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临床经验
›
徐景藩:三脏同治愈久利
返回列表
发新帖
徐景藩:三脏同治愈久利
[复制链接]
599
|
3
|
2015-11-20 20:11:41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徐景藩:三脏同治愈久利
时间:2015-07-23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陆为民 周晓波 徐丹华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原因尚未完全明确的炎症性肠病,与结肠癌关系密切,被世卫组织列为难治性疾病之一。首届国医大师徐景藩教授认为其病介于“泄泻”、“痢疾”之间,诊为“下利”较为实际,若病程在3个月以上,又可称为“久利”。笔者兹就其论治经验总结如下。
徐景藩认为,脾居中焦与胃相合,若脾失健运,则水反为湿,谷反为滞,清浊相混,水走肠间而为下利泄泻。若湿邪内蕴,肠腑传导失司,通降不利,气血瘀滞,兼以湿热损伤脂膜、血络,则便泄并带有赤白黏冻,状如“痢疾”。病程日久,则脾胃日益衰弱。
同时,脾运化、升清需赖肝之疏泄。若情志抑郁,肝失条达,气机郁滞,横逆犯脾,则可使脾运失职,而致下利。又肾为先天之本,命门之火能助脾胃腐熟水谷。若肾阳不足,命火虚衰,则不能温煦脾土,运化失职,引起下利。若本病脾虚日久,下利反复发作,导致肾阳亦虚,脾肾两虚,温运失司,则下利日重。
总之,脾虚生湿,运化失职为本病的病机关键,而肝木乘脾,脾病及肾又是不可忽视的病理变化。久恙不愈,病机错杂,肝脾肾三脏互相影响,最终导致三脏同病。而且他认为,病理因素除湿、热外,若病及于血,血热、血瘀也是二大病理因素。
健脾为先、抑肝温肾 清化行瘀兼施
尽管该病有肝气侮中、命门不足等证,然终以脾虚为本,因此,徐景藩拟有黄芪香参汤、连脂清肠汤等。并常用黄芪补气托毒排脓,收敛生肌;白术、茯苓健脾化湿;山药补而不滞,益肺气而滋脾肾,且可防止化湿药过燥伤阴;焦楂曲健脾消食助运。
他还指出,对病久、症情复杂,仅从健脾化湿难以建功的久利患者,必须兼顾疏肝温肾,即使是尚未及肝肾者,稍稍佐用,也有俾益。
如连脂清肠汤中用白芍和营柔肝,与甘草相配,缓急止痛,泻利咸宜;与山药相合,能补益脾肝之阴,防过燥伤阴。防风辛散,可协助白芍、白术以舒肝脾;且由于“风药能胜湿”,还有化湿止泻之功。补骨脂辛苦温,入肾经,温肾止泻。
该病活动期可见患者出现黏液脓血便,或纯为血便,并伴有口苦,舌红、舌苔黄腻等,治疗不宜单纯补脾温肾,应标本兼顾,寒热并用。
如他的黄芪香参汤中,用苦参(苦寒)清热燥湿,祛风杀虫,木香(苦辛温)行气止痛,醒脾开胃;两药合用,取叶天士香参丸意,清热行气止痢。且黄芪得木香,补而不滞,苦参伍黄芪,寒温并用,消补兼施。而连脂清肠汤中则用黄连苦寒,有泻火燥湿,清热解毒之功。
若病及于血,血热、血瘀即为二大病理因素,则凉血、行瘀必须贯彻始终。凉血如地榆、侧柏、槐花、丹皮等,均为常用之品。仙鹤草亦名泻痢草,既能凉血止血,又擅行瘀补虚,对本病急性期和缓解期均可适量运用;症著时每日30克,症渐回愈时每日15克。紫草凉血行瘀,用常规凉血药效欠著者,加入紫草常获良效。病情好转后,仍可间断用之,以防复发,利于肠黏膜组织溃疡病变的愈合。大便解而不畅时,可参用桃仁、当归、制大黄。发作症重,腹痛显著者,可在辨证基础上加用红藤、丹皮、败酱草清肠凉血行瘀。总之,不忘治血,相机参用血药,实乃要法之一。
久利伤阴、益养调中 脾阴胃阴当辨
久利患者虽多表现为气、阳不足,但往往累及脾胃之阴。正如《景岳全书?泄泻》所云:“虚寒之泻,本非火有余,实因水不足。”可见阴阳两虚是本病病机变化的两个方面,没有阳虚而阴不虚,只是程度不同,表现症状先后主次不一。
徐景藩认为,久利脾阴虚证一般下利不重,便意虽急但量不多,腹中不舒,口干欲饮,食少纳呆,心烦神倦,唇红干裂,肌肤干燥,舌红少苔,甚则红绛光剥,脉细数。对此,千万不可置阴伤于不顾,而一味益气温阳。宜养脾阴而振脾阳,俾阴阳逐步达到相对平衡,才是治本之图。
