎),炙黄芪30克,高良姜12克,香附10克,沙参12克,浙贝母15克,莪术20克,枸橘15克,佛手10克,砂仁5克(后下),炙甘草5克。18剂。水煎,早晚分服。每服6剂,停药2天。
四诊:(11月7日):
胃凉消失,偶有反酸、烧心、嘈杂,食不知味,口干咽干,晨起头晕,舌苔黄转厚腻,脉细弱。证转阴虚湿滞,热郁毒结。
方药:
太子参15克,麦冬10克,沙参10克,白术15克,砂仁5克(后下),刺猬皮15克,栀子10克,佛手12克,枸橘15克,半枝莲20克,山慈菇15克,天麻10克,葛根10克。18剂。水煎,早晚分服。每服6剂,停药2天,后6剂隔日服。
五诊(2013年2月13日):
胃脘又现凉感、嘈杂、口干咽干,头晕消失,舌红,苔白,脉虚缓。证属胃阴不足,中阳虚寒,毒瘀交阻。
调整方药:
太子参15克,麦冬10克,沙参10克,白术15克,刺猬皮15克,高良姜10克,香附10克,黄药子20克,半枝莲20克,莪术20克,白豆蔻5克(后下)。12剂。水煎,分早晚服。
六诊(8月7日):
胃胀、胃凉、反酸、嘈杂消失,偶尔口干口苦,少寐,多梦易醒,困倦无力,舌红,苔白,脉沉细弱。胃镜报告示:慢性浅表萎缩性胃炎。病理报告示轻度萎缩性胃炎伴表面糜烂。 后经调理,病情稳定,症状减轻渐失。(责任编辑:
高继明
)
刘长江
,
中医药
,
中国
相关帖子
•
白血病中晚期还能治好吗 白血病有什么食疗方法
•
恶性淋巴瘤晚期传染吗 患者还有救吗
•
治疗白血病的药物有哪些 疗效如何
•
淋巴瘤颈部传染吗 怎么治疗呢
•
淋巴瘤的中医疗法是怎么样的 在饮食上需要注意什么
•
淋巴瘤之家网站是什么 有什么内容
•
淋巴瘤哪里治的好 淋巴瘤患者在治愈后会不会复发
•
非霍奇金淋巴瘤能好吗
•
急性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症是不是白血病 中药如何治疗
•
血癌是不是常说的白血病 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改英雅
|
2016-8-10 12:19:13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低调,低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ysuxj
|
2017-6-25 15:14:5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不会讲话,一见人多就结结巴巴,像羊拉屎一样,不合你的味道请多多包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昉中满城
|
2018-7-26 16:36:11
|
显示全部楼层
早餐里吃到刷锅的金属丝很正常,这正说明我们后勤是严格按照先刷锅后做饭的顺序操作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中医内科
走进中医
肝病治疗中心
中药方剂
尊生保健
会员之家
。。屋里的烟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