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肉

[复制链接]
查看394 | 回复2 | 2015-11-21 23:31: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FS:CONTENT_START]
    蚌肉--《*辞典》
    【出处】《食疗本草》
    【拼音名】 Bànɡ Ròu
    【别名】河歪(《本草再新》),河蛤蜊(《吉林中草药》)。
    【来源】为蚌科动物背角无齿蚌或褶纹冠蚌、三角帆蚌等蚌类的肉。全年均可捕捉。
    【原形态】
    ①背角无齿蚌
    贝壳2片,呈具有角突的卵圆形,壳长约为壳高的1.5倍。前端稍圆,后部略呈斜切形,末部钝尖,腹缘弧形。壳顶部位于背缘中央稍偏前方。壳前背缘短于后背缘;后背缘的后端与后缘的背部形成一钝角突起、后背部有自壳顶射出的3条粗肋脉。壳面绿褐色,平滑,有细环形肋脉,顶部刻划,略呈同心圆的4~6条肋脉。铰合部无齿;韧带坚固,闭壳肌痕长椭圆形,大而浅;外套肌痕显明。壳内面珍珠层乳白色,有光泽,边缘部为青灰色。足宽大,扁平,呈斧状。
    生活于江河、湖沼中。全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
    ②褶纹冠蚌
    贝壳略似不等边三角形。前部短而低,前背缘冠突不明显。后部长而高,后背缘向上斜出,伸展成为大型的冠。壳面深黄绿色至黑褐色。铰合部强大,左右两壳各有1高大的后侧齿,前侧齿细弱。
    分布亦很广泛,全国大部分地区有产。
    ③三角帆蚌
    贝壳略呈四角形。左右两壳顶紧接在一起,后背缘长,并向上突起形成大的三角形帆状后翼,帆状部脆弱易断。铰合齿发达,左壳有拟主齿和侧齿各2枚;右壳有拟主齿2枚,侧齿1枚。
    分布长江流域及河北地区。
    【化学成份】褶纹冠蚌含钙3.39%(以干品计算,下同)。各部分含钙率不同,例如内鳃板含钙10.90%,外鳃板8.42%,此是含钙特多的部位;壳肌1.24%,脚1.07%,此是含钙较低的部位。因此鳃板或系蚌的储钙处所。
    【性味】
    甘咸,寒。
    ①《食疗本草》:"大寒。"
    ②《日华子本草》:"冷,无毒。"
    ③《纲目》:"甘咸,冷,无毒。"
    【归经】《本草再新》:"入肝、肾二经。"
    【功能主治】
    清热,滋阴,明目,解毒。治烦热,消渴,血崩,带下,痔瘘,目赤,湿疹。
    ①《食疗本草》:"主太热,解酒毒,止渴,去眼赤。"
    ②《本草拾遗》:"主妇人劳损下血,明日,除湿,止消渴。"
    ③《日华子本草》:"明目,止消渴,除烦解热毒,补妇人虚劳、下血,并痔瘘、血崩、带下。"
    ④《本草再新》:"治肝热,肾衰,托斑疹,解痘毒,清凉止渴。"
    ⑤《随息居饮食谱》:"清热滋阴,养肝凉血,熄风解酒,明目定狂。"
    【用法用量】内服:煮食,3~5两。外用:烧存性研末调敷或取水溶液滴鼻。
    【注意】
    脾胃虚寒者慎服。
    ①《本草衍义》;"多食发风,动冷气。"
    ②《随息居次食谱》:"多食寒中,外感未清,脾虚便滑者皆忌。"
    【附方】
    ①治小儿胎毒、湿疹:鲜河蛤蜊一个。烧存性,研细。香油调涂患处。(《吉林中草药》)
    ②治鼻疔:活河蛤蜊一个,冰片一分,硼砂二分。将硼砂和冰片研细,放入蛤蜊壳内。待死后,用水溶液滴入鼻内。(《吉林中草药》)
    【摘录】《辞典》
    蚌肉--《中华本草》
    【出处】出自《食疗本草》
    【拼音名】 Bànɡ Ròu
    【英文名】 freshwater mussel as food
