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休闲天地
›
杏林杂谈
›
蒲松龄“医诗”
返回列表
发新帖
蒲松龄“医诗”
[复制链接]
211
|
0
|
2015-11-21 20:58:02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相传,蒲松龄早年流落苏北宝应,身无分文,只好挂牌行医糊口。一次,他为县太爷治好了病,县太爷送了块“药到病除,圣手时医”的匾给他表示感谢,谁知一时大意,错把“时”写成了“诗”字。
匾一挂起,触怒了当地一班儒生:这副寒酸相,竟然能医“诗病”,他有多大学问?儒生们便蜂拥而来发难,宣称蒲松龄如稍有差错,就要砸掉他的牌匾,赶出宝应。蒲松龄见门外吵吵嚷嚷,忙出门外察看,只见人群中走出一位秀才,拱手道:“先生号称诗医,学生觅得小诗四句,请圣手赐教。”说罢递上一张纸。蒲松龄接过一看,原来是一首人生四件喜事的五言绝句:“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他略一思索,当即提笔批下“此诗宜补,方有起色”八个字。众儒生一看,哄笑起来:“诗文哪有吃补药的?”蒲松龄哈哈一笑,道:“首句补‘十年’,二句补‘千里’,三句补‘和尚’,末句补‘老童’,诸位意下如何?”众儒生一想,吃了“补药”的诗就成了“十年久旱逢甘雨,千里他乡遇故知;和尚洞房花浊夜,老童金榜题名时”。又反复仔细一想,是补得有理呀,一时无言以对。众儒生悄然而退。
一天,一胖秀才路过蒲家门口,见悬此匾,心中不服。秀才心想:“你也太恃才自傲了,竟敢为诗治病,我今天倒要讨教一二。”随之要蒲宅家人通报,说有一秀才拜见。蒲松龄出面相迎,煮茶相待,那秀才道:“近闻蒲公医术高明,能为诗医疾,不知可否赐教,还恕晚生冒昧了。”蒲松龄客气地回答:“赐教不敢当,足下若有诗词患病,不妨让老夫一试,还望指教。”秀才从袖内取出一纸道:“本人姓王,纸上有祖辈名诗一首,请诗医看看是该补还是该泻?”蒲松龄接过一看,原来是王之涣的名篇《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他看罢诗稿,二话没说,便提起笔来把原诗改为:“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胖秀才生气地说:“呸,我祖上的诗,千古不变,你怎能改成词?”蒲松龄大笑道:“既然是凉州词就得用长短句。你如何连诗词都分不清,还想抬出祖宗压人,真是不肖子孙。”一番话,啐得胖秀才无地自容。
某日,又有一秀才途經蒲公門口,見此匾不覺暗自好笑,心中思忖道:“蒲松齡您太恃才傲物了,寫幾首小詩倒還罷了,若說能為詩治病,古今未聞也。我今天倒要向您討教討教。”隨即進了蒲宅。蒲松齡出面相迎,沏茶相待。 二人寒暄畢,秀才道:“近聞蒲公能為詩醫疾,恕晚生冒昧,特來拜訪,不知您肯賜教否?”蒲說:“哪裡哪裡,足下倘有詩作罹患小恙,不妨讓蒲某一試,倘若有差,還望有所指教。”秀才也不客氣,遂从袖中取出一纸道:“学生姓杜,这首诗是老祖宗遗墨,请圣手诊治。”蒲松龄一看,原来是千古传诵的极品,杜牧的《清明》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蒲松龄看罢,灵机一动,也写了八个字:“泻药一剂,脚轻手快。”杜秀才不解,便问怎么泻法?蒲松龄提笔边删边说:“清明就是时节,还要‘时节’何用?行人自然在‘路上’,此二字应泻去;‘何处’就是问路,不必‘借问’,最后一句,‘牧童’也似觉多余,也可泻去。”杜秀才笑着作难道:“前三句泻得好,末句却万万不可泻,否则有谁来指路呢?”蒲松龄笑道:“牧童所指甚窄,难道没有其他知情者指路吗?可见你从来不回家祭祖扫墓的。”秀才听后,佩服之至,暗想:“蒲松龄真奇才也。”也为自己年轻好胜和鲁莽而自责,连连作揖告退。
蒲松龄
,
宝应
,
挂牌
相关帖子
•
蒲松龄与中医药
•
蒲松龄的“药性梆子戏”
•
隋唐名医--王冰
•
清代名医--恽铁樵
•
近代名医--魏舒和
•
近代名医--刘辅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小渔夫】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杏林杂谈
传统文化
会员之家
新闻中心
社区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