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山野,麻骨风、吊子风

[复制链接]
查看1980 | 回复2 | 2003-12-22 14:46:25 |阅读模式
[这个贴子最后由班竹枝在 2003/12/22 03:05pm 第 2 次编辑]

酸藤

[別名]
白椿根、石酸藤、細葉榕藤、紅背酸藤、黑風藤、斑鴣藤、十八症、風藤、黑風藤、風藤,酸藤木,三酸藤、螞蝗藤、牛捲藤,乳藤、酸葉藤,麻骨風,頭林心,斑鳩藤、厚皮藤,酸葉膠藤。
[來源]
為夾竹桃科植物酸藤 Ecdysanthera rosea Hook. et Arn. 的根、葉。
[形態特徵]
為木質藤本,長達10m。全株具乳汁,莖皮深褐色,無明顯皮孔。葉對生;葉柄長1~2cm;葉片紙質,闊橢圓形,長3~7cm,寬1~4cm,兩面無毛,葉背被白粉;側脈每邊4~6條。頂生聚傘花序,圓錐狀,著花多數,寬鬆展開,花小,5數,粉紅色;花萼裂片卵圓形;花冠近壇形;雄蕊著生於花冠筒基部,花絲短,花藥披針形,基部具耳;花盤環狀,圍繞子房周圍;子房由2枚離生心皮組成,被短柔毛,花柱絲狀,柱頭先端2裂。蓇葖2枚,叉開成一直線,外果皮有明顯斑點。種子長圓形,先端具絹質種毛。花期4~12月,果期7月至次年1月。 [生境分布]
生於山地雜木林山谷中、水溝旁等較濕潤之地。
[栽培要點]
種子繁殖。
[採集加工]
全年均可採,挖根,洗淨,切片,曬乾;葉多鮮用。
[化學成分]
本品的地上部分含有酸葉膠藤三帖酯(D-friedours-14-en-11a,12a-epoxy-3b-yl palmitate)。
[性味功能]
味酸,性平。清熱解毒,利濕化滯,活血消腫,止痛,消暑氣,散風安胎。
[主治]
主治咽喉腫痛,口腔炎,腸炎,慢性腎炎,食滯脹滿,癰腫瘡毒,風濕痺痛,跌打腫痛。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30g;或搗汁。外用:適量,搗敷;或煎湯洗。
[附方]
1. 治喉炎,口腔炎:
酸藤木適量。煎湯含漱。
2. 風濕關節痛:
酸葉膠藤根15g,雞血藤、千金拔各24g。水煎服。
3. 治跌打損傷,瘡癤腫毒:
酸葉膠藤莖15~24g,元寶草15g。水煎服。並可用鮮品搗爛敷。
4. 可鎮靜神經,有恢復疲勞、安眠之功:
酸藤1兩煎水代茶飲。
5. 治急性肝炎:
酸藤1兩,三點金草、茵陳各5錢,水煎服。
6. 治口腔炎、喉炎:
藤4~8錢煎服。
7. 治失眠:
全株可用,每次2兩煎服。
8. 治腰骨痠痛、腳痠痛:
藤約3兩純豬腳服。
9. 治嘴破:
藤約2兩煎服。
10. 治肝炎:
與黃水茄等合用。

[附注]
1. 孕婦慎服。《全國中草藥匯編》
[參考資料]
1. 《全國中草藥匯編》
2. 《中華本草》
3. 《台灣植物藥材誌》
4. 《青草世界》
酸藤成熟植株
白椿根台灣市場品
匿名| 2003-12-22 15:05:09

