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古今医案
›
经方辨治 不寐四则
返回列表
发新帖
经方辨治 不寐四则
[复制链接]
1111
|
6
|
2015-11-20 21:00:22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经方辨治 不寐四则
时间:2015-11-09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魏文浩
不寐,又称失眠,是指经常就寝后难以入睡,或多梦易醒,醒后不能再睡,甚至彻夜不得寐。五脏六腑之病,皆令人不寐。虽有多种原因可致不寐,总而言之,可分为虚实两类:实证是指形体违和,致营卫不调而不寐的,如“胃不和则卧不安”;虚证是指精神因素及气血亏耗方面的病变,如思虑伤脾,恚怒伤肝,致血不养心或阴虚阳亢。实证多见于食滞、痰浊、责于中焦胃腑;虚证病在心、脾、肝、肾。笔者根据临床表现四诊所获得的体征及医技检查的有关资料,结合症状之间的连带关系,进行推理归纳,确定病因病机,病性病位,明确诊断,采用经方论治,每每获收良效。
【半夏厚朴汤治不寐】
郭某,女,39岁,2005年3月16日初诊。患者不寐数月,常口服安定等药以维持睡眠,近一月来通宵不能入睡,伴有口干苦,头沉头晕,胸脘满闷,纳谷不思,恶嗅食气,舌质红,苔黄厚,脉沉滑数。
证属肝气郁滞,胃失和降,气滞化火。治宜疏肝解郁,和中消滞,清热安神。方用半夏厚朴汤加味。
方药:法半夏12克,厚朴15克,茯苓12克,紫苏梗10克,炒枣仁20克,合欢皮30克,栀子12克,豆豉10克,竹茹10克,炒枳实12克,朱远志10克,甘草6克。水煎服,早晨服1次,每晚临睡前服1次,连服6剂而安然入睡。
按 《素问?逆调论》指出:“胃不和则卧不安。”本例患者因情志不畅,肝气郁滞,木郁侮土,脾胃升降失司,不能运化和敷布津液,于是湿聚为痰,痰浊中阻,郁久化火,上扰心神,神不守舍而致不寐。用半夏厚朴汤,辛、苦药并用,辛散气滞,宣通郁结;苦能燥湿降逆;辛以散结,苦以降逆,辛开苦降,理气和中,化痰降逆。心胸烦热不适,起卧不安,是无形郁热扰于胸膈所致,故合栀子豉汤,用苦寒之栀子清心胸烦热,辛、甘、微苦寒之豆豉升散郁热。二药相须伍用,散胸中之邪气,宣泄无形之郁热,实为清热除烦之良剂。竹茹《本草汇言》云:“此药甘寒而降,善除阳明一切火热痰气为疾,用之立安。”而善疗痰热心烦不寐。炒枳实苦寒沉降,行气消胀,消积除满。《主治秘诀》云:“主心痞,化心胸痰,消食,散败血,破积坚。”配炒枣仁甘酸而平,养肝血,益心阴而宁心神,善治心肝血虚引起的心烦不寐;合欢皮甘平,有解郁和血,宁心安神之功。《本经》言其“主安五脏,和心志,令人欢乐无忧。”远志苦辛而温,性善宣泄通达。入心经,能开心郁,助心气而宁心安神;入肾经,通肾气,接肾水而强志不忘。水火交接,心肾开通,则神志自宁。茯苓健脾宁心安神,疗心神失养之不寐;甘草补脾、清热,调和诸药。上方共奏和中降逆、理气化痰、清心安神之效,药证合拍,切中病机,疗效亦彰。
【小陷胸汤疗不寐】
李某,男,45岁,2006年9月23日初诊。主诉不寐年余,加重1月。患者每晚睡觉前必服地西泮、甲氨二氮等药,才能入睡。两月前因食麻辣火锅,饮酒过量,胃脘烧灼不适,恶心呕吐,胸骨后灼热疼痛,伴有咳吐黄痰,因怕服抗焦虑西药刺激胃而不寐加重,特延中医诊疗。刻诊:通宵不能入睡,胃脘灼痛,胸闷不适,头晕头重,心烦口苦,纳谷不思,大便干燥,舌质偏红,苔黄腻,脉滑数。
证属过食辛辣,脾胃阴伤,通降失司,痰热内生,神明被扰。治宜清泄痰热,养心安神。
方药:全瓜蒌30克,黄连10克,清半夏9克,薏苡仁20克,石菖蒲10克,炒枣仁20克,远志10克,百合35克,白芍药20克,甘草6克,茯神15克,大黄6克(后下),水煎服。上方服5剂后,睡眠明显好转,不服地西泮亦能入睡,胃脘灼热痛大减,大便通,纳谷增。原方去大黄,继服7剂不寐而愈,半年随访无复发。
