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名医--郑守谦

[复制链接]
查看352 | 回复1 | 2015-11-21 22:54: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生平简介
    郑守谦,又名家作,字啬园,湖南省长沙人,生于1891年,卒于1969年。祖上业医,至家作已第7代。他早年随父侍诊,晚年专擅妇科。1955年,应卫生部之邀,任中医研究院西苑西院妇科主任。其子所著《女科综要》一书可代表其学术思想。
    生平著作
    郑守谦,又名家作,字啬园,湖南省长沙人,生于1891年,卒于1969年。祖上业医,至家作已第7代。他早年随父侍诊,晚年专擅妇科。1924年,他曾协助父亲办学。1934年,又与刘仑、吴汉仙一起办学。日寇侵湘后,1940年他被迫避居桂林、湖南为民治病,直至抗战胜利。返湘后,又与人协建中医学校,从事教学与临床直至解放。1955年,应卫生部之邀,任中医研究院西苑西院妇科主任。其子所著《女科综要》一书可代表其学术思想。
    学术思想
    郑守谦非常重视内因在人体发病过程中的作用。因此,对《内经》摄生理论颇有研究,主张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使正气内存,邪不可干。他的强身防病思想充分体现了中医“不治已病治未病”的理论。他治学严谨,造诣颇深,重视对基础理论的系统研究。强调要融会贯通,务实求真。反对那种不钻研理论,只讲求临床处方的投机取巧作风。他曾自立医诫十条,即一戒自满,二戒偏执,三戒饰非,四戒妒嫉,五戒欺逛,六戒好奇,七戒轻妄,八戒贪功,九戒顺俗作解,十戒弃贱畏难。
    临床经验
    郑守谦重视气血理论,善用调气之法。他赞成“百病皆生于气”的观点,并指出“痰火亦即随气以始终,气治则神全,气乱则神耗。男子属阳,得气易散;女子属阴,得气多郁,气病多见”。提出女科疾患应以调血畅气为主要治法,除肾虚外,又应以肝脾为中心。用清法,不可过于苦泻寒凝;用温法,不宜偏于辛燥动火;行瘀当采和化顺利,注重通调。总之,要以养营活络、疏木培土、泻木和胃为法。他认为在临证时,既要继承古人学说,又要有自己的实践总结,四诊合参。他尤善望诊,长于辨脉。他对望诊的研究,除舌诊外,重在察看患者的神色,他继承和发扬了《灵枢?五色篇》的理论,从五色相应部位表现出来的浮沉、散博、上下,了解疾病的浅深、预后及病源。在脉诊方面,他认为应以刚柔两脉统领诸脉。刚脉,即阳脉,指枯燥、板硬的脉,如滑、洪、大、疾、濇、长、弦、细等;柔脉,即阴脉,指无力而软的脉,如濡、弱、微、缓、迟、虚、散、短、软等。临证中应脉证相符,柔脉见于柔病,刚脉见于刚病。若不相符,则往往舍证从脉。
    后世影响
    郑守谦非常重视中医人才的培养,在他多年的办学过程中,为中医界培养了不少高水平专业人才。
cbz123 | 2017-7-26 02:58:17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的帖子,就好比黑暗中刺裂夜空的闪电,又好比撕开乌云的阳光,一瞬间就让我如饮甘露,让我明白了永恒的真理在这个世界上是真实存在着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