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走进中医
›
人格的概念
返回列表
发新帖
人格的概念
[复制链接]
477
|
1
|
2015-11-21 22:59:50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人格是什么,不同的学科各有其所指的意义,而不同的心理学则赋予不同的概念。可以说,人格的定义随人格心理学家的理论观点而异,有多少理论就可能有多少定义。总的来说,可以说人格是指那些在个体身上使人的行为比较稳定的、相对持久的特质、倾向或特性模式。具体地说,人格是由特质或倾向性构成的,它们决定了个体行为的差异、个体行为跨时间的一致性和跨情境的一致性,是个体心理行为差异性、个体化的核心因素和标志。人格概念可能具备的几个内容为:
①总体性,以为人格是行为的总体;
②整合性,重视人格的组织机制,它具有中心,并根据一定的原则组合并构筑起来;
③层梯性,强调心理机制的层次作为人格特点来看待;
④特质的组成模式;
⑤人的适应行为;
⑥人的差别;
⑦人格的社会性。
人格一词来自拉丁文面具(Persona),中文亦译为个性。中国古代文献常用“性”、“禀性”、“气性”、“气质”等词表述。如古代儒家孟子的性善说、荀子的性恶说及告子的生无善恶的观点,以“性”说明人的个性差异。宋.张载、朱熹等用“气质”、“气质之性”以阐述个性问题,将人生而具有的本性,即“人的生物质性”称为“天地之性”;个体出生后,随着躯体的发育和生理的成熟逐渐发展起来的心理特性,称为“气质”或“气质之性。”张载强调说:“形而后有气质之性”(《正蒙.诚明》)。从宋始,医家们也逐渐用“气质”一词来讨论个性差异,如宋.陈自明《妇人大全良方.胎教门》专列“气质生成章”,明代的医著中也频频出现“气质”一词,清代石寿棠《医原》更强调:“欲诊其人之病,须先辨其人气质阴阳。”但中医学“气质”一词的含义,并不等同于现代心理学中的气质概念,而与人格概念更为接近。
心理学家
相关帖子
•
孕期最有效的四种胎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岚峰pisces
|
2017-8-1 11:43:35
|
显示全部楼层
不以风骚惊天下,就以淫荡动世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会员之家
肝病治疗中心
中医内科
流年无殇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