壁虎

[复制链接]
查看312 | 回复1 | 2015-11-22 09:57: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全国中草药汇编》
    【拼音名】 Bì Hǔ
    【别名】守宫、爬壁虎、爬墙虎、蝎虎、天龙
    【来源】
    守宫科动物无疣壁虎Gekko subpalmatus Gunther,以干燥全体入药。夏秋捕捉,摔死或开水烫死,晒干或焙干。
    东北和华东地区产一种无蹼壁虎Gekko swinboana Gunther,亦同供药用。
    【性味】咸,寒。有小毒。
    【功能主治】祛风,活络,散结。用于中风瘫痪,风湿关节痛,骨髓炎,淋巴结结核,肿瘤。
    【用法用量】炒研细粉,每服3~5分;或0.5~1.5钱,水煎服。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壁虎 《*辞典》
    【出处】《纲目》
    【拼音名】 Bì Hǔ
    【别名】守宫、蝘蜒(《尔雅》),蠦缠(《方言》),蝎虎,壁宫(《唐本草》),辟宫子(《圣惠方》),地塘虫(《摘元方》),天龙(《饮片新参》),爬壁虎(《四川中药志》)。
    【来源】
    为壁虎科动物无蹼壁虎或其他几种壁虎的全体。
    其他尚有多疣壁虎,分布我国中部:无疣壁虎,分布我国东南一带;蹼趾壁虎,分布于两广。皆可入药。
    夏、秋捕捉,可于夜间用灯光诱捕。捕得后用竹片贯穿头腹,将尾用绳固定于竹片上,然后用微火烤干。采集加工时,应注意勿使尾部脱落。
    【原形态】 无蹼壁虎:全长约12厘米,体与尾几等长。头扁宽;吻斜扁,比眼径长;鼻孔近吻端;耳孔小,卵圆形;吻鳞达鼻孔,其直后方有3片较大的鳞。头、体的背面覆以细鳞,枕部有少数较大之圆鳞,躯干部圆鳞交错成12~14纵行;胸腹鳞较大,成覆瓦状;尾背面的鳞多少排列成环状,每隔9~10排为一排整齐而略大之鳞。尾腹面中央的1纵排鳞较宽。指、趾间无蹼迹;指、趾膨大,底部具有单行褶襞皮瓣;除第1指、趾外,末端均有小爪。尾基部较宽厚。体背灰棕色;躯干背面常有5~6条深宽纹;四肢及尾部猩钌嵛啤N惨锥希茉偕?/p>
    【生境分布】栖于壁间、榆下等隐僻处,夜间出入于天花板及墙壁上,捕食蚊、蝇等昆虫。分布华北一带。
    【性味】《纲目》:"咸,寒,有小毒。"
    【功能主治】
    祛风,定惊,散结,解毒。治中风瘫痪,历节风痛,风痰惊痫,瘰疬,恶疮。
    ①《纲目》:"治中风瘫痪,手足不举,或历节风痛,及风痉惊痫,小儿疳痢,血积成痞,厉风瘰疬;疗蝎螫。"
    ②《四川中药志》:"驱风,破血积包块,治肿痛。"
    【用法用量】内服:焙研入丸、散。外用:研末调敷。
    【注意】《本草汇言》:"病后血虚气弱,非关风痰风毒所感者,宜斟酌用之。"
    【附方】
    ①治瘫痪,手足走痛不止(非痛勿用):御米壳(蜜炒)一钱,陈皮五钱,壁虎(炙黄)、乳香、没药、甘草各二钱五分。上为末。每服三钱,煎服。(《医学正传》如神救苦散)
    ②治历节风,疼痛不可忍:蛴螬(湿纸裹煨熟,研)三枚,壁虎(研)三枚,地龙(去泥,研)五条,乳香一分(研),草乌头三枚(生,去皮),木香半两,麝香(研)一钱,虎脑(研)半钱。上八味,将草乌头、木香捣罗为末,合研匀,为丸,如干入少酒煮面糊,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临卧乳香酒下。(《圣济总录》麝香丸)
    ③治破伤风,如角弓反张,筋脉拘急,口噤:辟宫子七枚(微炙),天南星一两(炮裂),腻粉一两,白附子一两(炮裂)。上药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绿豆大。每服不计时候,以温酒研下七丸,以汗出为效,未汗再服。(《圣惠方》)
    ④治久年惊痫,心血不足:守宫一两,珍珠、麝香、片脑各一字(研细)。上将守宫一个,以铁钤钤定,剪去四足,连血细研,入珍珠、麝香、片脑各一字许,研细,薄荷汤调作一服。先须用夺命散,逐下痰涎,或用吐法,次服此药。(《奇效良方》守宫膏)
    ⑤治心虚惊痫:褐色壁虎一枚。连血研烂,入朱砂、麝香少许,薄荷汤调服。
owli5555 | 2018-2-25 21:17:27 | 显示全部楼层
网站的原创内容真的很重要,其次就是坚持力和执行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