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走进中医
›
结石
返回列表
发新帖
结石
[复制链接]
466
|
1
|
2015-11-21 22:32:08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一)结石的概念
结石,是指因体内湿热浊邪蕴结不散,久经煎熬形成的砂石样病理产物,为继发性病因之一。古代医家所论结石主要是导致石淋病的肾与膀胱结石,如《诸病源候论.诸淋证候》指出:“石淋者,肾主水,水结则化为石,故肾客砂石,肾虚为热所乘。”结石可发生于机体的许多部位,以肝胆、肾、膀胱和胃为常见。结石是有形质的病理产物,其形状各异,常见的结石有泥砂样结石,圆形或不规则形状的结石等,且大小不一。一般来说,结石小者,易于排出;而结石较大者,难于排出,多留滞而致病。
(二)结石的形成原因
结石主要是由于脏腑本虚,湿热浊邪乘虚而入,蕴郁积聚不散,或湿热煎熬日久而成。常与饮食、情志、服药及体内寄生虫等因素有关。
1.饮食失宜
嗜食辛辣,喜食肥甘厚味,或嗜酒太过,影响脾胃运化,蕴生湿热,内结于胆,湿热煎熬,日久可形成胆结石;湿热下注,蕴结于下焦,日久可形成肾或膀胱结石。若空腹多吃柿子,则影响胃的受纳和通降,可瘀结而为胃结石。此外,某些地域的饮水中含有过量或异常的矿物及杂质等,也可能是促使结石形成的原因之一。
2.情志内伤
情志失调,肝气郁结,疏泄失职,胆汁排泄不利而郁结,气滞湿阻血瘀日久化热,郁蒸煎熬而成结石。
3.服药不当
长期过量服用某些药物,如碱性药物、磺胺类药物、钙、镁、铋类药物等,致使脏腑功能失调,或药物及其代谢产物残存体内,浊物、水湿、热邪相合而酿成结石。
4.寄生虫感染
虫体或虫卵往往成为结石的核心,蛔虫被公认为是引起胆结石的主要原因。由于蛔虫侵入胆道,不可避免地引起感染及不同程度的梗阻,从而使胆汁疏泄不利,久而形成结石。此外,结石的发生还与年龄、性别、体质、生活习惯有关,也可因受其他疾病的影响而形成。
(三)结石的致病特点
结石致病,由于其所在部位、形状大小的不同,症状表现差异很大。结石较小,表面光滑,所在部位腔隙较大,无梗阻嵌顿,可不出现任何症状;若结石较大,形状不规则,所在部位腔隙较小,出现梗阻嵌顿,则症状典型。但结石停聚,阻滞气机,影响气血,损伤脏腑,气机壅塞不通为其基本病机,疼痛是各种结石的共同症状。
1.多发于肝胆、胃、肾和膀胱等脏腑
肝气疏泄与胆汁的生成、排泄密切相关,肾的蒸腾气化关系到尿液的生成与排泄,故肝肾功能失调容易导致结石的生成。肝、肾分别与胆和膀胱相通,而胃、胆、膀胱等管腔性器官易为结石停留,因此结石为病多见肝、胆结石,肾、膀胱结石和胃结石。
2.阻滞气机,损伤脉络
结石为有形实邪,停留体内某些部位,势必阻滞气机,影响气血津液的运行,而见局部胀闷痠痛等症,程度不一,时轻时重。如结石阻于肝胆,气机阻滞,则可致胁肋胀痛,黄疸等症。结石移动的过程中,易于损伤脉络,导致出血等症状。如肾、膀胱结石,可出现血尿。
3.疼痛
结石停留体内,影响气血运行,甚至阻闭不通,不通则通。故结石所致的病证,多见疼痛症状,一般为局部胀痛、隐痛、钝痛、痠痛、掣痛、按压痛、叩击痛等。一旦结石嵌顿,通道梗阻,则可发生剧烈绞痛,绞痛时疼痛难忍,部位常固定不移,亦可放射至邻近部位。常伴有冷汗淋漓、恶心呕吐等症。结石性疼痛具有阵发性、间歇性特点,发作时剧痛难忍,而缓解时一如常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qiuxiuo123
|
2017-6-23 12:26:58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白色叹号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