按 此例患者素有不寐病史,近因过食辛辣,大量饮酒,致使脾胃损伤,宿食停滞,湿热互结,聚湿生痰,壅遏中州,痰热上扰神明而发不寐。《张氏医通》指出:“脉滑数有力不眠者,中有宿滞痰火。”用小陷胸汤清热化痰,宽胸散结,祛致病之主因。芍药甘草汤,酸甘化阴,养血敛阴,疏肝和脾,缓急止痛。木和土顺,中州健运,水谷得化,气血旺盛,五脏六腑得养,以绝生痰之源。半夏配薏苡仁取半夏秫米之意,通调阴阳,饮邪消退,胃气和顺,神安自寐。远志配石菖蒲通心窍,交心肾,益肾健脑聪智,开窍启闭宁神。炒枣仁配百合、茯神,炒枣仁内补营血而安神,清心除烦,益阴敛汗。《药品化义》云:“枣仁,仁主补,皮益心血,其气炒香,化为微温,藉香以透心气,得温以助心神。凡老若伤血,用智损神,致心虚不足,精神失守,惊悸怔忡,恍惚多忘,虚汗烦渴,所言必多。又取香温以温肝、胆,若胆虚血少,心烦不寐,用此使肝、胆血足,则五脏安和,睡卧得宁;如胆有实热,则多睡,宜生用以平胆气。”百合为补益之品,能养心阴,清心热而安神,且性质平和,补虚而不碍邪,祛邪而不伤正,尤以热病后期余热未清,虚烦不寐用之更宜。《日华子本草》云:“安心,定胆,益志,养五脏。”茯神养心安神,补心气,渗湿和中。《药性论》云:“疗风眩,风虚,五劳,口干。止惊悸,多恚怒,善忘。开心益智,安魂魄,养精神。”三药相伍养营血而安心神,清心热而定魂魄。大黄力猛善走,能荡涤肠胃,推陈致新,痰热毒邪从消化道排出,消化道通畅,全身血管、淋巴管、气管、汗腺、各脏腑联络管道、经络皆通畅,通则不病,上方清热泻火以治阳,滋养营血以助阴,阴阳协调,阳入于阴则寐,阳出于阴则寤。药中病机,不寐则愈。
【桂枝汤愈不寐】
佟某,女,41岁,2009年4月5日初诊。主诉不寐半年余。半年来夜间一直口服地西泮、多虑平等调节睡眠,白天神疲乏力,头晕目眩,而影响工作。故求治于中医治疗。刻诊:不寐多梦,神疲乏力,精萎靡,头目眩晕,胸中窒闷,纳谷量少,舌质淡红,苔白根较厚,脉濡细。
此为中州虚弱,痰湿内停,卫气失运。方用桂枝汤加味。
方药:桂枝10克,白芍药10克,炙甘草10克,远志肉10克,茯神12克,合欢皮30克,夜交藤30克,灵芝10克,制半夏10克,生龙骨30克,生姜10克,大枣12枚。服上方6剂后,夜梦减少,能较前入睡为快,但仍感胸中不适,易惊易醒,纳少,苔白。继原方加炒谷麦芽各30克,广陈皮12克。上方服6剂后,睡眠时间延长,无易惊易醒,诸症消失,按原方继服3周,不寐病愈。
按 《灵枢?邪客篇》:“黄帝问于伯高曰:夫邪气之客也,或令人目不螟不卧出者,何气使然?伯高曰……厥气客于五脏六腑,则卫气独卫于外。行于阳,不得入于阳,行于阳则阳气盛,阳气盛则阳蹻满,不得入于阴,阴虚,故目不螟。黄帝曰:善,治之奈何?伯高曰:补其不足,泻其有余,以通其道,而去其邪。”本例患者中州虚弱,痰湿内停,卫气失运,故选桂枝汤疏理脾胃,调和营卫,和其卫气之行。陈慎吾认为理解桂枝汤的关键在于“桂枝本为解肌”。肌与脾相合,解肌即能理脾,脾为后天之本。营卫者,皆生于水谷,源于脾胃。营行脉中,则“和调于五脏,洒陈于六腑”,卫行脉外“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合”,营和卫“阴阳相随,内外相贯”。通过桂枝汤的滋阴和阳来达到调理脾胃、以协理全身的阴阳气血。卫阳正常出入营阴,气血调和,心神得于濡养。调理脾胃以堵生痰之源,用桂枝汤意在治本。制半夏、远志肉去其内阻之痰湿,通其被阻之经络,卫气得入于阴而得寐。
配茯神、合欢皮、夜交藤、灵芝等养心益阴、安神定志之品,以增调治不寐之效,实为治标,标本兼治,功效颇佳。
【防己地黄汤除不寐】
