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走进中医
›
精气血津液失常
返回列表
发新帖
精气血津液失常
[复制链接]
495
|
1
|
2015-11-21 23:08:31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FS:CONTENT_START]
精、气、血、津液失常,是指在疾病过程中,精、气、血、津液的生成、代谢和功能异常,以及它们之间互根互用关系失调的病理变化。人体精、气、血、津液的充足和运行协调,是脏腑、经络、官窍等组织器官进行生理活动的物质基础。如果因某些致病因素的影响,导致精、气、血、津液的失常或关系失调,必然会影响到机体的各种生理功能,导致疾病发生。但是精、气、血、津液又必须依赖脏腑功能活动而不断化生和维持其正常运行,因此脏腑生理功能异常也会影响到精、气、血、津液代谢失调而导致一系列病理变化。所以精、气、血、津液失常的病机,不仅是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各种病理变化的基础,也是分析各种临床疾病病机的基础,是疾病过程中最普遍的病机。由于精、气、血、津液之间在生理上具有相互促进、相互转化的密切关系,故精、气、血、津液失调也常相互影响,相兼为病。
(一)精的失常
精的失常主要包括精虚和精瘀两个方面:
1.精虚
精虚,主要是指精的不足和功能低下而产生的病理变化。精,主要指肾精。肾精禀受于父母,来源于先天,依赖后天水谷之精的充养,而维持其充盛状态,为生殖之精和五脏六腑之精的根本,宜藏而不宜耗。因此,若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脾胃虚弱,水谷不充,或房劳过度,耗损肾精,或久病虚弱,脏腑精亏不足,日久累及于肾等,均可导致肾精不足,而出现精虚的病理变化。肾精亏虚主要表现为生长发育不良,生殖功能减退,智力和体能下降等,临床可见儿童囟门迟闭、骨软无力、生长发育迟缓,女子不孕,男子精少不育或遗精阳痿,早衰,老年脑髓空虚、智力减退、骨质疏松,而见精神委顿、健忘、眩晕、耳鸣、腰膝酸软、体弱多病等。
2.精瘀
精瘀,是指男子精滞精道,排精障碍而言。《素问.上古天真论》指出:“丈夫……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泄。”“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故五脏盛乃能泄。”指出肾中精气充盛,青春期后即有精液外泄。但若房室不节,或忍精不泄,或年少手淫,或旷久不交,或惊恐伤肾,或忧郁气滞,或瘀血、败精、湿热阻滞,或外伤等,有可能导致肾气亏损,鼓动无力;或肝气不畅,疏泄不利;或邪阻精道,排泄不畅等,最终导致精瘀而排泄不畅。精瘀的临床表现,主要是排精不畅或排精不能,可伴精道疼痛、睾丸胀痛、小腹坠胀等。若精瘀日久,可因败精瘀积而变生他病。
(二)气的失常
气的失常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气的生成不足或耗散太过,形成气虚的病理状态;二是气的运动失常,表现为气滞、气逆、气陷、气闭、气脱等气机失调的病理变化。
1.气虚
气虚,是指一身之气不足,功能低下的病理状态。气虚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气的生化不足,如先天禀赋不足,元气衰少;或脾胃虚弱,水谷精气不足;或肺的宣降失常,清气吸入不足。总之,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均可导致气的生成减少。二是气的消耗太多,如过于劳倦,或外感热病,或患慢性消耗性疾病,使气耗散过多而致虚亏。气虚的临床表现,以精神委顿、倦怠乏力、少气懒言、眩晕、自汗、面色白光白、舌淡、脉虚弱等症为特点。但由于气有温煦、推动、固摄、气化、防御等不同的功能,又有元气、宗气、营气、卫气、各脏腑经络之气等分类,因而气虚的临床表现十分复杂,各有所区别。如脾气虚则运化无力,见食少便溏、形体消瘦、四肢无力等症;肺气虚则呼吸功能减退,见声低懒言,动则气喘等症;心气虚则主血脉功能减退,见心悸、脉弱等症;肾气虚则气化、固摄、推动功能减退,见生[FS
