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走进中医
›
五脏--心
返回列表
发新帖
五脏--心
[复制链接]
314
|
1
|
2015-11-21 23:59:34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FS:CONTENT_START]
心的实体位于胸腔之内,两肺之间,横膈之上,形如倒垂未开之莲蕊,外有心包护卫。《灵枢.本藏》记述了心的形态大小、位置高下偏正、质地坚脆与发病的关系。《难经.四十二难》记载了心的重量、孔道及容积。明代医家将心区分为“血肉之心”和“神明之心”。明.李梴《医学入门.心》曰:“有血肉之心,形如未开莲花,居肺下肝上是也。有神明之心,神者,气血所化,生之本也,万物由之盛长,不著色象,谓有何有,谓无复存,主宰万事万物,虚灵不昧者是也。”此“血肉之心”即指解剖之心,“神明之心”则相当于脑。
心的主要生理功能为主血脉与主神明。《素问.痿论》曰:“心主身之血脉。”《素问.灵兰秘典论》曰:“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内经》所论,已基本完成了对心之功能的认识。明代医家虽提出“血肉之心”与“神明之心”的区别,但对“神明之心”的实体并未说明。李时珍受道家思想影响,提出“脑为元神之府”。在西医传入之后,中医对心主神明的认识进行了反思。经中医理论之消化、吸收、改造,脑不仅隶属于心,且与肾精髓海理论相结合。心在五行属火,为阳中之阳,通于夏气;在体合脉,开窍于舌,其华在面,在液为汗,在志为喜;其经脉为手少阴心经,与手太阳小肠经相互络属,互为表里。
(一)心的生理功能
1.主血脉
心主血脉,是指心气推动血液在脉管中循环运行的功能。血,指血液。全身的血液,依赖于心脏的搏动运行于周身,从而发挥其濡养作用。故《素问.五脏生成》说:“诸血者,皆属于心。”脉,即血脉,是血液运行之通道,与心脏相连,网络于周身。故心脏、脉和血液在体内构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密闭系统,使血液在脉中运行不息,周流全身,如环无端。
心主血脉功能的正常发挥,首先有赖于心之阳气的充沛。心之气、阳激发推动着心脏搏动,维持着正常的心力、心率和心律,血液才能在血脉中运行于周身,充分发挥其营养作用。故《灵枢.经脉》说:“手少阴气绝则脉不通,脉不通则血不流,血不流则死。”其次是血液充盈。全身有效循环血量的充足,也是心脏正常搏动,血液运行的前提之一。第三是脉道通利。脉管富有弹性并畅通无阻,是保障心主血脉功能正常的基本条件之一。当然,肺之助心行血、肝之主疏泄调畅气机,以及宗气的盛衰,均与心主血脉的功能密切相关。
由于心在体合脉,其华在面,开窍于舌,位于胸中,所以心主血脉的功能正常与否,常反映于脉象、面色、舌色以及心胸部感觉等方面。若心之气、阳充沛,心血充盈,脉道通利,心主血脉功能正常,可见脉象和缓有力,节律均匀,面色红润光泽,舌色红活荣润等。若心之气、阳不足,血液亏虚,或脉道不利而血流不畅,则脉象细软无力或结代,面色无华或晦滞,舌色淡白或紫暗,并见心悸、怔忡等;若心脉痹阻严重,则见面、舌青紫,心前区憋闷,甚则刺痛,脉细涩或结代等;心的阳、气亢盛或阴虚火旺,又可见脉数、舌红等症。
2.主神明
心主神明,又称心主神志或心藏神,是指心有主宰人体脏腑组织器官的生理活动和人体心理活动的功能。神明,可简称“神”,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之神,泛指人的整体生命活动及其外在表现,包括生理与心理活动两个方面,常通过人的意识、面色、眼神、言语、形体动态和对外界的反应等得以反映。《素问.移精变气论》所说的“得神者昌,失神者亡”,即指广义之神。狭义之神,指人的心理活动,中医传统上称为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心所主之神,是指广义之神,如明.张介宾《类经.藏象类》中所说:“心为一身之君主,禀虚灵而含造化,是一理以应万机,脏腑百骸,唯所是命,聪明智慧,莫不由之,故[FS
AGE]曰神明出焉。”
