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走进中医
›
脏腑的分类及其生理特点
返回列表
发新帖
脏腑的分类及其生理特点
[复制链接]
430
|
1
|
2015-11-22 00:01:38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藏象学说以研究脏腑为主。脏腑是人体内脏的总称。中医学根据脏腑的生理功能特点及其形态结构,将人体内脏分为五脏、六腑和奇恒之腑三类。
五脏,即心、肺、脾、肝、肾,大多是胸腹腔中内部组织比较充实的实体性脏器,其共同的功能是化生和贮藏精气。六腑,即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大多是胸腹腔中内部组织中空的囊状或管腔性脏器,其共同的功能是受盛和传化水谷。故《素问.五脏别论》说:“所谓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故满而不能实。
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灵枢.本藏》也说:“五脏者,所以藏精神血气魂魄者也;六腑者,所以化水谷而行津液者也。”其中藏、泻、满、实之论,简明扼要地概括了五脏六腑各自的生理功能特点,阐明了两者之间的主要区别。五脏“藏而不泻”、“满而不实”,是强调五脏以藏精气为主,精气宜保持充满而不直接排泄体外,但五脏精气必须流通布散全身而不应呆滞壅阻,即五脏气机必须通畅。若五脏精气不能充盈,则形成虚证,故有“脏病多虚”之说。六腑“泻而不藏”、“实而不满”,是强调六腑以传化物为主,饮食物必须不断地在六腑中传导变化,虚实更替,而不久藏精气。正如唐.王冰注解《素问.五脏别论》时所说:“精气为满,水谷为实。(五脏)但藏精气,故满而不能实;(六腑)以不藏精气,但受水谷故也。”若六腑传导失常,则水谷糟粕停滞其内而形成实证,故有“腑病多实”之说。
奇恒之腑,即脑、髓、骨、脉、胆、女子胞之总称。《素问.五脏别论》曰:“脑、髓、骨、脉、胆、女子胞,此六者,地气之所生也,皆藏于阴而象于地,故藏而不泻,名曰奇恒之腑。”说明奇恒之腑在生理功能上,具有类似于五脏的贮藏精气作用,但其功能大多隶属于五脏,而且除胆之外,均与脏腑无表里配属关系,也无经脉之络属。胆虽与肝为表里,但其功能是贮藏、排泄胆汁,而不同于其他腑之传化水谷和排泄糟粕,故亦列入奇恒之腑。其实,骨、髓、脉不属于内脏,在中医理论中常与五脏结合讨论。
中医学
相关帖子
•
足部按摩起源于《黄帝内经》
•
拔罐对风湿关节炎有用
•
身患数病的患者如何练气功
•
精神分裂症验方
•
风湿关节炎的拔罐疗法
•
拔罐疗法的治病机理
•
偏瘫推拿治疗方法
•
更年期综合征推拿治疗
•
尿路结石验方秘方
•
白血病中医辨证是什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Gerardboom
|
2017-9-28 10:37:16
|
显示全部楼层
帮你顶下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中医内科
肝病治疗中心
上古科技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