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临床经验
›
乙未年用五积散验案
返回列表
发新帖
乙未年用五积散验案
[复制链接]
589
|
3
|
2015-11-20 20:32:10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乙未年用五积散验案龙砂医学
时间:2015-08-08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赵桂琴
五运六气学说是中医学基本理论的基础和渊源之一,但其在临床上的指导意义尚没有被广大同仁很好地认识。
笔者2014年3月拜全国五运六气专家协作组组长、龙砂医学流派代表性传承人顾植山教授为师,跟师临证一年多,受益匪浅,并运用运气理论试治多种疾病,取得良好效果。近日,笔者据乙未年运气特点,仿效顾植山教授应用五积散治疗胃脘痛、痞证、腹胀及痤疮等,疗效确凿。兹举三案,与同道分享。
【病案1】
尹某,女,36岁,2015年4月20日初诊。胃脘胀痛两月,餐后及未至酉时加重,延及后背,伴胸闷嗳气,食欲不振,大便溏薄,日2~3次,倦怠乏力,未时以后无法坚持工作。2015年2月12日在本院行胃镜检查,诊断慢性浅表性胃炎,幽门螺旋杆菌阳性,先给予根除幽门螺旋杆菌四联疗法,症状不缓解,继之服半夏泻心汤、附子理中汤及香砂六君子汤等,症状时轻时重。舌淡暗胖边有齿痕,苔白厚腻,脉濡软,关脉弦滑。
辨证:
寒湿痰邪凝结太阴,清气不升,浊气不降。
处方:
五积散。苍术(米泔浸去皮)120克,桔梗(去芦头)60克,陈皮(去白)、枳壳(去瓤炒)、麻黄(去根节)各30克,干姜、厚朴(去粗皮)各20克,白芷、川芎、甘草(炙)、茯苓(去皮)、当归(去芦)、肉桂(去粗皮)、芍药、半夏(汤洗七次)各15克。
炮制:
以上除肉桂、枳壳二味别为粗末外,13味同为粗末,慢火炒令色转,摊冷,次入肉桂、枳壳末令匀。每日60克,以水300毫升,入生姜3片,煮取150毫升,去滓,早晚稍热分服。
二诊(2015年4月27日):
服药后胃脘胀痛消失,唯餐后胃脘稍有痞满,食欲好转,大便由溏变软,日1次,精神振作,已能坚持工作,舌体不胖,齿痕消失,苔薄白腻,脉濡软。继服上方1剂,分7日服,炮制、煎服法同前。
三诊(2015年5月4日):
诸症消失,守上方再服7日。6月22日随访未复发。
【病案2】
张某,男,46岁,2015年5月25日初诊。小腹胀5个月,未至酉时加重,戌时后稍减,伴肠鸣腹凉,倦怠乏力,受凉则腹痛腹泻,纳呆食少。本院行肠镜检查,诊断为慢性结肠炎。曾先后服附子理中汤、实脾饮及厚朴半夏甘草生姜人参汤等稍有减轻,减不足言,停药即复如故。舌淡白胖有齿痕,苔白厚腻,脉弦滑。
辨证:
寒湿痰邪凝结太阴,清气不升则生泄泻,浊气不降则生月真 胀。
处方:
五积散。方见案1,用法用量及煎服法亦同。
二诊(2015年6月1日):
服药后小腹胀消失,乏力好转,食欲增加,大便日一次,纳可,舌体不胖,齿痕消失,苔薄白微腻,脉小弦。继服上方1剂,分7日服,炮制、煎服法同前。
三诊(2015年6月8日):
诸症消失,守上方再服7日。6月22日随访未复发。
【病案3】
聂某,女,43岁,2015年4月22日初诊。面部、颈项部、背部痤疮6个月,不痛不痒,色暗红,此起彼伏,月经前加重,面色萎黄,带下量多、色白质稀,舌淡暗,苔白腻,脉濡软。曾服丹栀逍遥散、玉女煎等无效。
辨证:
寒湿痰邪凝结太阴,太阴、阳明互为表里,阳明经行于面部而生痤疮。
处方:
五积散。方见案1,用法用量及煎服法亦同。
二诊(2015年4月29日):
服药后颈部、背部痤疮消失,面部痤疮明显减少,带下减少,色白质稀,舌淡暗,苔白,脉濡软。继服上方14日,炮制、煎服法同前。
三诊(2015年5月13日):
面部痤疮无,面色红润,白带正常,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弱。上方继服上方14日,炮制、煎服法同前。
四诊(2015年5月27日):
