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走进中医
›
气的分类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气的分类
[复制链接]
528
|
1
|
2015-11-21 23:38:57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FS:CONTENT_START]
人体的气,从整体而言,由先天之气、水谷之气和自然之清气,经过肺、脾胃、肾等脏腑的综合作用而生成,具有推动、温煦、防御、固摄、气化、营养和中介等作用。但由于其主要组成部分、分布部位和功能特点的不同,人体之气又可分为元气、宗气、营气、卫气等不同类型。
(一)元气
1.基本含义
元气,《难经》又称之为原气,是人体最基本、最重要的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元气包括元阴、元阳之气两部分。《内经》虽无“元气”或“原气”之称,但有“真气”之说。《素问.离合真邪论》说:“真气者,经气也。”《素问.上古天真论》则云:“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灵枢.刺节真邪》曰:“真气者,所受于天,与谷气并而充身者也。”从《内经》所论来看,一是将真气与“虚邪贼风”相对而言,指人体的正气或正气的重要部分;二是说明了真气的来源是“所受于天”,即来源于自然界的清气,与“谷气”共同充养人体。后世医家大多认为真气是对人体所有之气的概括,但也有医家将真气等同于元气,如李东垣《脾胃论.脾胃虚则九窍不通论》说:“真气又名元气,乃先身生之精气也。”这里的元气概念,也应与古代哲学中的“元气”相区别。中国古代哲学认为,气是构成世界的本原物质,这一观点被两汉时期的“元气论”所同化,形成了“元气一元论”,即认为元气是构成天地万物的本原。
2.生成与分布
(1)生成:元气根源于肾,由肾中所藏的先天之精气所化生。元气生成之后,又依赖后天水谷精气的不断培育和充养,才能维持其正常的生理作用。因此,元气的生成可概括为“源于先天,而长于后天”。故元气充盛与否,不仅与来源于父母的先天之精气有关,而且还与脾胃运化的后天之精气是否充盛有关。由于禀受于父母的先天之精气在人出生之后即已有定数,所以后天水谷之精气的充养,就显得格外重要,如此才能保证元气的不断化生和旺盛。即使是先天禀赋不足之人,若后天饮食调养合理,仍可有所弥补,使元气逐渐充足。正如《脾胃论.脾胃虚实传变论》所说:“元气之充足,皆由脾胃之气无所伤,而后能滋养元气。”张介宾《景岳全书.杂证谟.脾胃》也指出:“故人之自生至老,凡先天之有不足者,但得后天培养之力,则补天之功,亦可居其强半。此脾胃之气,所关于人生者不少。”
(2)分布:元气乃先天之气,根源于肾,以三焦为通路,循行全身,内而五脏六腑,外而肌肤腠理,无处不到,作用于机体各部分,发挥其生理功能。
3.主要功能
元气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本始物质,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有推动和调节人体生长发育、生殖以及推动和调控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生理活动的作用。
(1)推动和调节人体的生长、发育和生殖:机体生、长、壮、老、已的自然规律,与元气的盛衰密切相关。当父母的生殖之精结合形成胚胎时,即产生了胚胎个体内部的元气。在胚胎自身元气的促进下,充分利用母体提供的精气的营养,逐渐发育成为成熟的胎儿。出生后从幼年开始,肾精以先天之精为基础,得到后天之精的补充而渐渐充盛,化生元气以促进生长发育。到了青壮年期,肾精充盛到一定程度,化生充足的元气,使机体发育,形体壮实,筋骨强健;同时在元气的激发作用下,产生天癸,以促进第二性征的发育成熟,使机体具备生殖能力。待到老年,由于生理或病理性消耗,肾精渐衰,元气的化生逐渐减少,形体出现衰老之象,生殖机能也随之衰退,直至元气衰亡,生命终止。因此,元气不足则容易出现生长发育迟缓、生殖机能低下以及未[FS
