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休闲天地
›
杏林杂谈
›
鱼类的药用史话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鱼类的药用史话
[复制链接]
413
|
0
|
2015-11-21 21:30:35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关于“鱼”字,甲骨文的写法很多,如yú,一看就明白这是象形字:那突出的嘴巴、胸鳍和背鳍,以及身上由斜纹交织形成的鱼鳞,活脱脱就是鱼的简笔画。《说文》曰:“鱼,水虫也。象形,鱼尾与燕尾似”。
在我国古代文明的发展过程中,渔猎文明要早于农业文明,因此鱼也是最早被先民认识、捕捉并食用的生物。早在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鱼和捕鱼工具的图案已经作为纹饰出现在当时不多见的彩陶上。如举世闻名的陕西半坡出土的人面鱼纹盆,器身为赭红陶衣,器内壁绘有对称的人面纹和鱼纹各两幅,构成奇特的人鱼合体,体现了半坡人对鱼的崇拜,这是对当时渔猎生活的真实写照,同时也暗含了某种原始的巫术崇拜。
先民们除了捕鱼以果腹之外,很早就认识到鱼可以治病的事实。鱼也是甲骨文明确记载的最早使用的药物之一。殷墟出土的甲骨卜辞有用鱼治腹疾的记载。中医认为,腹疾有两种,或为寒证、或为热证;古人又认为鱼性热,《黄帝内经.异法方宜论》即有“鱼者使人热中”的记载。甲骨卜辞中说“用鱼”治疗,患者的病应该是“寒中”,所以用“鱼”来治疗阴寒的腹疾。这说明早在殷商时代,古人就已经能应用某种食物来治疗相应的疾病。这也可能是药食同源的最早出处。
在中医史上,历代医家对鱼的治疗作用论述不断。同时中医认为,不同种类的鱼,其性味、治疗作用各不相同。相对而言,本草文献中记载最多的是鲤鱼。《神农本草经》曰:“鲤鱼性甘味平,功效利水、消肿、下气、通乳。治水肿胀满、脚气、黄疸、咳嗽气逆、乳汁不通”。《本草纲目》也说:“鲤,其功长于利小便,故能消肿胀、黄疸、脚气、喘嗽、湿热之病。”在临床上,鲤鱼主要有两方面的治疗应用:一治水肿小便不利;一治产妇乳汁不通。关于用鲤鱼治疗水肿小便不利的方子,唐代王焘编的《外台秘要》有这样的记载:“以鲤鱼一头,极大者,去头尾及骨,唯取肉,以水二斗,赤小豆一升,和鱼肉煮,可取二升以上汁,生布绞去滓。顿服尽,如不能尽,分为二服。后服温令暖,服讫下利,利尽瘥”。这个方子简便易行,两味药“鲤鱼”和“赤小豆”都是寻常之物,二者合煮既是一味佳肴,同时治病效果也很好。今天治疗水肿肾炎患者,赤小豆也经常入药,却不见有哪位医生在处方里写鲤鱼一尾;即使有医生这样处方,恐怕也是会遭外行人讥笑和怀疑的,真是可胜叹息!
最为普通的鲤鱼的药用价值尚且如此,种类繁多的其他鱼类、尤其是不太常见的鱼,如许多深海鱼等,其药用价值就更不在话下了。关于这方面的话题,实在是可以写一部专著的。其实何止是鱼,世间万物,皆有其不为人注意的功能,或者是常见功能以外的奇妙用处,只是不为世人知道罢了。对中医来说,人们通常作为食物的许多东西往往都有特殊的治病疗效,这就是古人常说的“药食同源“的道理。
甲骨文
,
简笔画
,
象形字
,
鱼类
,
农业
相关帖子
•
巫与医
•
舌—人体健康晴雨表
•
交—天地氤氲化之道
•
《敖氏伤寒金镜录》—世界最早舌诊专著
•
《卫济宝书》最早记载“癌”的医著
•
《秘传眼科龙术论》--现存最早的眼科专著
•
五行学说的形成
•
阴阳学说的形成
•
白鹅
•
闲话膏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肝病治疗中心
中药方剂
会员之家
尊生保健
白色叹号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杏林杂谈
传统文化
会员之家
新闻中心
社区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