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医理探源
›
“发于阴”“发于阳”是指风寒风热
返回列表
发新帖
“发于阴”“发于阳”是指风寒风热
[复制链接]
338
|
0
|
2015-11-20 22:52:30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发于阴”“发于阳”是指风寒风热
时间:2015-08-13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梁华龙
关于《伤寒论》第7条的“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发于阳,七日愈;发于阴,六日愈。以阳数七,阴数六故也”,其中的“发于阴”“发于阳”后世医家争论颇大,提出的假说也五花八门,但都不能完整说明伤寒发病机理,尤其是没有前后联系,与后面的条文产生违拗,也与临床实际不相符合。
要真正理解“发于阴”“发于阳”中的阴、阳所指,必须要与《伤寒论》第131条所说:“病发于阳,而反下之,热入因作结胸;病发于阴,而反下之,因作痞也。所以成结胸者,以下之太早故也”综合看待,还要结合其他原文和临床实践。
其实“发于阴”“发于阳”的阴、阳是风寒邪气和风热邪气的代指。它指出了两种寒热性质不同的邪气所导致的证候、传变,治疗也就迥然不同。其根据如下:
太阳病分类之后便是发病成因
《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篇的第1、2、3、6条是太阳病表证的概念和分类,定义了表寒证和表热证,而第7条则是太阳病表证的成因,发于阳、发于阴是对太阳表证发病成因的概括,这里的阴、阳应该是指病因属性,寒邪属阴,热邪属阳。
发热恶寒者,是风热阳邪致病;无热恶寒者,是风寒阴邪致病。两者是对寒、热邪气致病的概括,不应该是单纯指风寒邪气。
“恶寒”为太阳表证必备症
恶寒一症是太阳表证的必备症状,第1条“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第3条“必恶寒”,而第6条则说“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吴鞠通说“仲景所云不恶风寒者,非全不恶风寒也,其先亦恶风寒,迨既热之后,乃不恶风寒耳。”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的发展,并非是温病的最初起。风寒证最初期强调的是“恶寒”;风热证最初期强调的是发热,但开始的发热必伴有不同程度的恶寒。风寒表证初期有发热,也有未发热,但必定恶寒,故有“无热恶寒者,发于阴”;风热表证发展可不恶寒,但初期必是发热、恶寒并见,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
一发病就发热恶寒的是表热证,是感受温热邪气所致,所以说是发于阳;刚发病时无热恶寒的是表寒证,是感受风寒邪气所致,所以说是发于阴。
寒入里为痞证,热入里成结胸
第131条:“病发于阳,而反下之,热入因作结胸;病发于阴,而反下之,因作痞也。”同是误下,形成结胸和痞证截然不同的结果,说明其原始证候不同。结胸是热自外来,水由内生,水热互结,其病在水分。痞证是寒自外来,热自中生,寒热互结,其病在气分。
结胸是表热误下,邪热入里,病发于阳是指感受风热邪气而成表热证,所以强调“热入”,恐人误为寒邪,特加注明;痞证是表寒误下,寒邪内入,病发于阴是指感受风寒邪气而成表寒证,因伤寒以“寒”为主,表寒自在理中,故不需强调。
脉浮动数为表热后成结胸
第134条:“太阳病,脉浮而动数,浮则为风,数则为热,动则为痛,数则为虚,头痛发热,微盗汗出,而反恶寒者,表未解也。”脉象浮数为风热,数则为虚的“虚”,是和有形实邪相对而言,属于无形的邪热,不能攻下,若攻下就会“动数变迟”成为里实证。表证显属风热,下之后变成结胸,说明结胸是由表热证误下而成。
依据“病发于阳,而反下之,热入因作结胸”“病发于阳”就是指感受温热邪气而产生表热证,阳指温热邪气,病指表热证。
同理可证“病发于阴,而反下之,因作痞也”,病指表寒证,阴指风寒邪气。
表热与停饮合而成结胸协热利
第139条:“太阳病,二三日,不能卧,但欲起,心下必结,脉微弱者,此本有寒分也。反下之,若利止,必作结胸;未止者,四日复下之,此作协热利也。”本条既有表证,又有停饮,在未下之前,停饮被称作“寒分”,也就是饮邪属阴的意思,而误下之后的两种结果:结胸和协热利都是水热互结所致,水饮是原有的阴邪,热自何处而来?
内本无热,表寒因误下入里也很难化热,如果使用寒下则更难有热产生,那么这里的“热入”只能说明是原有的表热因误下入里与水饮互结,也反过来证明这里的太阳病是“病发于阳”的表热证。
表热误下形成众多内热证
第140条:“太阳病,下之,其脉促,不结胸者,此为欲解也;脉浮者,必结胸;脉紧者,必咽痛;脉弦者,必两胁拘急;脉细数者,头痛未止;脉沉紧者,必欲呕;脉沉滑者,协热利;脉浮滑者,必下血。”太阳病误下后有脉细数的头痛、脉紧的咽痛、脉沉滑的协热下利、脉浮滑的便血、脉弦的两胁拘急、脉浮的结胸证,均为热邪入里所致,热自何来?就是感受热邪而成的太阳表热证的原有热邪误下而来。
与131条和139条结合起来理解,“病发于阳”应该是感受温热病邪所成的表热证。
表寒证误下大多形成痞证,而表热证误下才能形成热证。既要了解到不同的表证误下的结果截然不同,更需了解到在《伤寒论》中温病表热证的内容也相当丰富,如第131、134、139、140条,均是对风热表证的救治论述,不仅仅是原文第6条所限。
表寒证易愈表热证难愈
临床上风寒感冒痊愈的时间,大多比风热感冒时间短,风寒感冒往往在汗出后即可痊愈,而风热外感本身即有汗出,并不因汗出而祛邪,同时风热犯肺,往往咳嗽难愈,甚至可以迁延月余。
第7条:“发于阳,七日愈;发于阴,六日愈。”正说明感受温热邪气的表热证痊愈较慢,用时较长;而感受风寒邪气的表寒证痊愈较快,用时较短。
细菌型感冒多属风寒型,治疗容易,病程较短,痊愈较快;病毒性感冒多属风热型,治疗复杂,病程较长,痊愈较慢。从另一个方面也说明了“发于阳,七日愈;发于阴,六日愈”的道理。(责任编辑:
高继明
)
风寒风热
,
中医药
,
伤寒论
,
中国
,
华龙
相关帖子
•
白血病中晚期还能治好吗 白血病有什么食疗方法
•
恶性淋巴瘤晚期传染吗 患者还有救吗
•
治疗白血病的药物有哪些 疗效如何
•
淋巴瘤颈部传染吗 怎么治疗呢
•
淋巴瘤的中医疗法是怎么样的 在饮食上需要注意什么
•
淋巴瘤之家网站是什么 有什么内容
•
淋巴瘤哪里治的好 淋巴瘤患者在治愈后会不会复发
•
非霍奇金淋巴瘤能好吗
•
急性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症是不是白血病 中药如何治疗
•
血癌是不是常说的白血病 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尊生保健
杏林杂谈
雪贝贝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