AGE]老先衰的病理改变。
(2)推动和调控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的生理活动:元气通过三焦,流布周身,可推动和激发人体各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正常的生理活动。另一方面,命门为元气之根,内寓元阴、元阳。元阴、元阳是一身阴阳的根本,五脏阴阳皆以元阴、元阳为根本。正如张介宾《景岳全书.命门余义》所说:“命门为元气之根,水火之宅,五脏之阴气非此不能滋,五脏之阳气非此不能发。”因此,元气阴阳之间的协调平衡,可对全身脏腑阴阳起到调节作用,是维持全身阴阳协调平衡、推动和调节机体各种生理活动的根本。故元气充足,则脏腑功能强健;若元气虚弱,则脏腑功能低下。
(二)宗气
1.基本含义
宗气,又名大气,是人体后天的根本之气。如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说:“大气积于胸中,为后天全身之桢干,《内经》所谓宗气也。”由于宗气积聚于胸中,故称胸中为“气海”,又名“膻中”。如《灵枢.五味》所说:“其大气之抟而不行者,积于胸中,命曰气海。”
2.生成与分布
(1)生成:宗气是由水谷精气和自然界的清气聚合而成。饮食物经过脾胃的腐熟、运化,化生为水谷精气,水谷精气赖脾之升清而转输于肺,与肺吸入的自然界清气相互结合而化生为宗气。因此,肺的呼吸功能和脾胃的运化功能正常与否,直接影响着宗气的盈虚盛衰。
(2)分布:宗气积聚于胸中,灌注于心肺之脉。其向上者出于肺,循喉咙而走息道,经肺的作用而散布于胸中上气海;其向下者借助于肺的肃降作用而蓄于丹田(下气海),并注入足阳明之气街而下行于足。如《灵枢.刺节真邪》说:“宗气留于海,其下者注于气街,其上者走于息道。”
3.主要功能
《灵枢.邪客》说:“故宗气积于胸中,出于喉咙,以贯心脉而行呼吸焉。”说明宗气的主要功能为行呼吸和行气血。
(1)走息道而行呼吸:宗气上走息道,推动着肺的呼吸运动。因此,凡呼吸、语言、声音均与宗气有关。宗气充盛,则呼吸和缓而节律均匀,语言清晰,声音宏亮;反之,宗气不足,则呼吸短促微弱,语言不清,语声低微。
(2)贯心脉而行气血:宗气贯注于心脉之中,促进心脏推动血液运行。因此,凡气血的运行、心搏的力量及节律等皆与宗气有关。宗气充盛,则气血运行正常,脉搏和缓,节律一致而有力;反之,则脉来躁急,节律不规则,或微弱无力,或气血运行不畅,心血瘀滞而见胸闷疼痛、唇舌青紫等症。临床上可以通过诊察左乳下心尖搏动处(名曰“虚里”)的搏动情况来了解宗气的盛衰。如《素问.平人气象论》说:“胃之大络,名曰虚里,贯膈络肺,出于左乳下,其动应衣 (手),脉宗气也。”即心尖搏动部位的搏动正常,是宗气充盛之象;若其搏动躁急,引衣而动,是宗气大虚;若其搏动消失,是宗气亡绝。由于宗气对呼吸运动及血液运行都有推动作用,因而可以影响到人体的多种生理活动。凡气血运行、肢体寒温和活动、视听等感觉、言语声音及脉搏强弱节律等,都与宗气盛衰有关。故《读医随笔.气血精神论》说:“宗气者,动气也。凡呼吸、语言、声音,以及肢体运动、筋力强弱者,宗气之功用也。”
原动力
,
元气
,
中介
相关帖子
•
保金汤
•
保安大成汤
•
面黄肌瘦
•
保和防毒饮
•
保元快斑汤
•
安神养血汤
•
安胎调气饮
•
气功文化明代著作
•
中医火疗之强肾壮腰
•
胃下垂的推拿疗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gopa7574
|
2017-8-31 10:59:39
|
显示全部楼层
你太有才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会员之家
中医内科
肝病治疗中心
黑巧克力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