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休闲天地
›
杏林杂谈
›
中医抗战纾国难
返回列表
发新帖
中医抗战纾国难
[复制链接]
195
|
0
|
2015-11-21 21:02:02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近代以降,西风东渐,中医面临生死存亡之变局。中医之路,“返古”还是“维新”?“百年中医沉浮录”透过百年烟云,直指当下。
1937年芦沟桥事变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国难当头,中医药界与全国人民一起,投入艰苦卓绝的抗战斗争。
中医救伤有绝活
战乱环境中,社会对医药的需求最为迫切。对中医来说,更有意义的是以医药报国。不过,与西医相比,中医能胜任战争救护吗?早在19世纪末,洋务运动派就认为西医外科技术更为优胜,军队成为最早接受西医的官方机构。1879年李鸿章在北洋部队中建立了中国自己的第一所西医院。洋务派的张之洞在《劝学篇》说:“西艺之医,最于兵有益,习武备者必宜讲求。”李鸿章1894年奏设医学堂时也说:“查西洋各国行军,以医官为最要。而救治伤科,直起沉痼,西医尤独擅专长。”似乎中医在军队战伤方面已无立足之地。
对于这一问题,中医界曾进行过客观的思考,一位中医指出:“盖自欧西文化输入我国以业,国人知识与思想为之一变,而国医亦因医理手术之落伍,及少有服务社会国家之成绩表现,致见辱于西医,见轻于政府。”中央国医馆馆长焦易堂在1936年曾指出:“须知国际风云日急,如一旦国家有事,国医不能于战争之下,成立一后方医院,或战场救伤队,将我国医界份内之救国工作放弃,则不能帮忙国家,必为政府所轻视。”
幸而,传统中医在救伤方面颇有绝活。以广东为例,广东中医公会组织的救护队,曾在1930年陈济棠与张桂军之战中,担任救伤工作。救护队在广州黄沙车站等前线伤兵一运到,即为之敷药换药,为伤口消毒止痛,共救护600多人,“各伤兵无不赞服中医药救伤之超绝”。
有见于此,焦易堂寄望中医界能发挥长处,做好救护准备。他指出:“国医之伤科,如跌打、接筋、驳骨等之功效,确胜西医,惟对于绷带、器械、消毒、清洁、整齐等,不及西医。宜采长补短……深望各国医学校,迅行设立伤科班,以专造此种人材,备国家之需要。”
抗战全面爆发后,由于医护人员严重不足,政府大力吸收中医参加救护工作。在国民政府首都南京,中央国医馆应抗战需要,很快组织了中医救护医院与中医救护大队。中医救护医院由赈济委员会与中央国医馆会同设立,收容治疗前线伤兵数千人,“举凡切伤刺创擦伤裂创搔创枪创弹片创等,经本院伤科医师治疗,获效既众且捷,尚有一部分负伤官兵,于秋阳烈日之中,或受湿热之郁蒸,兼发痈疽疔疮者,为数亦颇多,皆均应用中药而臻全治”。南京陷落后,中医救护医院随政府西迁重庆,改名为中医救济医院,继续在大后方发挥作用。
各地中医参加救护队也很踊跃。上海设立了中医救伤医院和国医药界救护队,湖北成立了“国医药界战地后方服务团”,江苏计划“训练全省中医消毒、防毒、外伤、野战救护等技术,35岁以下之中医,均须受训”。在广州,广东中医药专门学校、光汉中医专门学校增设了战伤救护系列课程;广州卫生局公告“组织跌打医生北上救护团”,“由局征求市内对枪火伤救护功效素著之医生参加”,准备北上前线服务。
难苦的救护工作
由于中医救护卓有成效,得到了抗战军民的肯定。中医全方位地参与了抗战前后方的工作——
1939年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后勤部会议中,湖南伤兵管理处专门提议“请各机关采用中医中药治病”;国民党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在其部队中成立了“中医治疗所”,“不惜以高的薪水和待遇”招聘中医和针灸医生;在战时广东省会韶关,1941年省临时参议会第六次会议通过了4个关于中医药的议案。其一为“请省府举行本省中医考试,以扶植中医人才,而促进卫生要政案”。
洋务运动
,
中医药
,
芦沟桥
,
世纪
,
战争
相关帖子
•
白血病m2能活多久 怎样才能活得更久
•
白血病如何用中医药诊治 患者能存活多久
•
中医治疗白血病的书籍有哪些 中医怎么治疗白血病
•
白血病的中医药如何诊治 如何预防白血病
•
白血病完全缓解怎么治疗 还要注意什么
•
白血病中晚期还能治好吗 白血病有什么食疗方法
•
白血病应该怎么治疗 患者吃什么好
•
治疗白血病的药物有哪些 疗效如何
•
淋巴瘤哪里治的好 淋巴瘤患者在治愈后会不会复发
•
急性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症是不是白血病 中药如何治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小渔夫】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杏林杂谈
传统文化
会员之家
新闻中心
社区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