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医理探源
›
名同效异 清暑益气
返回列表
发新帖
名同效异 清暑益气
[复制链接]
448
|
0
|
2015-11-20 23:18:39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名同效异 清暑益气
时间:2015-08-26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苏新民
暑热证多在夏秋季发病,“暑”虽然是一个独立的外感因素,但其本质离不开湿和热,故有“暑多挟湿”之说。暑邪虽属外感六淫之一,但与其他邪气袭人有一个重要区别,就是暑邪直入气分,不形成表证。
暑热袭人,汗出伤津,热不去,湿仍在,津已伤,且气随津脱,这是暑邪伤人的常见病机。病证中湿热是因,气虚和津伤是果。因此,治疗暑热证,当以清热、化湿、益气生津为主。
中医药名方用于防治中暑的方子很多,其中流传最广的当属清暑益气汤。然而,以“清暑益气汤”命名的方剂历史上有两个:一个出自金元名医李东垣的《脾胃论》,另一个则出自清代温病学家王孟英的《温热经纬》。二方虽然名字相同,但药物组成不同、功用及主治均不相同。
李氏清暑益气汤由补中益气汤去柴胡加味而成,主要药物包括黄柏、黄芪、人参、炙甘草、麦冬、白术、橘皮、青皮、苍术、葛根、泽泻、升麻等。
方中黄芪、人参、炙甘草、麦冬益气生津,白术、橘皮、青皮、苍术、葛根、泽泻、升麻除湿健脾,主要用于治疗脾胃素虚,又感暑湿之证,症见低热头痛,口渴,小便少而黄,四肢困倦,食欲不振,胸闷身重,自汗,大便稀溏,舌苔腻,脉虚等。若脾胃素虚,夏季感受暑湿之邪而病者,当用此方治疗。
王氏清暑益气汤由西洋参,石斛,麦冬,黄连,竹叶,荷梗,知母,甘草,粳米及西瓜翠衣组成,王孟英用本方治“暑伤气阴,以清暑热而益元气,无不应手而取效也”。
长期以来,治疗湿热都以清热燥湿为基本大法,黄连、黄芩等药是当然之选。但是,治疗外感湿温,此法则难于取效,故温病学派多选用清透渗利之品,化湿、利湿与清凉透热相合。
清利之品与苦寒之品的区别是很大的,苦寒之品虽燥,但寒助湿性,易使湿热变为寒湿,使治疗更为棘手;而使用清利之品,则可通过通利小便等方法使湿有去路,以利助清,使热随湿去或使湿退热孤,故治疗上更适合湿热病邪的特点。
王氏清暑益气汤中西瓜翠衣清暑涤热,生津利尿;西洋参、石斛、麦门冬、甘草、粳米益气养阴生津;黄连、知母、竹叶、荷梗清暑泄热,主治暑热仍盛,气津已伤,症见身热汗多,心烦口渴,小便短赤,体倦少气,精神不振,脉虚数等。凡热性病见热邪未退,而正气已伤,身热而兼气津两伤者均可酌情应用。若暑而挟湿,则非其所宜。
中医治病是辨证侯施治,而不是单纯的辨病治疗,常常有“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的情况。
以清暑益气汤为例,李氏长于治脾,主张升发脾气;太阴湿土,得阳始运,李氏立方之义即本于此,故凡暑湿偏盛,脾气虚弱者,宜用李氏清暑益气汤健脾燥湿。而王氏则重视津液,治疗偏于养阴生津;阳明燥土,得阴自安,津液既夺,则阳气无根,阴血不生,惟使津液充足而气血自复,而暑热偏盛,胃津耗损者,则宜用王氏清暑益气汤养胃生津,此即“同病异治”之理。(责任编辑:
高继明
)
常见病
,
中医药
,
中国
,
新民
相关帖子
•
恶性淋巴瘤晚期传染吗 患者还有救吗
•
治疗白血病的药物有哪些 疗效如何
•
淋巴瘤颈部传染吗 怎么治疗呢
•
淋巴瘤的中医疗法是怎么样的 在饮食上需要注意什么
•
淋巴瘤之家网站是什么 有什么内容
•
淋巴瘤哪里治的好 淋巴瘤患者在治愈后会不会复发
•
非霍奇金淋巴瘤能好吗
•
白血病是怎么引起的 白血病患者多吃什么食物比较好
•
急性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症是不是白血病 中药如何治疗
•
血癌是不是常说的白血病 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杏林杂谈
尊生保健
千鼎互联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