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医理探源
›
“四逆”不是“回逆”
返回列表
发新帖
“四逆”不是“回逆”
[复制链接]
296
|
0
|
2015-11-20 22: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四逆”不是“回逆”
时间:2015-08-18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王叔文
?《金匮要略》中的“奔豚汤”以“奔豚”命名,“奔豚”既是病名,也是症状,可见仲景以症状命名的方剂并非四逆汤一个。
?四逆汤作为回阳救逆主方,只要治疗心肾阳衰、阴寒内盛所致的证候,不论有无“四逆”,均可应用。
?“逆”只能去救、去解除或治疗,改“四逆”为 “回逆”,实为邪正不分。若真的要改,“救逆”要比“回逆”更确切。
河南中医学院梁华龙先生于2015年5月7日在《中国中医药报》“学术与临床版”发表《“四逆”与“回逆”》一文,认为“四逆”当为“回逆”,“四逆汤”当为“回逆汤”。其理由有四:1.“四逆汤”的命名方法值得商榷;2.四逆汤的主治病证中没有提到四逆,用四逆汤治疗名不正言不顺;3.要改变“逆”的四肢厥冷症状,就要回复到“顺”的阳气敷布状态,故曰“回逆”;4.传抄之误,误“回”为“四”。
笔者认为,上述四点理由,均难以成立。兹简述如下。
“孤证不引”不可任意扩大适用范围
梁华龙先生认为:《伤寒论》中方剂命名方法,可分为3类:以药物名称命名;沿袭六神方名称;以方剂功能命名。而以症状命名方剂的,只有所谓“四逆汤”。可见,“四逆汤”的命名方法值得商榷。
众所周知,中国史学传统中有“孤证不引”的规范,这里的“引”,是指引用史料典籍中的话证明自己的观点,现在通常称作“孤证不立”。仅仅因为其独一无二,就将其打入另类,并进行修改,这是对“孤证不引”原则的任意扩大。
事实上,《金匮要略》中的“奔豚汤”以“奔豚”命名,“奔豚”既是病名,也是症状,可见仲景以症状命名的方剂并非四逆汤一个。若认为“奔豚”不是症状而是病名,即“奔豚汤”是以病名命名的方剂,那么《金匮要略》中以病名命名的方剂仅“奔豚汤”一方,是不是也要把它改一改呢?
笔者认为,若把“孤证不引”任意扩大到所有独一无二的事实或观点上去质疑,则会产生怀疑一切、随意修改前人观点的后果,进而引起极大的混乱。
“四逆汤”并非仅治疗“四逆”一证
梁华龙先生提出,“厥逆并称时,则是以虚寒为主的四逆症状”,又认为“《伤寒论》中使用四逆汤类共有16处,其中症状中有‘厥’的3条,‘厥逆’的2条,‘厥冷’的2条”,却又说“使用四逆汤类的原文中,没有一条确定有‘四逆’症状”。
事实上,仲景善用省文、借代等笔法。如麻黄汤主治风寒表实证,但我们不能要求麻黄汤主治证中必须有脉浮紧;小柴胡汤是少阳病主方,我们也不能要求必须有“口苦、咽干、目眩”才能用小柴胡汤。而四逆汤中有7条明确载有主治“厥”“厥逆”“厥冷”,这已很能说明问题。
要求四逆汤主治证必须有“四逆”字样,并且就算有“四逆”症状,换一种说法都不行,则未免有些胶柱鼓瑟。
笔者认为,四逆汤作为回阳救逆的主方,只要是心肾阳衰,阴寒内盛所致的证候,不论有无“四逆”,均可应用。仲景在用四逆汤时提到的“厥”“厥逆”“厥冷”等,都是“四逆”的同义语,不能因为“使用四逆汤类的原文中,没有一条确定有‘四逆’症状”,就要改“四逆”为“回逆”。
不可把“回阳救逆”说成是“回逆救阳”
梁华龙先生认为,一般而言,人体的阳气是从胸腹向四肢发散敷布的,称之为“顺”,所以感觉冷时四肢先凉,而感觉热时则头胸先热。由于阴寒的相对过盛或者阳气的相对不足,或者人体气机的升降出入失常,不能正常地向四肢发散敷布,就会出现四肢厥冷,称之为“逆”或“厥”。要改变这种“逆”的四肢厥冷症状,就要回复到“顺”的阳气敷布状态,故曰“回逆”。
笔者认为,“厥逆”既然是“由于阴寒的相对过盛或者阳气的相对不足”,正确的治法就应该是“救逆”或者“回阳”。
“回”,梁华龙先生认为“有回复、返回、返还的意思。”既如此,回的对象应该是阳气,而不是代表阴寒内盛的“手足厥逆”。
后世把四逆汤的作用归纳为扶正祛邪的“回阳救逆”。救,有解除、治疗之意。《周礼?地官司》校注云:“救,犹禁也。”《说文解字》云:“止也”。可见,说恢复、返回、返还阳气可,而说恢复、返回、返还阴寒内盛的“手足厥逆”则不可。
“逆”只能去救、去解除或治疗。改“四逆”为 “回逆”,实为邪正不分。若真的要改,笔者认为,改成“救逆”要比“回逆”更确切,如《伤寒论》“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
“四逆”改为“回逆”理由不充分
梁华龙先生认为,在《伤寒论》流传和转抄中,既有竹简的损蚀朽腐,又有抄写的失误减笔,致使误“囬”为“四”的可能性极大,因而,“囬逆汤”“囬逆散”就成了“四逆汤”和“四逆散”。
笔者认为,《伤寒论》中传抄之误是有的,但如何判定确系传抄之误应当有依据,譬如《伤寒论》中应有类似记载,或在《金匮玉函经》《金匮要略》《脉经》等类似版本当中有“回逆”之名,而不能仅仅因为字形相近就草率作出结论。
再者,改“四逆”为“回逆”后,以下这几条怎么办?
《伤寒论》296条“少阴病,吐利,躁烦,四逆者,死。”298条:“少阴病,四逆,恶寒而身蜷,脉不至,不烦而躁者,死。”330条:“诸四逆厥者,不可下之,虚家亦然。”条文中的“四逆”,也要改为“回逆”吗?改了,条文变得无法解释;不改,传抄之误有选择性也说不通。
梁华龙先生在文章结尾时说:“一家之言,与诸君商榷。”明显是在征求意见,因而笔者也不揣谫陋,发表一下自己的观点:“四逆”改为“回逆”,理由不充分,不改也罢。(责任编辑:
高继明
)
金匮要略
,
中医药
,
中国
,
命名
相关帖子
•
治疗白血病的药物有哪些 疗效如何
•
淋巴瘤颈部传染吗 怎么治疗呢
•
淋巴瘤的中医疗法是怎么样的 在饮食上需要注意什么
•
淋巴瘤之家网站是什么 有什么内容
•
淋巴瘤哪里治的好 淋巴瘤患者在治愈后会不会复发
•
鼻腔恶性淋巴瘤的症状是什么 恶性淋巴瘤能治愈吗
•
非霍奇金淋巴瘤能好吗
•
滤泡性淋巴瘤是癌症吗 应如何治疗呢
•
急性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症是不是白血病 中药如何治疗
•
血癌是不是常说的白血病 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杏林杂谈
尊生保健
語葵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