月经来潮,面部、颈项、背部未起痤疮,面色红润有光泽,舌淡红,苔薄白,脉平。予当归芍药散调理善后。6月22日随访未复发。
【按】:
五积散首载于《仙授理伤续断秘方》,《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所载药物剂量比例与《仙授理伤续断秘方》不同,后世临床应用多采纳后者,功用散寒祛湿,理气活血,化痰消积。主治外感风寒,内伤生冷证,脾胃宿冷,腹胁胀痛,胸膈停痰,呕逆恶心,或外感风寒,内伤生冷,心腹痞闷,头目昏痛,肩背拘急,肢体怠惰,寒热往来,饮食不进,及妇人血气不调,心腹撮痛,经候不调,或闭不通。
《医门法律》云:“麻黄、桂、芍、甘草,即各半汤也;苍术、甘草、陈皮、厚朴,即平胃散也;枳壳、桔梗、陈皮、茯苓、半夏,即枳桔二陈汤也。又川芎、当归治血,兼干姜、厚朴散气。此数药相合,为解表、温中、泄湿之剂,去痰、消痞、调经之方。”
今年是乙未年,太阴湿土司天,太阳寒水在泉,中宫金运不及。《内经》云:“凡此太阴司天之政,气化运行后天,阴专其政,阳气退辟,大风时起,天气下降,地气上腾,原野昏霿 ,白埃四起,云奔南极,寒雨数至,物成于差夏。民病寒湿腹满,身月真 愤,胕肿痞逆,寒厥拘急。湿寒合德,黄黑埃昏,流行气交,上应镇星、辰星。其政肃,其令寂,其谷黅玄。故阴凝于上,寒积于下,寒水胜火,则为冰雹,阳光不治,杀气乃行。”乙未年上半年气温明显偏低,降雨量与前几年同期相比较大,南方地区发生局部洪涝灾害,笔者所在医院脾胃科上半年门诊统计寒湿证达93%。顾植山教授认为,乙未年运气背景下五积散治疗寒湿型脾胃病如胃脘痛、痞满、腹胀、泄泻等疗效较好。
病案1、病案2均在未时至酉时加重,实为未时一阴始生,此时阳气尚敷布于外,还未收敛于内,致阴长阳消,阴盛不纳阳,故里阴盛致脘腹胀痛加重,戌时以后阳气收敛于内,故症减。观其脘腹胀痛之昼夜变化皆因太阴里证,得阳助则减故也。至于他症,肠鸣乏力,受凉则腹泻,舌淡苔薄白,皆为病在太阴里寒之表现。而脉弦滑,仲圣在《金匮》中道:脉双弦者,寒也,皆大下后善虚。脉偏弦者,饮也。故此处弦为寒之意,而滑则为水湿流行之佐证。故处方五积散。
顾植山教授治疗月经前诸证,多从阳明、太阴论治,病案3面部、颈项部、背部痤疮,不痛不痒,色暗红,月经前加重,清阳明经热无效,依据乙未年运气特点,故予五积散获效。(责任编辑:
高继明
)
中医药
,
代表性
,
中医学
,
中国
,
同仁
相关帖子
•
白血病中晚期还能治好吗 白血病有什么食疗方法
•
恶性淋巴瘤晚期传染吗 患者还有救吗
•
治疗白血病的药物有哪些 疗效如何
•
淋巴瘤颈部传染吗 怎么治疗呢
•
淋巴瘤的中医疗法是怎么样的 在饮食上需要注意什么
•
淋巴瘤之家网站是什么 有什么内容
•
淋巴瘤哪里治的好 淋巴瘤患者在治愈后会不会复发
•
非霍奇金淋巴瘤能好吗
•
急性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症是不是白血病 中药如何治疗
•
血癌是不是常说的白血病 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芬芬富S
|
2016-9-12 17:57:31
|
显示全部楼层
大人,此事必有蹊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eiyaffzs
|
2017-8-18 13:52:44
|
显示全部楼层
人生不能像做菜、把所有的料都准备好才下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murl8415
|
2018-10-8 22:30:05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帖回帖是美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高血压病治疗中心
肿瘤治疗中心
新闻中心
中医沙龙
会员之家
医学视频
传统文化
岚峰pisces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