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休闲天地
›
杏林杂谈
›
一支中医学子组建的抗战救护队
返回列表
发新帖
一支中医学子组建的抗战救护队
[复制链接]
271
|
0
|
2015-11-21 13:43:30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抗战岁月中医药(2)一支中医学子组建的抗战救护队
时间:2015-08-07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郑洪 陆金国
抗战时期国难当头,矢志济世活人的青年中医学子们,立刻凭借无畏的勇气成为社会救护的生力军。在广东著名的客家之乡梅县,梅县国医专科学校师生组成的救护队,就是其中一例。
医校新生勇救护
民国时期,尽管国民政府教育部一直拒绝将中医纳入教育系统,但中医药仍然深得民众信赖,许多青年踊跃加入各地的私立中医学校,接受新式学校教育,成为新时代的中医学子。
梅县国医专科学校前身为梅县中医学校,创立于1928年,后因故停办。1937年,梅县中医界重新组织起来办学,定名为国医专科学校,并在中央国医馆备案。学校学制3年,招收中学毕业或同等程度的16~30岁的男女学生。1937年春季招收第一班学生31人。这时,日军南犯广东,梅县由于有机场,成为日军轰炸的目标。在老师的组织下,梅县国医专科学校这批甫入医门的青年学生,组成了救护队,冒着生命危险救治百姓。救护队于1938年1月17日完成受训,开始接受分派,到各处服务。
1938年3月,16架日军敌机轰炸梅县古塘坪机场。梅县国医专科学校校长邓绍南即率救护队员出发,对受伤士兵施救医治,将牺牲者抬回安葬。救护工作得到梅县保安营长廖琪嘉许,特奖给钢盔十余顶。首战立功,同学们倍感振奋。
壮烈成仁罗志歧
1938年4月7日,正当北方台儿庄大捷的佳音传到梅县,学校师生举行庆祝活动之时,“忽闻得警局的空袭警报”。一个队员记述:“在这个当儿,我想若是未曾尝过敌机空袭的话,一定会惊骇得不可名状啊!可是这次算来是第二次的侵扰,所以我们有了些认识,毫不恐慌仍在校中镇静地谈着……这时,我们的校长,本着救国救民的天职,令各同学除一部因春假回乡宣传工作外,皆悉数出动,急速备好架床药品等项,驰赴机场救护。”到了之后,发现敌机已被机场守军击退。随后听说两架敌机坠落于附近长沙圩(今梅县长沙镇)的河面,其他日机正轮番对之投弹企图毁坏,然而准头不佳,大量炸弹落在周边村落。救护队员们闻讯,商量是否前去长沙圩,“将中午,环视吾侪,间有难色”。这时一位叫罗志歧的学生站出来说:“已到此地,虽是走了个空,但彼处安危莫测,我们定要不怕任何艰难去长沙走一遭,以尽我们救护的使命。”于是大家鼓勇前进,下午两点左右步行到达长沙圩郊外,“时敌机正在肆虐,已有被炸伤者”,队员们立即为伤员救治。随后见敌机已去,饥饿的队员们进入长沙圩寻找食物,“敌机忽卷土重来,一时机枪声轰炸声重复发作,当此之际,各同学便借地形地物以资掩护,散伏各地”,等敌机走后再起来工作。
傍晚,救护队完成任务返校。当时因为车辆不足,有的同学先行步行返校了,所以未能集中查点人数。回到学校后,才发现罗志歧同学失踪了。学校即连夜查找,仍无下落,第二天又冒着敌机轰炸,先后派出几批人,一直找到次日下午,才发现在昨日轰炸中,罗志歧同学被炸弹击中,被气浪冲入江中,不幸牺牲了。这是该校救护队第一位牺牲的学生,全校师生痛哭不已,梅县各界也为之举办盛大追悼会。同班同学萧梓江为拟挽联云:“习岐黄济世济人,伤心国事;为救护成仁成义,溅血江头。”(《梅县国医专科学校校刊》第一期)
国难更坚国医志
除了服务社会,救护工作也是学生们亲睹和学习临床技能的良好阵地。梅县国医专科学校为第一班同学增加专门的“伤科救护训练班”和“军训救护班”,为期3个月,严格训练,结束后举行公开的毕业考试。学生们掌握的技能,在老师指导下发挥了作用。在一次全县童军大检阅时,救护队前去服务,发现有病者,“俱由同学抬回民教馆,或用手术,或用绍南先生所发明之通灵散等药治疗,悉著功效”,“查是日经该队登记施救者,百有余人,而各队员对于工作,毫无倦态,故民众咸称医专热心服务云”(《梅县国医专科学校校刊》第一期)。
中医药的救护实践,充分体现着中医药学的社会价值。梅县国医专科学校校长邓绍南撰文“抗战至于今日政府对于国医应有积极重视之必要”指出,战场受伤之将士,“倘以国医之具有根底者为之治理,则木屑竹头,亦可驳骨舒筋;青草树根,尽足还魂。堪以短促之时间,奏其神速之功效;轻微之药物,当乎宝贵之灵丹”。合理应用中医,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截肢伤残,挽救生命;而且“兵燹疾疫,相因而生,前后方之困于病、死于病者,尤踵相接”,许多疾病“若以国医之具有根底者以治疗之,则应手而愈”。所以,“为人道计,为国家计,为抗战前途计,为种族人格争生存计”(《梅县国医专科学校校刊》第八期),政府应该真正重视中医的作用,对中医加以提倡以振兴。
梅县国医专科学校虽然在战争中付出了巨大的努力,甚至有学生牺牲了宝贵的生命,但是学校师生“不因国难而有灰心,且因国难而更加努力”。正如1941年学校5周年诞辰时,该校一位同学所言:“我们的医专,是岭东唯一的学校,在这抗战建国的大时代中,政府正期望大量的医士人才,为前方将士疗伤治创,及后方民众解疾除疮。我们顾名思义,是责无旁贷的。……我们知道,现在国家民族的命运,已至存亡绝续的时期,凡是中华的儿女们,皆负有救亡图存的重责。但是救亡图存之道,万绪千头,然要而言之,不外是分工合作而已。我们在医言医,当以‘发扬国医,提倡国药’为目的。”
僻处南国的广东梅县国医专科学校,师生们身逢国难,激发起医药报国的情怀,救死扶伤,这正是中医药人英勇抗战精神的写照。(作者单位为广州中医药大学)
(责任编辑:刘茜)
教育部
,
教育系统
,
国民政府
,
专科学校
,
救护队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
注册
x
相关帖子
•
汤丸活用 和合济民 ——王云铭治疗习惯性流产评述
•
半夏泻心汤治复发性口疮
•
全国中医界反击1929年“废止旧医案”
•
五禽戏―流传最久的健身体操
•
近代名医--黄竹斋
•
近代名医--时逸人
•
近代名医--余无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岳光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杏林杂谈
传统文化
会员之家
新闻中心
社区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