张某,女,33岁,2012年10月3日初诊。主诉顽固性不寐2年余。患者患病前为某省保险公司大堂经理,因和领导不和被免职,免职后一直在家,不和其他人交往,情绪不稳,昼夜不寐。经多家医院诊治,服用中西药物多种,不寐无好转。时有默默自语,时有狂躁呼喊,家人与患者十分苦恼。经朋友介绍延余诊治。刻诊:不寐多梦,心烦意乱,面黄无光泽,两目满布红血丝,默默自语,时狂躁不安,时声泪俱下,不思饮食,大便偏干且黑,2~3日1行,舌质红,苔薄白,脉弦滑大。
证属肝郁气滞,郁久化热,痰热内生,蒙蔽心窍。治宜:舒肝解郁,清化痰热,养心安神。
方药:生地黄90克,防己10克,防风10克,桂枝10克,甘草10克,酒大黄10克,桃仁10克,栀子15克,淡豆豉12克,柴胡12克,黄芩15克,生龙牡各30克,磁石30克,炒枣仁30克,浮小麦40克。5剂,水煎600毫升,分早、中、晚服,临睡前加服谷维素30毫克、地巴唑20毫克、多虑平25毫克。服上方3剂,泻下黏腻恶臭大便两次,夜间能进入浅睡2小时左右,已思饮食,上方酒大黄改为6克,加制半夏10克,继服10剂。服10剂药后,患者已能入睡,故停服西药,继原方再服14剂,服后患者能安然入睡,诸症消失。
按 患者因肝气郁滞,克制脾土,水湿失运,郁久化热,痰热蒙蔽清窍,心神失养而发不寐。伤寒大家高齐民老先生指出:“防风疏肝解郁,舒所郁之肝气。防己利湿,湿去则痰不生,先防痰迷心窍。桂枝通心阳、伐肝气;肝木最怕桂枝,所以有‘木得桂而枯’之说。生地甘寒养心阴,安心神,心安神才能藏住;生地大剂量能清肝郁所化之热,热泄神欣然而安。甘草调和诸药。所以防己地黄药能‘不安神而神自安’。”配桂枝、甘草、酒大黄、桃仁取桃核承气汤之意,破血祛瘀,清泄瘀热,醒神开窍;栀子豉汤清心除烦;柴胡、黄芩、生龙牡、磁石、大黄、桂枝、半夏为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取其和解少阳,疏肝和胃,清热镇静;“损其肝者缓其中”,甘草配浮小麦缓肝之急,养心之气,和血健脾。方药切中病机,顽症之不寐而告痊愈。通过本病例的治疗,笔者深深体会到“治内伤如相”的深刻含义。
(责任编辑:高继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邵又珏
|
2016-6-22 01:11:1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夏采佻yv
|
2017-3-16 09:06:18
|
显示全部楼层
珍爱生命,果断回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duxjb
|
2017-12-5 17:07:56
|
显示全部楼层
元芳你怎么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亮仔
|
2018-6-22 10:28:24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楼主,用户楼主,楼主英明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mbld3820
|
2018-9-2 07:59:02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上的你说你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canyushi
|
2018-11-12 09:16:54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你写得实在是太好了。我唯一能做的,就只有把这个帖子顶上去这件事了。楼主的帖子实在是写得太好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尊生保健
美容之声
中医外科
岚峰pisces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