他常以山药、太子参、扁豆(或扁豆衣)、石莲子等为主,白芍、石榴皮、甘草为辅,神曲、谷芽为佐。且认为,脾阴亏虚一般尚兼有脾气不足,治疗上在补脾阴的同时必须顾及补益脾气,俾补脾阴而不过于滋腻,补气而不过于温燥,脾气健旺,有利于脾阴来复,脾阴滋生,亦有助于脾气转输。
风药胜湿、化痰治利 肺与大肠表里
徐景藩主张在健脾药中佐以羌活、防风、秦艽等风药,每可提高疗效。蝉衣与僵蚕均可祛风而抗过敏,对猝然发作(或复发)而腹鸣、腹痛、下利有血,肠中有“风”(风性善动,肠管蠕动增强,水气在肠腔相搏,产生肠鸣及便泄,此现象即是“风”)也可用之。风药多气轻微香而偏燥,不仅能鼓舞振奋脾阳,驱风胜湿,使脾之清气得升,浊气得降,三焦通利水湿不易停留;同时,风药能祛肠中之“风”,可使肠管蠕动减慢,从而改善消化、吸收功能,缓解肠鸣、下利等症。若脾阴不足,肝阴亦虚,祛风之药配用白芍、乌梅、莲肉、炒木瓜等品,润燥相伍,祛湿敛阴,相互兼顾,不致有过燥之弊。
临床上还有一些久利的患者,大便黏液较多,或兼有慢性咳嗽痰喘之候。他认为,此乃《医学入门》之“痰泻”。这类患者黏液不除下利难以缓解,故提出了“化痰治利”的观点,即在辨证的基础上配合化痰法。以桔梗、半夏、陈皮、茯苓等化痰止咳之品,不仅可治肺疾咳痰,亦可祛除大便中黏液或脓液,有利于控制久利,这是徐景藩对“肺与大肠相表里”的另一种诠释。
中药灌肠、直达病所 结合散剂增效
对于本病所引起的久利,徐景藩常采用中药煎剂浓缩液保留灌肠的方法,对于肠道局部炎症、溃疡有较好的疗效。常用方药:地榆30克,石菖蒲20克,白及10克。三药相合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收敛生肌之效。、
脓血便明显者,加黄柏15克,败酱草30克,紫草15克;腹泻次数过频者,加石榴皮20克,秦皮10克;大便干结有血者,加生大黄10克。如溃疡较大,加入云南白药、三七粉、锡类散或其他药粉适量,务使溶散在药液中,不使阻塞管腔。药液灌肠有利于直达病所,提高疗效。实为脾胃病治疗方法上的一大补充。
久利患者煎服汤剂时,如腹泻次数较多者,药需浓煎,减少液量。或根据久利脾虚生湿的病理特点,配用散剂以增疗效。一般脾虚证患者,处方用山药、党参、白术、茯苓、甘草等药总量约500克,同炒,研极细末,过筛。另嘱病家备米粉1000克,分别贮于干燥瓶罐中,加盖密闭防潮。每次取药粉约30克,米粉约60克,再加白糖适量,加水调匀,边煮边搅拌,煮熟呈糊状服下,每日1~2次。这种剂型的优点是在胃、肠各部易发挥药效,健脾益胃止泻,既提高疗效,又有滋养作用,若以红枣煎汤代水则尤佳。(责任编辑:
高继明
)
结肠炎
,
结肠癌
,
中医药
,
中国
相关帖子
•
白血病中晚期还能治好吗 白血病有什么食疗方法
•
恶性淋巴瘤晚期传染吗 患者还有救吗
•
治疗白血病的药物有哪些 疗效如何
•
淋巴瘤颈部传染吗 怎么治疗呢
•
淋巴瘤的中医疗法是怎么样的 在饮食上需要注意什么
•
淋巴瘤之家网站是什么 有什么内容
•
淋巴瘤哪里治的好 淋巴瘤患者在治愈后会不会复发
•
非霍奇金淋巴瘤能好吗
•
急性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症是不是白血病 中药如何治疗
•
血癌是不是常说的白血病 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黎助炭
|
2016-8-28 21:34:03
|
显示全部楼层
非常好,顶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尹牟负
|
2017-7-14 17:22:55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都上班了, 咋人还是不多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hxhk33tn0
|
2018-8-24 01:16:21
|
显示全部楼层
乌溜溜的黑野猪和你的小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中药方剂
针道天下
肿瘤治疗中心
走进中医
杏林杂谈
四大经典
雪贝贝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