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医理探源
›
[原创]名著中的中医药系列之《三国演义》(1)
返回列表
发新帖
[原创]名著中的中医药系列之《三国演义》(1)
[复制链接]
1100
|
3
|
2003-12-17 18:10:59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watermark]小时候看《三国演义》,总是记不住那么多人的名字,于是,笔者就被长辈告知,我们家乡有句俗话说:“三国不识名,封神不识骑”,意思是,三国的人太多了,记不住,封神榜的坐骑,太多了,也是记不住。与《红楼梦》相比,《三国演义》中涉及的中医中药内容并不算多。但是,虽然不多,却也可以看出中医中药的奇妙之处。《三国演义》中的中医药知识与《红楼梦》不同,基本上是情志病和外科刀箭伤的多,这和当时的历史背景和该书所叙述有关。在战乱年代,尤其是冷兵器时代,刀剑伤是难免的,这也是就宋代陈铎在“三因致病”中有“不内外因”的原因了。同时,在《三国演义》中的情志病除了忧国忧民就是心生嫉妒,真是“英雄气短”,倒是少了很多的“儿女情长”。但是,在《三国演义》中的伤病记录并不仔细,基本上没有诊疗记录,只有患者的症状和病因,于是,这里只能简单地将之分为外科和内科进行整理叙述。
一、外科:妙手仁心回春术
不可否认,与现代医学相比,中医的外科有其自身的缺陷,比如解剖的不精确性等,但是,这并不妨碍中医的疗效,甚至于在冷兵器时代,就是靠中医的外科为负伤的将士们清创、护理伤口的。在遥远的汉朝,华佗已经发明了麻沸散作为麻醉剂为病人进行手术治疗。《三国演义》中的外科医案基本上是华佗的病案记录,成功地将东汉末年的名医华佗的艺术形象极其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弥补了正史的平淡。在15回“太史慈酣斗小霸王,孙伯符大战严白虎”中,东吴将领周泰为救孙权拼命厮杀,自己“身被十二枪,金疮发胀,命在须臾”。帐下董袭言及自己以前曾身遭数枪,蒙一郡吏虞番推荐一个医生,再由虞番介绍当世之神医,由此华佗出场了。因此,为周泰治金疮只是一个开始,只是引出了后面为关公刮骨疗伤,为曹操治头风的高潮做准备。当然,华佗就是华佗,果然是出手不凡,面对的是一个真正是“千疮百孔”的周泰,“佗曰:‘此易事耳。’投之以药,一月而愈。”从文章的叙述来看,周泰是伤得很重,以至于“命在须臾”,华佗究竟用了什么药,我们不得而知,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在华佗诊治之后,周泰没有感染,没有并发症,而且在一个月后就痊愈了,可以说,中医外科对于刀剑伤的处理还是非常得当的,才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取得这么好的疗效。当然,这只是个序曲,只是为华佗后来的名扬天下,为后面更加精彩的高潮做一个铺垫。
我国的东汉末年是一个不幸而又万幸的年代,不幸是因为其战乱不断,百姓流离失所,但是,如果从中医的发展来说也是一个万幸的时代,因为在此期间出现了华佗和张仲景,出现了《伤寒杂病论》和《中藏经》,虽然《中藏经》已经失传,但是华佗的故事、医案却在民间广为流传。华佗与医圣张仲景不同,张仲景是坐堂医,只是固定在一个地方为人治病,但是华佗是游方医,居无定所,每到一处都为老百姓治病,因此当关公在樊城中箭时,华佗也赶到樊城为一代名将刮骨疗伤。
关公,一位被神化的名将,所向披靡,但是却偏偏因为轻敌,在水淹七军之后攻打樊城之时,“止披掩心甲,斜袒着绿炮”,于是给了守城将领曹仁可乘之机,招了“五百弓弩手,一齐放箭”,霎时间那是箭如飞蝗啊!关公右臂中箭翻身落马。如果是一般的箭,对于关公来说,根本就是皮外伤,不在话下,但是,这不是一般的箭,曹仁也深知关公厉害,所以他的箭是淬毒的,当关公回营时“毒已入骨,右臂轻肿,不能运动。”好强的关公为了稳定军心又不肯回荆州休养,疮又不愈,于是众将只能遍寻名医。于是华佗驾小舟自江东,特为关公箭伤而来。当时关公正与马良弈棋,华佗请关公伸臂看视。“佗曰:‘此乃弩箭所伤,其中有乌头之药,直透入骨,若不早治,此臂无用矣。’”这“乌头之药”就是指剑上的毒是乌头的毒,这乌头是剧毒之品,如果入药不仅要经过炮制还有先煎、久煎,可见它毒性之烈,所以必须彻底清除。华佗打算用大环钉在大柱上,将臂穿于环中,以绳系之,然后以被蒙首,再动手术。对于一个沙场老将使用这样的办法,可想而知这个手术的“惨烈”程度。但是,关公毕竟不是一般人,过五关斩六将早已让我们见识了这位“神人合一”的将领的传奇式的经历。所以,面对着华佗如此大动作的准备,“公笑曰:‘如此,容易!何用柱环?’……伸臂令佗割之”佗取尖刀在手,令一小校捧一大盆于臂下接血。佗曰:‘某便下手,君候勿惊。’公曰:‘任汝医治,吾岂比世间俗子,俱痛者耶!’佗乃下刀,割开皮肉,直至于骨,骨上已青;佗用刀刮骨,悉悉有声。帐上帐下见者,皆掩面失色。公饮酒食肉,谈笑弈棋,全无痛苦之色。须臾,血流盈盆。佗刮尽其毒,敷上药,以线缝之。”关公很是开心“谓众将曰:‘此臂伸舒如故,并无痛矣。先生真神医也!’”这虽然有很多渲染,很多夸张,由于《三国演义》是小说,所以终究让人怀疑其真实性,但是,除了《三国演义》外,史书《三国志》也有类似记载,既然二十四史之一的《三国志》也有所记载,我们可以相信,在当时应该已经有了进行这样的外科手术的能力。所以后人有诗曰:“治病须分内外科,世间妙艺苦无多,神威罕及惟关将,圣手能医说华佗”从现在医学的角度来看,关公当时的状况应该是由于箭伤透骨而出现类似于骨髓炎的病症,所以,需要割肉刮骨,清除感染的骨段,可见,中医外科在当时已经有了相当的发展,不管中医外科后来的发展轨迹如何,也不管西医如何看轻中医在形态学上的缺陷,中医外科在汉代三国时代已有如此水平确是难以否认的,虽然西医的解剖学与生理学在古希腊时期已有一定的发展,但是,真正用于临床,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西方的外科学是在十六世纪以后对于解剖的正确认识后开始的,而真正出现包括手术,抗感染等的现代外科学是在19世纪40年代,可见,我们中医的外科的完善至少要比西方外科学的完善早1500年。
[/watermark]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天涯娘子
|
2003-12-17 18:11:4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名著中的中医药系列之《三国演义》(1)
请各位同道多发表意见,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客入
|
2003-12-30 13:53:1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名著中的中医药系列之《三国演义》(1)
行政领导都不研究这些细节,他们看三国学攻心啊!呵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天涯娘子
|
2003-12-30 19:21:5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名著中的中医药系列之《三国演义》(1)
这就是政客和学者的不同,所以政客会被封,学者好好做学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针道天下
天涯娘子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