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医理探源
›
小青龙汤方证针法应用体会
返回列表
发新帖
小青龙汤方证针法应用体会
[复制链接]
299
|
0
|
2015-11-20 23:18:57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小青龙汤方证针法应用体会
时间:2015-08-28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马汝明
笔者随北京中日友好医院冯世纶教授学习经方以来,受针灸大师承淡安先生《伤寒论新注》针灸治疗法启发,探索应用六经辨证的针灸对应治疗,在临床中取得了一定疗效,姑名之曰“六经针法”。兹就一则医案谈谈小青龙汤方证的针法应用体会。
【病案举例】
某男,55岁,2014年12月20日初诊。外感鼻塞咳嗽,经西医治疗后鼻塞已,但仍咳嗽不止。刻诊:咳嗽,痰少色白,口略干,余无异常,平素咽部不适,食生冷硬食则胃脘不适,上腹部按之略不适,舌淡,苔白微腻,脉滑。
六经辨证:外邪里饮、饮郁化热之太阳阳明太阴合病。
辨方证:小青龙加石膏汤方证。因患者拒绝服用中药,乃按小青龙汤加石膏汤证施以针法。
取穴:风池、风府、廉泉、天突、膻中、上脘、中脘、足三里、血海、曲池。
治法:足三里、血海补法;中脘平补平泻;上脘先补后泻,重补轻泻;膻中平补平泻;廉泉、天突散刺;风池、风府强刺激;曲池泻法。均不留针。
二诊(2014年12月22日):咳嗽已去大半,多年咽部不适亦明显缓解。按上法用针三次后告愈。
【处方分析】
《伤寒论》第40条:“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小青龙汤方组成为:麻黄(去节)、芍药、细辛、干姜、甘草(炙)、桂枝(去皮)各三两,五味子半升,半夏(洗)半升。
从条文可以看出,小青龙汤方证的病机为: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即所谓“外邪里饮”。针灸处方思路分析:
开表发汗 方中麻黄、桂枝能发汗、解肌,对应表不解,选穴风池、风府。
温化寒饮 方中半夏、细辛、干姜、五味子能温化寒饮,对应心下有水气,且病位在咽喉至心下,选穴廉泉、天突、膻中、上脘、中脘。
调和阴阳,强壮健脾 方中桂枝、芍药、炙甘草可视为一个缩减的桂枝汤,对应太阴里虚寒,选穴足三里、血海、中脘。
泄热 方中生石膏清阳明之热,对应饮郁化热,选穴曲池。
【注意事项】
首先,用针和用药有一个很大的不同点,就是要注意进针顺序。一般不能多个穴位同时进针,实证从外向内,虚证从内向外;热证从外而内,寒证从内而外;虚实寒热不确定的情况下,就按照先内后外的原则来处理。比如本例病案,要先针足三里、血海,然后针风池、风府、廉泉、天突、膻中、上脘、中脘,最后针曲池,让病从内向外而解。
其次,药物的剂量各不相同,在针灸应用上则体现在手法的补泻和刺激强度上,需根据临床实际情况灵活运用。例如本例病案,患者主要病机在于心下有水气,据经方派“外邪里饮证”的治疗案例验证,饮不化则表亦不解,故在解表的同时,须侧重温化寒饮,因而上脘穴的刺激量必须加强,且手法为先补后泻、重补轻泻,使其有利于水气的化解。(责任编辑:
高继明
)
中医药
,
伤寒论
,
中国
,
北京
,
青龙
相关帖子
•
白血病中晚期还能治好吗 白血病有什么食疗方法
•
恶性淋巴瘤晚期传染吗 患者还有救吗
•
治疗白血病的药物有哪些 疗效如何
•
淋巴瘤颈部传染吗 怎么治疗呢
•
淋巴瘤的中医疗法是怎么样的 在饮食上需要注意什么
•
淋巴瘤之家网站是什么 有什么内容
•
淋巴瘤哪里治的好 淋巴瘤患者在治愈后会不会复发
•
非霍奇金淋巴瘤能好吗
•
急性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症是不是白血病 中药如何治疗
•
血癌是不是常说的白血病 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杏林杂谈
尊生保健
莎拉酱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