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休闲天地
›
杏林杂谈
›
中医治疗流感的独特疗效
返回列表
发新帖
中医治疗流感的独特疗效
[复制链接]
311
|
0
|
2015-11-21 21:11:46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在中医史料中,最早记载治疗流感发热的论著有《伤寒论》一书。本书成于东汉末,是张仲景总结了自己多年的行医经验,继承并发展《黄帝内经》的阴阳、经脉、气象、热病论等等医学思想,归纳编著而成。本书是中医四诊、八纲、方药学的先驱,历时几千年,对后代引证治疗流感发热,有着不容忽视的贡献。
唐代天宝中期,唐玄宗平时较宠爱的嫔妃柳婕妤,有一次外出郊游,动身跋涉而出汗,导致外感发热,先服御医开的几剂辛凉药。药后三天,症状未减,反而加重。出现烦渴不解,谵语狂言,脉浮洪大等症状。太监急忙传召名医陈宏坐诊,陈宏看看病情,立即开白虎加桂枝汤。嫔妃服药后,不到一个时辰,身上微微汗出,次日症状大减。以桂枝温经发汗,疏松腠理,从而解表退烧。
直到明清时代,诸多医学家对历代流感的医史病案有新的见解,新的判断,新的研究,认为温热是产生于伤寒病学的基础上,是一种急性病,传染病。利用温病学处置各种流感,在临床上,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经验,流传给后人。在明清史上,有过大大小小的流行性感冒的记载,通用《伤寒论》、《温病学》的知识来抗击各种大流感,大传染病,维护人类健康,社会稳定。没有大批量的死亡人数,没有治不好的病名记载,这就是中医中药的威力。尤其是1918年,全世界发生过一次大流感,有10亿人感染,在欧洲死亡人数超过4000万人。在中国也有几千万人感染致病,但没有成批的死亡病例记载。事实说明,中医药治疗大流感、流感发热症,是能够占世界医学领域的一席地位的。
1933年,在香港出现大流感,仅在半年内就波及全世界,死亡人数上千万人。在中国东南沿海地区,也有不少人感染本次流感病毒,致病过万人,但没有成批的死亡病例,反而在中医界呈现了许多治疗大流感的有效病案,延伸了《伤寒论》、《温病学》治疗大流感的魅力。1972年,上海地区流行亚洲甲型流感,疫情非常迅猛,但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当地军民团结一致,积极采取防控措施,及时利用板蓝根、鱼腥草等等中草药煎熬成药液,发动全民饮用。对已发病患者,采用中医或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非常好,很快控制疫情的传播。2009年,我国大部分地区出现了甲型H1N1流感,采用中医或者中西医结合治疗,治愈率比西方国家高,死亡率比西方国家低。这一年,经笔者诊治甲型H1N1流感发热患者上百人。我们采用中药治疗,多以麻黄汤、白虎汤为代表方,其中药物还有加减。有表症者,首先发汗解表,清热解毒,一般用药后,均可退烧,逐渐康复。药方配伍不多,价格实惠,疗程短。
中医学博大精深,几千年来,对防治六淫、疫疠、瘴气等等引起的大流感,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其中的玄妙,就是从无形论有形(气血),从表里论寒热,从寒热论虚实等等。归根结底,是用药物的性味功能来改善人体内环境,达到阴阳平衡,增强免疫力,维护人体健康,这就是扶正祛邪的原理。
黄帝内经
,
唐玄宗
,
伤寒论
,
气象
,
药学
相关帖子
•
火疗体系形成于东汉时代
•
闲话膏药
•
足部按摩起源于《黄帝内经》
•
历史悠久的中医膏药
•
最早关于火疗的文献记载
•
推拿发展的历史
•
服用膏方须辨识体质
•
膏方进补讲究多
•
气功的起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中药方剂
医理探源
会员之家
肿瘤治疗中心
尊生保健
黑巧克力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杏林杂谈
传统文化
会员之家
新闻中心
社区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