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走进中医
›
经别
返回列表
发新帖
经别
[复制链接]
547
|
1
|
2015-11-21 23:21:31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经别,是从十二经脉分出,深入躯体深部,循行于胸、腹及头部的重要支脉。十二经别的循行,都是从十二经脉中的同名经在四肢肘膝以上部位分出(称为“离”);向心性循行进入体腔内部,与各经所络属的脏腑相联系(称为“入”);然后浅出体表(称为“出”)而上头面;阳经的经别并入同名的阳经,阴经的经别合入相为表里的阳经经别,而后分别注入六条阳经(称为“合”)。所以,十二经别的循行特点,可用“离、合、出、入”来概括。每一对相为表里的经别组成一“合”,十二经别手足三阴三阳共组成六对,称为“六合”。
(一)生理功能
十二经别,虽是十二经脉别行的分支,但这些支脉的循行分布具有一定的特点,而且脉气分布的范围较广,有些部位是十二经脉所不及之处,因而在生理、病理及治疗等方面都有一定的作用。主要有下列几个方面:
1.加强十二经脉中互为表里的两条经脉在体内的联系
十二经脉中,阳经为表,阴经为里,在循行分布和功能活动上,表里两经关系密切,经别则更加强了这种联系。首先,十二经别进入体腔后,表里两经相并而行,而在浅出体表时,阴经经别又都合入阳经经别,共同注入体表的阳经,增加了十二经脉中分布在肢体的阴经和阳经间的联系。其次,经别进入胸腹腔后,大多数经别都循行于该经脉所属络的脏腑,尤其是阳经经别全部都联系到与其本经有关的脏和腑,这样就加强了相为表里的两条经脉和脏腑的内在联系。
2.加强体表与体内、四肢与躯干的向心性联系
由于十二经别都是从十二经脉的四肢部位别出,进入体内后又都是向心性循行,这对于扩大经络的联系和由外而内传递信息,起着重要的作用。
3.加强十二经脉和头面部的联系
在十二经脉中,循行于头面部的主要是六条阳经,十二经别则不仅六条阳经的经别循行于头部,而且六条阴经的经别亦上达于头部。如足三阴经的经别,在合入足三阳经的经别之后上达头部;手三阴经的经别,均经喉咙而合于头面部。这就为《灵枢.邪气脏腑病形》之“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的理论奠定了基础,也为近代发展的耳针、面针、鼻针等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4.加强足三阴、足三阳经脉与心脏的联系
足三阴、足三阳的经别上行经过腹、胸,除加强了腹腔内脏腑的表里联系之外,又都与胸腔内的心脏相联系。因此,十二经别对于分析腹腔内脏腑与心的生理、病理联系,有重要的意义。由于十二经别可分布到十二正经所未到之处,不仅使十二经脉分布和联系的部位更加周密,而且也相应扩大了十二经脉穴位的主治范围。如足太阳膀胱经并不到达肛门,但该经的经别“别入于肛”,所以足太阳经的承山、承筋等穴,也可取以治疗肛门病。
(二)循行部位
十二经别的循行,都是从四肢开始深入内脏,然后再上至头颈浅部,表里相合。在其循行的顺逆方向上,与十二经脉有显著的区别,如手三阴经的循行是从胸走手,而经别却是自腋行胸腔以后,再上行向头,合于手三阳经。手三阳经的循行,从手走头,而手三阳经别则由腋下深入内脏,然后上行至头。足三阴经脉的循行,从足走胸,而足三阴经别却从足走头。足三阳经脉的循行,从头走足,而足三阳经别却从足走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yhxpn
|
2017-8-19 06:25:5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是同室,你是戈;我是风和,你是丽;我是得力,你是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会员之家
中医内科
肝病治疗中心
羡煞卐旁人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