[注意]山野,麻骨风、吊子风

江世英诊治顽瘁经验-1


  类风湿性关节炎,属中医“瘁证”范畴,因其病情缠绵,较难根治,名曰顽瘁。老中医江世英,诊治此病,颇有心得。对治各种瘁证,历数十年,经验丰富。诊治顽瘁,近期疗效颇高。现总结介绍于后。
  病因、病机病因不外乎风、寒、湿三气合而为瘁,病久者,每兼气血痰湿胶结。肝主筋,肾主骨,脾主四肢,又主肌肉,心主血脉,顽瘴对此四脏关系较大,病者常可出现肝肾亏虚,心血不足,脾失健运等病理变化。
  临床表现与一般瘁证不尽相同。受犯关节疼痛顽固,或历久不消,或反复发作,间隔时间短暂。痛的性质,有剧痛、竣痛、麻痛、灼痛、游窜痛。大多数患者遇风雨阴晦天气,疼痛即转剧,且由于邪气多已深入阴分,痈每发自骨内,昼轻夜重者居多。受犯关节常畏风忌冷而喜暖,得温痛较舒;风邪偏胜者,痛易游窜;湿邪偏胜者,每觉酸痛,局部困乏,重附,受犯关节肿胀明显;寒邪偏胜者,痛多彻骨,局部畏风忌冷较甚,受犯关节常发凉;痰浊郁阻经络者,痛时轻时重,局部肿胀不易消退,有的经年累月肿不消,肢体酸麻感显著。瘀阻脉络明显者,痛处必固定,范围局限,局部且有压痛,思处可起红斑。
  本病病变局限于一个关节者较少,多几个关节同时受累,而且关节绝大部分变形。轻者关节仅仅出现浮肿,功能尚正常。重者关节呈梭状、竹节状,兼有轻度强直,活动受限。严重者,关节明显肿胀,水湿聚停于内,筋健挛缩,完全强直,关节上下肌肉萎缩6或有肢体度软乏力,任地困难者。邪郁化热者,关节虽稍觉发热,但仍恶风。受犯关节,以肩、腕、指、膝、踝、趾等关节为最常见。髋关节及脊柱关节等则次之。经治40例中未发现有“尻以代蹭、脊以代头”的严重情况。
  全身症侯:多表现为肝肾亏损,心血不足,形体消瘦,倦乏、畏风、头晕、目眩、气短、易汗、心悸、睡眠不宁、口干苦、腰酸、肢麻、手足间或挛急,或有耳呜,夜尿增多,或手足心发热。也可出现脾失健运症状,上腹隐痛,肠鸣辘辘,大便溏荐,暖气,胃纳减退,怠倦,嗜睡等。
  脉象:弦细者居多,邪郁化热则兼见数象。痰湿盛者,每兼见滑象。瘀阻甚者,脉多细涩,肝肾亏虚,心血不足明显者,脉多沉细无力。脾土失运者,每见缓而无力。
  舌象:顽瘴患者,每见舌色淡而暗晦,或尖边有瘀点瘀斑。化热者,舌色转红。肝肾亏虚,心血不足,脾土衰弱者,舌边尖多有阔大而浅的齿印,苔薄白润,或见剥苔。湿盛者,苔必转厚而兼腻,化热则为黄腻苔、痰浊内蕴者亦然。
  总的来说,顽瘁别于一般痹证,主要在于其病程长,疼痛顽固,关节骨骱损伤重,脏腑功能紊乱显著。
  辨证治疗诊治顽瘴,首须认清其发病特点,辨治尤须认识和把握下面几个关健。如此治疗,每收良效,某些患者经过较长时间的治疗,沉府几乎得到根治。
  (1)顽瘁一证,寒热错杂居多,而又必有所偏,可偏于热、或偏于寒、可以局部及全身证候识之。
  偏寒者关节必冷痛而畏风寒,局部多发凉,热敷则涌减。寒性收引,肿热多不显著,而痛却较剧。全身可伴有恶寒、眩晕、心悸、腰膝乏力症状。舌暗淡,苔薄白润,脉沉纫弦无力。可辨证用乌头汤,桂枝黄芪五物汤等方以温经通阻,逐寒活络,常能得著效。
  偏热者,其关节常有热感,触之亦可觉热,甚或局部皮肤潮红,但由于为风寒湿邪,久郁化热所致,故局部仍恶风寒,仍喜热敷。全身常伴有口干苦,睡眠不安,困倦或手足心微发热,舌偏红,苔黄干,脉纫数等阴血亏损症状。治疗一般不宜纯用清热通络之品,在清疏关节之中,须注意佐以祛风散寒药。可选用桂枝芍药知母汤,白虎桂枝汤之屑,加入海风藤、黑老虎,九层塔等以疏风通络止痛,常可收到较好疗效。
  病案举例:沈某,男,20岁。1983年5月7日初诊。自诉全身关节游走痛,膝关节活动困难已五年多。天气变化时痛每加剧。查双膝关节轻度浮肿,触之觉热、皮肤轻度潮红,伸屈不利。而微觉双膝恶风,下肢困倦乏力,胃纳减退,口淡而苦,大便烂,日一行。舌色暗淡,苔微黄腻,脉弦细数。此为顽瘁,风寒湿久郁化热。投白虎桂枝汤加减,清热通络,清风散寒,佐以活血化瘀。处方:生石膏、九层塔、臭荣莉、吊子风(即钩藤根)各15克,知母、白芍各12克,桂枝9克,地龙、七叶莲、两头尖各lO克。
  宗此法治疗56天,全身关节疼痛大减;膝关节浮肿全消,活动复常。遂改用四物汤加牛大力、五瓜龙、千斤拔等调理善后。

整理: 余大德 梁大华
原载三九健康网
山野老人 | 2003-12-23 01:45:39 | 显示全部楼层

[注意]山野,麻骨风、吊子风

谢谢您——枝女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