(1)主宰人体生理活动:人体各脏腑组织器官,均有各自不同的生理功能,而各种生理功能的协调,则有赖于心神的主宰,故《素问.灵兰秘典论》喻心之功能时说:“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若心主神明功能正常,人体各部分的功能相互协调,彼此合作,则身体安泰。若心神不明,人体各部分功能失去心之主宰协调,即会产生紊乱,疾病由是而生,甚至危及生命。所以《素问.灵兰秘典论》又说:“故主明则下安,以此养生则寿,殁世不殆,以为天下则大昌。主不明则十二官危,使道闭塞而不通,形乃大伤,以此养生则殃,以为天下者,其宗大危。”以形象的比喻,说明心神之明与不明,直接关系到全身脏腑生理功能及言、听、视、动等功能活动的正常与否,决定着生命的存亡。
(2)主宰人体心理活动:心理活动是通过大脑的神经生理过程而进行信息的收集、储存、编码和提取的过程。人的心理活动包括认知活动、情感活动与意志活动三个方面。其中认知活动是基本的心理活动,情感与意志是在认知的基础上产生的。当人以感知、记忆、思维等形式反映客观事物的性质、联系及其对人的意义时,是认知活动;由认知而引起人对客观事物的某种态度的体验,是情感活动;由认知支持与情感推动,使人有意识地克服内心的障碍与外部的困难而坚持实现目的的过程,则是意志活动。情感与意志活动中都含有认知的成分,都是由认知活动派生的;反之,情感与意志又对认知过程发生影响。因此,认知、情感与意志是统一的心理活动过程的不同方面。
中医理论对心理活动的认识,主要反映在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两方面,并认为五脏均参与人的心理活动。《素问.宣明五气》说:“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心“在志为喜”,肝“在志为怒”,脾“在志为思”,肺“在志为忧”,肾“在志为恐”。但心是心理活动的主宰,对各种心理活动起着整体调节作用。就人的认知活动而言,《灵枢.本神》指出:“所以任物者谓之心,心有所忆谓之意,意之所存谓之志,因志而存变谓之思,因思而远慕谓之虑,因虑而处物谓之智。”充分说明了心为心理活动的中枢,故《灵枢.邪客》指出:“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就人的情感活动而言,亦由心所主宰,喜、怒、忧、思、恐等都是发于心而应于其他脏。张介宾《类经.疾病类》说:“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而总统魂魄,并赅意志。故忧动于心则肺应,思动于心则脾应,怒动于心则肝应,恐动于心则肾应,此所以五志唯心所使也。”
心主神明功能的正常与否,常可通过人的精神状态、意识、思维、睡眠及情感活动等得以反映。生理情况下,心主神明功能正常,则精神振奋,神识清晰,反应灵敏,思维敏捷,寤寐正常。反之,在病理情况下,心之气血阴阳不足,心神失养,可致精神不振,失眠多梦,健忘,思维迟钝;若心阳暴脱,则意识模糊,甚则昏迷;若心火亢盛,内扰心神,则见心烦失眠,甚或狂躁谵语,神识不清;若痰浊蒙蔽心神,或表现为精神抑郁,表情淡薄,神志痴呆,喃喃自语,举止失常,甚则意识模糊,昏不知人的癫病,或致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口吐涎沫之痫病;若痰火扰乱心神,常致心烦失眠,神昏谵语,或出现狂越妄动,打人毁物,胡言乱语,哭笑无常之狂病。
明代医家
,
莲花
,
医学
相关帖子
•
白血病是血癌吗 白血病能治好吗
•
白血病治不好吗 患者饮食要注意什么
•
白血病有什么类型 早期症状有哪些
•
白血病有哪些症状 怎样容易得白血病
•
急性白血病治疗费用贵不贵 都有什么样的治疗方法
•
治疗白血病的偏方或者有效的方法有哪些
•
b细胞淋巴瘤存活期怎么样 基因会影响b细胞淋巴瘤的存活期
•
得白血病有什么症状 饮食上需要注意什么
•
由于缺乏叶酸引起的巨红细胞性缺血会引起白血病吗
•
白血病的发病原因有哪些 小孩为什么易患白血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mbld3820
|
2017-9-27 02:30:44
|
显示全部楼层
希望各位和我一样创业的朋友,在这个路上,我们一起为明天奋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中医内科
肝病治疗中心
会员之家
冥朝网络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