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休闲天地
›
杏林杂谈
›
白居易与其眼疾诗
返回列表
发新帖
白居易与其眼疾诗
[复制链接]
126
|
0
|
2015-11-21 20:39:17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在唐人的诗作中,我们常常读到有关眼科疾病的诗句,其中以“诗翁”白居易的最多。据专家统计,白居易现存的2000多首诗歌中,涉及到医药学的就有100余篇,居唐代诗人之首。
白居易一生坎坷,家庭生活也很不幸。他于27岁考取进士后,先后做过秘书省校书郎、翰林学士、左拾遗、江州司马、杭州刺史等官职,宦海沉浮,仕途辗转,直到37岁才结婚。长女金銮3岁夭折,白居易有诗哭之。58岁时,他喜得一个儿子阿崔,3岁又夭折了。老年丧子,使诗翁痛苦异常,他在诗作中追思说:“悲肠自断非因剑,啼眼加昏不是尘。”由于官场失意和生活清苦,再加上子女的夭殇,使白居易患了很严重的目疾。他的诗作中,屡屡可读到有关这方面的记载。为了疗疾养生,修身怡性,诗翁曾经称病休官,辞去苏州刺史的官职,回家乡静心调养。当地的百姓自发地送这位廉洁勤政的清官,祝愿白居易早日康复。
在《眼暗》诗中,白居易写道:“早年勤卷看书苦,晚岁悲伤出泪多。眼损不知都自取,病成方悟欲如何?”诗翁在此谈及自己患眼病的原因是由于年轻时秉烛苦读、穷经积学,不注意视力的保护,到了晚年视力减退,又屡遭子女夭亡的精神打击,悲郁多泣,才导致眼疾缠身,发出“欲如何”的无奈感叹!接着诗翁详细描写了自己患眼病的症状:“夜昏乍似灯将灭,朝暗长疑镜未磨。”你看,一朝一夕,铜镜松灯前,模糊的视力给理政读书写诗的诗翁带来多少难言的痛苦。频发的眼疾,使白居易与中医药结下了不解之缘。他阅览眼科医书,服用滋阴养肝的中药,并用黄连的汁液点眼治疗。后来还“烧大药”和“服气”(即炼丹和练气功)来养目除疾。
在另一首《眼病》诗中,白居易还描述患眼病的症状时说:“散乱空中千片雪,朦胧物上一重纱。纵逢晴景如看雾,不是春天亦见花。僧说客尘来眼界,医言风眩在肝家。”诗翁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叙述了患眼疾的症状,简直就是一例诗体的眼科病案。从白诗中的自述来分析,他的双眼出现了羞明、睛上生翳、视物不清的症状,即患了老年性白内障,中医眼科称之为“云雾移睛”和“浮翳内障”。清代医家张倬在《医通.金针开内障论》中指出,本病是“肝气上冲,凝结而成”。其主要表现是“视物微昏或朦胧如轻烟薄雾。次则空中常见黑花,或如蝇飞蚁垂,睹一成二。”将诗翁的病史自述和医家的中医眼科学的辨证论说对照起来看,可以洞观白居易的医学素养是多么的深厚。
在另一首诗中,诗翁记录了他请医服药、自我养护的康复生活:“医师尽劝先停酒,道侣多教早罢官。案上漫铺龙树论,盒中虚捻决明丸。人间方药应无益,争得金篦试刮看。”诗中提到的《龙树论》,又称《龙树菩萨药方》,是隋唐时印度医学随佛教传入中国后,被译成中文的印度医书。决明丸由石决明、车前子、黄连蜜丸而成,是中医治疗肝虚气浮、风眩眼花的方剂。可以想见,诗翁接受道友的劝告,休官回乡,“谢绝名利,洞身静修”。浏览医药学的书籍,炮制丹药,遵守医嘱节酒养目。但药力有限而痼疾难却,诗翁不得不求治于金针拨障术。金针拨障术又称金篦刮目、开金针法,即针拨白内障术,唐代孙思邈的《千金方》和王焘的《外台秘要》中均有记载。早在1000多年前的唐代,这种由印度僧人执业的眼科手术就很普及了。
虽然目疾给诗翁带来这么大的痛苦,但在那个年代,这位幼年体弱、经历磨难而且仕途也颇坎坷的诗人却享年75岁,超过古稀之年5岁,也算是当时的长寿者了。
翰林学士
,
宦海沉浮
,
家庭生活
,
医药学
,
杭州
相关帖子
•
周汉晋名医--华佗
•
新安药学家陈嘉谟
•
宋金元名医--沈括
•
宋金元名医--许叔微
•
上古名医-伏义氏
•
清代名医--王士雄
•
补肾金刚丸
•
白痧散
•
八宝玉枢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浪漫的小灰灰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杏林杂谈
传统文化
会员之家
新闻中心
社区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