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医理探源
›
“四维相代,阳气乃竭”析义
返回列表
发新帖
“四维相代,阳气乃竭”析义
[复制链接]
332
|
0
|
2015-11-20 23:23:27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四维相代,阳气乃竭”析义
时间:2015-09-05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朱祥麟
《素问?生气通天论》云:“因于气,为肿。四维相代,阳气乃竭。”对于此文之解释,历代注家多有不同,如王冰将“四维”注为“筋骨血肉”,张介宾则注为“四肢”等。
笔者认为,诸家皆不符合经文本义,而弄清“气”与“四维”二词,是正确理解此句经文的关键。
什么是“气”?高士宗说:“气犹风也。”(《黄帝素问直解》)就是说:“气”为六淫之风邪。联系上文有“因于寒……因于暑……因于湿”,则此为因于风,便是风寒暑湿外邪,文义一贯。
再者,不直言因于风,此风即气,气之动便是风。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阳之气,以天地之疾风名之。”《素问?六微旨大论》说:“故气……迟速往复,风所由生。”张隐庵注:“风者,天地之动气。”(《黄帝内经素问集注》),以上所论皆可证之。
风邪伤人发肿,以头面肿为特点。如《素问?太阴阳明论》说:“伤于风者,上先受之。”《素问?平人气象论》说:“面肿曰风。”因风为阳邪,首面为阳,以阳从阳,此属亲和特性。故面肿者,多从风论治,治以辛散,方如荆防败毒散、普济消毒饮、麻杏苡甘汤等。
什么是“四维”?《淮南子?天文训》说:“日冬至,日出东南维,入西南维……夏至,出东北维,入西北维。”则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四隅即四维。《小学绀珠》卷二载:“四维:东南,巽;东北,艮;西南,坤;西北,乾。”巽、艮、坤、乾四卦正值东南、东北、西南、西北之位。
张隐庵在注《素问?五常政大论》“卑监之纪……其眚四维”时说:“其灾眚当在四维,乃乾、坤、艮、巽之方也。”可见,四维原义乃方位之词颇明。
四维应用于医学,首见古医经《大要》。其论曰:“彼春之暖,为夏之暑;彼秋之忿,为冬之怒。谨按四维,斥候皆归,其终可见,其始可知。”(原书佚,引见《素问?至真要大论》)
高士宗说:“谨按气交之四维,气交之候,犹斥候也。”即以四维分别配春夏之交,夏秋之交,秋冬之交,冬春之交时的气候。观察气交之时的气候变化,便可测知四季气候的胜复情况。故《至真要大论》说:“寒暑温凉,盛衰之用,其在四维。”
王冰说:“春夏秋冬,四正之气,在于四维之分也。”(《黄帝内经素问》)于此可见,四维原指四方交角之方位,医经则用以指代四季之交时的气候而言,为引申义。
故《素问?生气通天论》篇“四维相代”,乃概指四时凉寒温热之相代递变,而有风暑湿寒淫邪之发生。与下文“春伤于风……夏伤于暑……秋伤于湿……冬伤于寒……四时之气,更伤五脏”之义一致。
六淫首犯肌表,症候各异。寒邪伤人,高热无汗;暑邪伤人,汗出心烦;湿邪伤人,头重如裹;风邪伤人,头面肿痛等。此篇就其主要特征而言之,若风暑湿寒四时邪气伤人,由表入里,进而更伤五脏,皆可导致机体阳气竭绝而亡,这就从病理方面进一步论证了保养阳气的重要性。
综上,“四维相代,阳气乃竭,”为总结“因于寒”“因于暑”“因于湿”“因于气”四句之论,而不可单与“因于气,为肿”作一句读也。(责任编辑:
高继明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杏林杂谈
尊生保健
冥朝网络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