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蓝翠雀花

[复制链接]
查看493 | 回复2 | 2015-11-22 00:05: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出处】始载于《中国植物志》。
    【拼音名】 Bái Lán Cuì Què Huā
    【英文名】 Bluewhite Larkspur
    【来源】
    药材基源:为毛茛科植物白蓝翠雀花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Delphinium albocoeruleum Maxim.[D.tanguticum Huth;D.albocoeruleum Maxim.var.pumilum Huth]
    采收和储藏:夏季采收,除去杂质,阴干。
    【原形态】白蓝翠雀花,多年生草本。茎高40-60cm,被反曲的短柔毛。基生叶在开花时枯萎或存在,下部叶有长柄;叶柄长3.5-13cm;叶片五角形,长1.4-5.8cm,宽2-10cm,3裂至近基部,一回裂片通常一至二回深裂,小裂片狭卵形或披针形,宽2.5-5mm,具1-2枚牙齿,两面疏被短柔毛。伞房花序有3-7朵花;下部苞片叶状;花梗长3-12cm,被反曲短柔毛;小苞片生花梗近顶部或与花邻接;花两性,两侧对称;萼片5,宽卵形,长2-2.5cm,蓝紫色,外面被短柔毛,距长1.7-2.5cm,末端稍向下弯曲;花瓣2,无毛;退化雄蕊2,黑褐色,瓣片卵形,2浅裂或裂至中部,腹面有黄色髯毛;雄蕊多数,花丝被短毛;心皮3,被短柔毛。蓇葖果,长约1.4cm。种子四面体形,长约1.5mm,有鳞状横翅。花期7-9月,果期8-10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3600-4700m的山地草坡或林下。
    资源分布:分布于甘肃、青海、四川、西藏。
    【性状】性状鉴别 根圆柱形,少见支根,棕褐色,长3-8cm,直径1.5-6mm;表面具较细的纵直条纹,根头残留叶柄残基;断面黄色。茎棕紫色,具纵棱,被反曲短柔毛;断面中空。叶灰绿色至棕黄色;叶片湿润后展平,呈五角状,长1.4-6cm,宽2-10cm,3深裂;叶柄长0.5-12cm;叶与叶柄均被柔毛。伞房花序有3-7朵花,距圆筒状钻形;花瓣2;退化雄蕊花瓣状,黑褐色,有黄色髯毛。蓇葖果长1.4cm。种子四面体形,有鳞状横翅。气微,味苦。
    【性味】苦;寒
    【归经】胃;大肠经
    【功能主治】 清热燥湿。主痢疾;肠炎
    【用法用量】内服:研末,3-6g。
    【各家论述】《新华本草纲要》:全草,治肠炎。
    【摘录】《中华本草》
dbwqmqdf | 2017-10-3 18:14:50 | 显示全部楼层
长大后…我就称了你…恩,140斤了,要减肥啊!…
rwxsh | 2019-6-13 07:07:04 | 显示全部楼层
那深秋的花蕾,在无尽的虚空下随风枯萎,片片飘落,如梦的碎片,那样的银白、轻盈,那样的娇艳、轻灵----纪念我的头皮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