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骨

[复制链接]
查看335 | 回复2 | 2015-11-21 23:49: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FS:CONTENT_START]
    白马骨--《辞典》
    【出处】《本草拾遗》
    【拼音名】 Bái Mǎ Gǔ
    【别名】六月雪、路边金(《宁乡县志》),满天星((阳春县志》),路边鸡(《草木便方》),六月冷、曲节草(《岭南采药录》),路边荆、鱼骨刺、光骨刺、过路黄荆(《中医药实验研究》),硬骨柴(《江西民间草药》),天星木、凉粉草、细牙家、白点秤(《广西中药志》),鸡骨头草、鸡脚骨(《浙江民间草药》),路边姜(《四川中药志》),鸡骨柴、千年勿大、白马里梢、野黄杨树、永勿大、米筛花、冻米柴、月月有、朱米雪(《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来源】为茜草科植物白马骨或六月雪的全草。
    【原形态】
    ①白马骨
    落叶小灌木,高25~45厘米。枝粗壮,灰色。叶通常丛生,倒卵形或倒披针形,长1.5~3厘米,宽5~15毫米,先端短尖,全缘,基部渐狭而成1短柄,柄长1~15毫米;托叶对生,基部膜质,顶有锥尖状裂片数枚,长1.2~2.5毫米。花无梗;丛生于小枝顶和近顶部的叶腋;苞片1,斜方状椭圆形,先端针尖,长约2毫米,白色,膜质;萼5裂,裂片三角状锥尖,长2.5毫米,革质;花冠管状,白色,长6~8毫米。内有茸毛1簇,5裂,裂片矩圆状披针形,长约2.5毫米;雄蕊5,花丝极短,花药长圆形;雌蕊1,花柱长约4毫米,柱头分叉,子房下位,5棱,圆柱状,2室。花期4~6月。果期9~11月。
    生于山坡、路边、溪旁、灌木丛中。分布我国中部及南部。
    ②六月雪,又名:喷雪花、白雪丹、日日有、白荜蒲花。
    形态与上种极相似,惟叶较小,狭椭圆形或椭圆状倒披针形;萼裂三角形,亦较短。生态及分布均同上种。
    【性状】干燥枝呈深灰色,表面有纵裂隙,栓皮往往剥离。嫩枝浅灰色,节处围有膜质的托叶,花丛生枝顶,花萼呈灰白色,5裂,膜质。枝质稍硬,折断面带纤维性。叶大部脱落,少数留存,绿黄色,薄革质,卷曲不平,质脆易折断。产广西、广东、四川、贵州、江西、江苏、浙江、福建等地。
    【化学成份】六月雪全草含甙类及鞣质。
    【性味】
    苦辛,凉。
    ①《本草拾遗》:"无毒。"
    ②《生草药性备要》:"味苦,性寒。"
    ③《贵州民间药物》:"性凉,味微辛。"
    【功能主治】
    祛风,利湿,清热,解毒。治风湿腰腿痛,痢疾,水肿,目赤肿痛,喉痛,齿痛,妇女白带,痈疽,瘰疬。
    ①《本草拾遗》:"止水痢。"
    ②《生草药性备要》:"治伤寒,中暑,发狂乱语,火症,亦退身热。"
    ③《宁乡县志》:"节:可治小儿惊风,腹痛;枝:烧灰可点翳。"
    ④《植物名实图考》:"治热证,疮痔,妇女白带。"
    ⑤《岭南采药录》:"解暑热,消积滞,止痢疾;并治伤寒,时疫,发背疮,消痈疽,拔毒。"
    ⑥《南京民间药草》:"止吐血。"
    ⑦《中医药实验研究》:"治目赤肿痛。"
    ⑧《安徽药材》:"与老母鸡同煮,能治慢性肾炎水肿。"
    ⑨《贵州民间药物》:"清热解毒,舒经活络。治刀伤,瘫痪,男女弱症,飞疔。"
    ⑩《广西中药志》:"治喉痛。"
    ⑾《四川中药志》:"清热,除风。治头晕目眩及胸膈邪热。’
    ⑿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舒肝解郁,清热利湿,消肿拔毒。治急、慢性肝炎,风湿腰腿痛,痈肿恶疮,蛇伤。"