AGE]长发育迟缓、生殖功能低下、小便频数、遗尿等症。元气是生命活动的原动力,以先天之精气为基础,赖后天水谷之精气的培育,为人体最根本、最重要的气。故无论何种气虚最终都将导致元气亏虚,而表现为全身性气虚。气虚进一步发展,可以导致精虚,或血液、津液的生成不足、运行迟缓,或精、血、津液失于固摄而流失等。
2.气机失调
气机失调,是指气的运行不畅或升降出入运动失去平衡协调的病理变化。包括气滞、气逆、气陷、气闭、气脱等。
(1)气滞:是指气的运行不畅,郁阻停滞的病理变化,又称为气机郁滞、气郁。多是由于情志郁结不舒,或痰湿、食积、瘀血等有形实邪阻滞,或因外邪困阻气机,或因脏腑功能障碍,影响气的正常流通,引起局部或全身的气机不畅或阻滞所致。多属于实性病变,但也可因气虚运行无力导致。气滞的病理表现所涉及的范围较广,但总以胀闷、疼痛为共性特征。由于肝升肺降、脾升胃降在调整全身气机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气滞多与肺、肝、脾胃关系密切,临床常见肺气壅滞,以胸闷、咳喘为主症;肝郁气滞,以情志不畅、胁肋、乳房或少腹胀痛为主症;脾胃气滞,以脘腹胀痛、大便秘结为特征。因气虚而滞者,一般在胀闷、疼痛方面不如实证明显,并兼见相应的气虚之象。由于气能推动血液和津液运行,所以气滞进一步发展,可导致血行不畅、津液输布障碍等,形成瘀血、水湿痰饮等病理产物;气滞日久,亦可郁而化火。
(2)气逆:是指气的升发太过或下降不及,主要以脏腑之气上逆为特征的病理变化。多由情志所伤,或饮食寒温不适,或外邪侵犯,或痰浊壅滞所致。气逆病变以肺、胃、肝等脏腑最为多见。肺以清肃下降为顺,肺气上逆,则见咳嗽、气喘等症;胃气以降为和,若胃失和降而上逆,则见恶心、呕吐、嗳气、呃逆等症;肝主升发,若肝气升发太过而上逆,则常见面红目赤、头胀头痛、急躁易怒,甚则血随气逆,而导致吐血、昏厥等病症。气逆于上多以邪实为主,也有因虚而致气逆者,如肺虚无力以降,或肾虚不能纳气,都可导致肺气上逆;胃气虚弱,无力通降,亦可导致胃气上逆。
(3)气陷:是指气的上升不足或下降太过,主要以气虚升举无力而下陷为特征的病理变化。往往由气虚病变进一步发展而来,尤与脾气的关系最为密切,故又称为中气下陷或脾气下陷。主要是由于久病体虚,或年老体衰,或泄泻日久,或妇女产育过多等,致使气虚较甚,升举无力所致。气陷的病理变化主要有上气不足和中气下陷两个方面。因脾气亏虚,升清不足,气不上行,无力将水谷之精气上输至头目等,则上气不足,头目失养,常见头晕眼花、耳鸣、耳聋等症。脾气虚损,升举无力,不能维系脏腑器官的位置正常,则可导致内脏下垂,如胃下垂、肾下垂、子宫脱垂、脱肛等,还可伴见腰腹部胀满重坠、便意频频,以及气短乏力、语声低微、脉弱无力等气虚症状。
影响
相关帖子
•
腋下淋巴瘤症状是什么 中医有什么治疗偏方
•
早期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做骨刺会查不出来吗
•
治疗甲亢的药会杀死白细胞吗 白细胞低会得白血病吗
•
b细胞淋巴瘤存活期怎么样 基因会影响b细胞淋巴瘤的存活期
•
非霍奇金淋巴瘤能好吗
•
眼眶淋巴瘤有哪种 是怎么样的
•
淋巴瘤晚期还能活多久 治疗方法有哪些
•
胸骨压痛和白细胞高得白血病的机会是不是很高
•
小儿白血球高就是白血病吗 怎样判断白血病
•
恶性淋巴瘤症状有哪些 如何预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oeah6603
|
2017-8-11 16:44:4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知该说些什么。。。。。。就是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会员之家
低头花已谢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