    【别名】含浆;河歪;河蛤蜊
    【来源】
    药材基源:为蚌科动物褐纹冠蚌、三角帆蚌和背角无齿蚌等蚌类的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Crostaroa plicata(Leach)2.Hyriopsis cumingii(Lea)3.Anodonta woodiana(Lea)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捕捉,去壳取肉,洗净,鲜用。
    【原形态】
    1.合渍珠母贝,贝壳为斜四方形,壳质较脆,壳长50-90mm,宽18-32mm,高与长相近,较大个体高可达100mm以上。壳顶位于前方,两侧有耳,前耳较后耳稍小。两壳不等,右壳较平,左壳稍凸,右壳前耳下方有一明显的足丝凹陷。背缘平直;腹缘圆,壳面淡黄褐色,同心生长[FSAGE]轮脉极细密,成片状,薄脆易脱落,壳中部常呈磨损状近腹缘的排列紧密,延伸成小舌末端稍翘起,足丝孔大,足丝呈毛发状。壳内面中部珍珠层厚而发达,具极强的珍珠光泽。有的外套膜受刺激后,上皮组织急剧裂殖,形成珍珠囊,且不断分泌珍珠质,才逐渐形成珍珠。壳内面边缘淡黄色,无珍珠层。铰合线直,有一突起主齿,沿铰合线下方有一长齿片。韧带紫褐色,前上掣肌痕明显,位于壳顶下方,闭壳肌痕大,长圆形,前端稍尖,位于壳中央稍近后方。
    2.珠母贝,贝壳呈不规则圆形,壳质坚厚,一般壳长110-150mm,大者可达200mm左右,高与长近等,左壳稍凸略大于右壳,壳顶位于背缘前端并向前弯,右壳顶前方有一凹陷,为足丝出孔,两壳耳不明显,壳表面棕褐色或绿褐色,壳顶光滑,暗绿色,其余部分被有同心形鳞片,鳞片延伸至壳的边缘呈棘状或锯齿状,中部鳞片常脱落,多数留有淡白色放射状。壳内面珍珠层厚,有虹彩光泽,铰合线直,无齿,韧带强壮,紫褐色,前上掣肌痕较小,闭壳肌痕宽大,长圆形,略呈葫芦状,外套缘黑色,肛门膜具黑色素,肥厚宽大,顶端有一小突起。
    3.大珠母贝,贝壳近五边形,略圆,壳质坚实厚重,成体壳长超过200mm,大者可达300mm以上,重大4-5kg,是珍珠贝中最大的一种,壳稍平,壳顶位于背缘前端,前耳小,无后耳。壳表面鳞片排列不规则,呈灰黄褐色,放射肋淡褐色,老贝壳体鳞片常脱落,显露珍珠层,放射肋不明显。壳内面具很厚的银白色珍珠层,边缘部黄褐色。铰合部后端稍突出。韧带宽厚,脱落后有一凹痕。闭壳肌痕宽大,的肾形,痕面不平滑,有许多横纹。肛门膜舌形,末端宽圆。
    4.长耳珠母贝,贝壳近方形,壳长100mm 左右,个体比合浦珠母稍大,壳顶位于前方,无前耳,后耳较长,成翼状突起,右壳较平,左壳稍凸。壳表边缘鳞片层薄,成片翘起。壳内面具银白色珍珠层,闭壳肌痕细长。
    5.三角帆蚌,贝壳大而扁平,壳质坚硬,外形略呈三角形。左右两壳顶紧接在一起,后背缘长,并向上突起形成大的三角形帆状后翼,前背缘短小,呈尖角状。腹缘近直线,略呈弧形。壳面不平滑,壳顶部刻有粗大的肋脉。生长线同心环状排列,距离宽。贝壳内面平滑,珍珠层乳白色。
    6.褶纹冠蚌,贝壳较大,略呈不等边三角形。前背缘冠突不明显,后部长高,后背缘向上斜出伸展成为大形的冠。壳的后背部自过错顶起向后有一系列的逐渐粗大的纵肋。腹级长近直线。壳面深黄绿色至黑褐色,壳顶常受侵蚀而丢失表层颜色。珍珠层有光泽。
fhrsq | 2017-8-25 11:43:06 | 显示全部楼层
路过
carpinteyrogcq | 2019-5-2 16:17:0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不发表言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