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鸠

[复制链接]
查看529 | 回复1 | 2015-11-22 09:46: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辞典》
    【出处】《嘉佑本草》
    【拼音名】 Bān Jiū
    【别名】斑鵻、锦鸠(《范汪方》),斑鹪(《本草衍义》),鹁鸠(《六书故》),祝鸠(《纲目》)。
    【来源】为鸠鸽科动物山斑鸠等的肉。
    【原形态】
    山斑鸠,又名:雉鸠、棕背斑鸠、金背斑鸠、麦鵻。
    体长约34厘米。嘴暗铅色。虹膜橙色。头和颈灰褐而带葡萄酒色,额和顶部更多灰色或蓝灰色;在后颈基部处两侧各有一块黑羽,羽缘为蓝灰色。颏和喉中央呈带黄的淡粉红色。上背褐色,羽缘红褐色;下背及腰蓝灰色。肩羽和三级飞羽均黑褐色,羽缘为宽的红褐色;外侧覆羽暗灰,羽缘较淡;初级和次级飞羽黑褐色,而具较淡的狭缉。尾上覆羽暗褐色,羽端为灰色;中央尾羽褐色,外侧尾羽褐色较深,而羽端的灰色更宽,最外侧尾羽的外翈为灰白色。下体为葡萄酒般的红褐色;腹面中央常为淡灰色;腹、胁、翼下覆羽,腋羽和尾下覆羽均为蓝灰色。跗跖及趾红色,爪红黑色。
    【生境分布】栖于树林间,常成群活动,营巢于树枝。繁殖期4~7月。分布全国各地。
    【性味】
    ①崔禹锡《食经》:"味苦咸,平,无毒。"
    ②《嘉祜本草》:"甘,平,无毒。"
    【归经】
    ①《得配本草》:"入足少阴经。"
    ②《本草求真》:"入肺、肾。"
    【功能主治】
    益气,明目,强筋骨。治虚损,呃逆。
    ①崔禹锡《食经》:"主续绝伤,补中坚筋骨,益气力,好令趋走。"
    ②《嘉佑本草》:"主明目,多食其肉,益气,助阴阳。"
    ③《本草衍义》:"久病虚损人食之,补气。"
    ④《纲目》:"食之,令人不噎。"
    【用法用量】内服:煮食或入丸剂。
    【各家论述】《纲目》:"《范汪方》治目有斑鵻丸,《总录》治目有锦鸠丸,倪惟德氏谓斑鸠补肾,故能明目。窃谓鸠能益气,则能明目矣,不独补肾已尔。"
    【备注】除上述外,尚有同科动物珠颈斑鸠亦供药用。分布我国东部,西至陕西、四川。
    【摘录】《*辞典》
    斑鸠 《中华本草》
    【出处】出自《本草衍义》:斑鹪,斑鸠也,有有斑看,有无斑者,有灰色者,有小者,有大者。久病虚损人食之,补气。虽有此数色,其用则一也。
    【拼音名】 Bān Jiū
    【英文名】 Latham, Turtledove
    【别名】锦鸠、斑鹪
    【来源】
    药材基源:为鸠鸽科动物火斑鸠、山斑鸠和珠项斑鸠的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Oenopopelia tranquebarica(Harmann)2.Streptopelia orientalis(Latham)3.Streptopelia chinensis(Scopoli)
    采收和储藏:四季均可捕捉,捕杀后,除去羽毛及内脏,鲜用或焙干。
    【原形态】
    1.火斑鸠,体长22-26cm,体形较小。头顶和后颈蓝灰色,头侧稍浅,颈基有1道黑色领环;背、肩羽和两翼覆羽葡萄红色。尾羽具宽阔的白色羽端,最外侧尾羽的外翈转为纯白色,飞羽暗褐;颏和尾下覆羽白色,下体基余部分羽色与背相同但较浅。雌鸟上体均为土褐色,前头沾灰,后颈黑领环不显。腰部渲染蓝灰,下体土褐色。颏和喉近白,下腹和尾下覆羽转为蓝灰色。
    2.山斑鸠,体长约34cm,翼长19-20cm,体形较大。额和头顶蓝灰色,头和颈灰褐而稍带葡萄酒色;颈基左右两侧各具黑羽成块斑状,各羽缘先端蓝灰色。肩羽羽缘斑为显着的红褐色。上背褐色;下背及腰蓝灰色。下体为葡萄酒色外侧尾羽灰白色端部较短;尾下覆羽鸠灰色。嘴暗铅色,脚和趾紫红,爪红黑色。
    3.珠颈斑鸠,体长达32cm,翼长15-16cm。额和头顶前部淡灰色,头顶余部和后头为鸽灰色而带葡萄粉红色;后颈基处和两侧有宽的黑色颈圈,黑羽先端为白色或黄白色成斑点状(名珠状斑)。肩羽羽斑呈棕黄色;上体余部为褐色,上颈、头侧、喉、胸和腹均为葡萄酒色,外侧尾羽先端具宽阔的白斑,尾下覆羽暗石板灰色。
蠢华磊 | 2018-1-5 23:45:44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我是一个天才,可惜天妒英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