    ⒀《上海常用中草药手册》:"活血,消肿,祛风,化湿,又有强壮作用。治女子经闭,白带过多,头晕无力。"
    ⒁《江苏验方草药选编》:"治乳糜尿。和石打穿煎服,治面神经麻痹。"
    ⒂《浙江民间常用草药》:"平肝,利湿,健脾,止泻。"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鲜者1~2两)。外用:烧灰淋汁涂,煎水洗残捣敷。
    【附方】
    ①治水痢:白马骨茎叶煮汁服。(《本草拾遗》)
    ②治肝炎:六月雪二两,过路黄一两,水煎服。(《浙江民间常用草[FSAGE]药》)
    ③治骨蒸劳热,小儿疳积:六月雪一至二两,水煎服。(《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④治目赤肿痛:路边荆茎叶一、二两,煎服,渣再煎熏洗。(《中医药实验研究》)
    ⑤治偏头痛:鲜白马骨一至二两,水煎泡少许食盐服。(《泉州本草》)
    ⑥治咽喉炎:六月雪三至五钱,水煎,每日一剂,分二次服。(广西《中草药新医疗法处方集》)
    ⑦治牙痛:白马骨一两半,合乌贼鱼干炖服。(《泉州本草》)
    ⑧治鹅口疮:白马骨叶一握,稍捣,浸米泔,取汁洗口内。(《闽东本草》)
    ⑨治恶疮瘰疬,蚀息肉,白癜风:白马骨、黄连、细辛、白调(一作’白芷’)、牛膝、鸡桑皮,黄荆等。烧为末,淋汁,以物揩破涂之。(《本草拾遗》)
    【摘录】《辞典》
    白马骨--《中华本草》
    【出处】
    出自1.《本草拾遗》:白马骨生江东,似石榴而短小对节。
    2.《花镜》:六月雪,六月开细白花。树最小而枝叶扶疏,大有逸致,可作盆玩。喜清阴,畏太阳,深山丛木之下多有之。
    3.《植物名实图考》:按白马骨,《本草纲目》入于有名未用,今建昌土医以治热证;余取视之,即六月雪。小叶白花,矮科木茎,与《拾遗》所述形状颇肖,盖一草也。......《宁都州志》:疑即《图经》曲节草,一名六月霜,与图形殊不
    【拼音名】 Bái Mǎ Gǔ
    【英文名】 root of Snow of June
    【别名】路边金、满天星、路边鸡、六月冷、曲节草、路边荆、鱼骨刺、光骨刺、过路黄荆、硬骨柴、天星木、凉粉草、细牙家、白点秤、鸡骨头草、鸡脚骨、路边姜、白金条、鸡骨柴、千年勿大、白马里梢、野黄杨树、米筛花、冻米柴、月月有、朱米雪、坐山虎、千年树、白花树、铁线树、黄羊脑、五经风、鸡骨头柴
    【来源】
    药材基源:为双子叶植物药茜草科植物白马骨或六月雪的全草株。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Serissa serissoides (DC.)Druce2.Serissa japonica (Thunb.)Thunb. [Lycium japonicum Thunb.;Serissa foetida(L.F.)Comn]
    采收和储藏:栽后1-2年,于4-6月采收茎叶(能连续收获4-5年),秋季挖根。洗净,切段,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
    1.白马骨,落叶小灌木,高30-100cm。枝粗壮,灰色。叶对生:有短柄,常聚生于小枝上部;托叶膜质,先端有锥尖状裂片数枚,长.2-2.5mm;叶片倒卵形或倒披针形,长1.5-3cm,宽5-15mm ,先端短尖,基部渐狭,全缘,两面无毛或下面被疏毛。花无梗,丛生于小枝顶或叶腋;苞片1,斜方状椭圆
ihzwt | 2017-9-16 14:50:44 | 显示全部楼层
珍爱生命,果断回帖。
loavpca99 | 2019-5-20 12:21:25 | 显示全部楼层
只要坚持就有希望的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